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2016-04-29易川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手机等新型电子产品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在较为自由的大学课堂上也遇见了挑战。本文根据新媒体的特点与功能,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进行利弊结合的分析,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上积极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在科技的力量成为时代进步的核心时,信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逐渐习惯了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在校大学生,其学习任务较轻,压力较小,在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手机依赖症的大学生,且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手机所带来的联系功能方便了学习与生活,但也对大学生的教育产生了挑战。笔者将根据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新媒体所带来的优势与缺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优势
1.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
新媒体等移动设备的创新帮助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周边及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这加快了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换速度。新媒体对信息的传播生动形象,可以以任何形式传播,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这些都帮助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中更贴近社会,了解社会中真实发生的事情,使大学生的思政课堂与国际接轨。思政教育具有枯燥乏味的特性,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政课堂的出席率较低,且课堂气氛死板,缺乏活力,合理的引入新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新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大学生可以随时在任何场所进行思政课的学习,并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自我拓展,关注更多的时事新闻。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中典型事件和人物的宣传报道能够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掌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
3.增大了师生互动频率
在现实的大学思政教育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沟通较少,多半为传授式讲课。部分学生希望与教师进行互动,但碍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而放弃互动。新媒体是师生交流最为方便的平台,在新媒体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述进行提问,积极思考。教师面对全部的学生很难做到照顾周全,点对点的解答时间也不够充足,这就需要新媒体这样一个平台方便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为学生解答疑问。
(二)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1.出现对教师的网络攻击
众所周知,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它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工具与载体,也是一个人们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见解的渠道,但在网络上也存在对教师或学校进行攻击的行为。部分新媒体具有匿名发布信息的功能,一些学生利用这个功能泄私愤,把教师的严格管教当作教师的歧视等进行批判,严重影响了教师与学校的声誉。虚拟的新媒体教学对学生缺少法律约束与道德管制,这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与人生态度。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是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培养,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大学生将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与指导。
2.学生易沉迷网络
随着新媒体的传播,少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对网络中游戏的沉迷与投入,打破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学生逐渐缺乏人际沟通。在大学生思政课堂上,由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课堂气氛死板,且学生与教师之间几乎不存在互动。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扮演着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角色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是畸形的病态心理,现实中往往是残酷的,巨大的反差导致大学生自暴自弃,走向堕落的深渊。
二、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思政教育是我国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必修课程,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等。在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人们逐渐变得功利化,只为追逐名利、金钱等物质丰富而努力,这是人文素质的缺失,也是时代进步遗留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思政课堂的学习怠倦总体水平较高。新媒体的发展与合理的运用可以将学生的倦怠情绪降到最低,新媒体帮助课程更加丰富生动,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向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教师网络化的教学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新媒体不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干力量,而是对思政教育的完善。
三、总结
新媒体的发展带给了大学生思政教育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也完善了思政教育本身的缺点。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辅相成,合理的运用与融合将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结合学生的特点,紧跟国家指导方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将避其缺点,在和谐中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