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永不止步!
2016-04-29周玉琴
合作学习是新形势下的全新的学习方式,老师作为主导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认识到了合作学习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只有弄明白了真正的合作,如何合作,掌握了合作的目的推动与操作方式,我们才能更好的推动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对于合作学习,老师们估计都不会陌生。很多学校都积极响应试改,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课堂中,老师们通过让孩子合作学习,进行思维的碰撞,不仅锻炼了孩子们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老师们在课改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但是,困惑也随之产生。
一、一起学习不等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很热闹。你说,我说,大家说,看起来,似乎所有的孩子都被发动起来了,都参与学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并且,合作之后的汇报展示,显示出合作的效果也是很理想的。然而,实际操作中我却发现了孩子在合作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当小组派代表在班级里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难免会遇到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既然是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自然此小组所有成员应该都能解答。但是,当我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他们时,他们竟然一脸茫然,哑口无言。最后,成了汇报者一个人的独角戏。这说明什么?说明我所看到的“合作成果”,只是披了合作外衣的个人学习成果。
还有一种情况,小组的发言人自己竟然无法回答同学的问题。也就是说,至少这个孩子在合作中是没有真合作的,不过是借他的口,把别人的学习结果呈现出来而已。说到底,这样的合作,只能叫“在一起学习”,而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二、倾听不等于“听取”
很多老师都注意强调孩子在合作交流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这一点,我也是赞同的。有的学生在合作时,也参与了,把自己相应的任务完成了。然而,他们往往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至于别人说了什么,就不管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说各的,说完就了事。于是,我把“倾听”定为合作学习必须遵守的规则。学生确实有了转变,开始关注同伴的发言了。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我发现他们确实在说,也在听,却没有真正互动起来。听,仅仅停留在听了,听见了,听清了的层次上。听出点什么问题来没有?听了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没有?别人的发言,你“听取”了吗?有没有学习同伴的长处?有没有综合考虑大家的意见?有没有集合个体的精华,从而达到合作的最佳效果?合作时,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表达,更应该是相互思维的碰撞,要有灵感的火花,是个体在吸纳他人意见后的的不断完善,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是集体成果的精华。总之,合作,绝不是单个学习效果相加之和那么简单,一定要有新的东西生成。倾听,不等于听取,我们在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的时候,可不可以让他们有目的地听取呢?
三、共同学习不等于共同进步
我们总是抱着美好的期望,孩子们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中,每个孩子都能最大化地获得收益吗?最近,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们正研究“同课异构”,上同样的内容,把同一个班的孩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另一部分采用老师讲授的方式。课堂呈现的情况是:合作学习的课堂,学习更顺畅,学得轻松;老师讲授的课堂,学生学得吃力。但是,用习题检验最终的学习效果,看到学生的作业,老师们啼笑皆非。合作学习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完成得很好,而学习困难的孩子完成得很糟,喜忧参半。听老师讲授的这部分孩子,则整体上完成习题质量较高。
究其原因并不是合作学习本身不好,而是在合作中出现了问题。老师们往往担心学习困难的孩子完成不了学习任务,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在分组的时候,习惯差异性分组,把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与学习困难的孩子分在一起,希望学习能力强的能带动学习困难的。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是否按照我们的期望在执行呢?“学霸”们思维敏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问题解决了。学习困难的孩子还没得出个结论呢,小组的“合作成果”就已经有现成的了,他们还思考什么呢?所以,就出现了课堂上热闹,作业糟糕的问题。
那么“差异性分组”是不是最合理的分组方式呢?我发现合作学习中,很多时候,都是部分“学习精英”在独领风骚。学习困难的孩子则沦为了配角。就拿合作表演剧本来说吧,学习困难的孩子分到的角色,多半只有一两句台词。他们得到的锻炼机会显然比台词长篇大段的精英们少太多,这公平吗?他们获得的学习收益会一样吗?在某些时候,能否让学生自由分组,或者就让学习层次差不多的孩子组成学习共同体呢?学习能力强的,就强强联手。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就适当降低一点儿要求,给予更宽松的时间,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也向他们倾斜。尽管他们相对别的小组,整体实力要弱一些,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是小组的骨干,合作对于他们才是公平的,他们才能尽情地享受合作大餐。
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更没有哪种方式是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的。合作的时机,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方式,合作的要求,合作的指导,合作的评价,都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在合作学习的路上,我们不断在思考。越是走得远,就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当我们想办法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时,我们便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探索,永不止步!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