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2016-04-29韩述娟高瑾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生学业的进步,更会使学生形成消极的认知,甚至会影响其个人日后的发展。本文选取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制化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从主客观两个维度对当今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所谓学习倦怠,其实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致于产生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然而学习倦怠并不等同于厌学,厌学是对学习彻底放弃甚至感到厌恶,然而对于学习倦怠我们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对学生加以積极的引导,那么就能帮助学生降低对学习的厌倦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则很有可能让学生由学习倦怠发展为“厌学”。本文通过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制化学院学生的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我们对这一问题应该加以重视。那么,导致当前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本文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制化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连蓉、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为蓝本,对当前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问卷415份,收回有效问卷397份,问卷有效率为95.66%。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平均得分为57(60分以上即属学习倦怠情况),而其中有34.6%的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的情况。虽然学习倦怠这种现象还不算严重,但情势也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同时还采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倦怠量表得分进行描述统计,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来自于农村家庭以及大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心理,男女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但是男生相较于女生更易情绪低落。
二、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就业压力大
就业压力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已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面对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不得不自我加大了学习压力,投入到各种形式的考研、考证、培训班之中,沉重的压力让学生感受到了焦虑、无奈,甚至让一部分人感到了学习的渺茫与无助,对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对学习也产生了恐惧感。此外,就业制度的不健全不公平也影响到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当前就业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只看学生最后的一纸文凭而不关心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而这些现象无疑都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认为大学期间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就业关系并不大,甚至让一小部分学生成为了“读书无用论”的拥护者。
2、学校管理松散
目前我国大学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管理偏松,甚至在有些大学里会出现老师对学生旷课、逃课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都是非常严格的教育管理模式,突然来到非常宽松的大学环境,缺乏自主学习锻炼的学生则会感到迷茫,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而在发觉就算不上课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严重影响后,学生则更加无心听课学习,学习积极性降低。此外,大学的考试模式也比较简单,闭卷考试中试题大多以背诵、记忆为主,真正考察学生能力的创新题、综合题比较少。所以学生只要在考试之前突击一下老师划的重点基本上都能通过,这样不仅让那些平日无心学习的学生产生大学学习就算不努力也能通过的想法,同时也打击那些平时认真的学生,觉得考试成绩与自己平时的努力的程度并无多大关系,从而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心理。
3、教师教法不得当
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大学教师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在讲台上应该滔滔不绝的为学生传授知识。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大学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之外还有非常繁重的科研的任务,所以教师花在教学设计和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上的时间就少了很多,再加之,现在大学还推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仅仅只是简单的进行媒体替换,将课本上的文字罗列到多媒体课件中去,大学教师仍然只是照本宣科念着PPT,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学习者产生视觉疲劳和认知负担,无法有效的进行认知加工和有意义学习。教师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件内容比较枯燥,这些与学生所期待生动活泼的大学课堂完全相反,再加之部分学生在选择的专业并非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所以更容易学生倦怠的情绪。
(二)主观原因
1、学习动机弱
大学不同于高中,属于学生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是非常多的,然而在中学时代习惯了老师家长安排一切,把学习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的学生则一下子很难适应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不知所措,再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让学生误以为大学就是玩乐的天堂,学习并不重要。对于未来,学生常常缺乏合理的规划,目标不明确从而会导致心理困惑,行动懈怠。大学里的诱惑也很多,一些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则会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经常上课迟到、早退并且逐渐养成了逃课的习惯,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而受到这些学生影响后,他周围的一些同学也会开始挡不住这些诱惑,所以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宿舍的同学成天一起在宿舍打游戏,一起逃课,甚至一起挂科。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也逐渐形成。
2、专业兴趣低
根据我国现有的高考制度,学生在填报学校时就需要确定好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所以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常常只会根据专业的热门与否作为报考的唯一标准,而不会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是否适合学习这一专业,于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接触到专业学习时才发现学习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自己对此也没有兴趣,然而又不得不继续学习,从而抵触倦怠情绪也慢慢产生。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在调剂时被调剂比较冷门或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去,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也就容易对自己的学校或所学习的专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无心学习,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学校在设置专业时盲目追求社会热门专业而不考虑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然而这些专业在开设之后又缺乏一定师资力量来支持专业的发展,于是安排了大量的基础理论课来填满学生的课时,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
3、自我效能感低
杨惠贞在 1998 年对资讯管理专业的大专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表明,大专学生的学习倦怠变化会随着自我效能感变化而呈负向变化,即个体的学习倦怠越高其自我效能感反而越低。所谓自我效能感指的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这样他们也不会产生倦怠、抵触等不良情绪。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目标不明确,甚至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不愿意在学习上花费精力。而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可能是学校里班级里的尖子生,而进入大学后,他们开始接触到一个更广的世界,体会到贫富差距,对于新的学习环境也不一定能很好的适应,学习上也很难得到满足感成就感,这时一些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不愿意去尝试,从而也就容易产生自卑、逃避的心理。
三、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的解决策略
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状况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学校环境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需要加强学风建设,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对于学生逃课、旷课等不良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然而除了靠规章制度强制学生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学校应该利用好自己的文化资源,培养研究探讨问题的学术空气。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断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断进行创造。另外,辅导员也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生涯规划,让他们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另外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性的举行一些心理健康的讲座,及时与那些行为或心理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谈话,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
本文系东南大学成贤学院2015年教改项目 编号:yjg1530。
(作者单位: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2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