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特点与学习方法
2016-04-29毛健宝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中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目前,在系统解剖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无法准确理解、记忆教学内容,并对学生后续科目的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因而,教师应根据这一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为下一阶段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特点与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人体形态结构,才能够正确判断器官疾病。系统解剖学是对人体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对这一学科的学习,能够正确掌握人体正常形态,为日后的生理学、外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这一学科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这一学科中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对系统解剖学的有效学习。
一、系统解剖学教学特点
(一) 抽象性
系统解剖学理论知识名词较多,且单调乏味,这也使其教学具有抽象性特点。由于系统解剖学为医学基础学科,因而课程设置较为往前,对于刚接触医学的学生来说,系统解剖学知识中繁多单调的名词、缺乏内在联系的内容,都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同时,医学院的实体器官标本和尸体较为缺乏,很多标本都因被反复使用,出现了老化现象,学生很难根据标本和理论知识在脑中建立相应的立体模型,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并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 繁杂性
系统解剖学具有繁杂性的特点。这一学科专业术语众多,内容也十分繁琐。例如在专业术语上,轴状术语包括冠状轴、垂直轴、矢状轴等,方位术语包括背侧和腹侧、上端和下端、胫侧和腓侧等。在内容上,中枢神经系统中包括12对脑神经,而这些脑神经包含了众多具有特定位置的细胞核团,每一对脑神经又可以分成不同的神经纤维。且所有神经都与肌肉学、脉管系统等相关联,教学容量非常大,且知识十分繁琐。
二、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一) 结合学习法
结合学习法主要是通过将人体结构与其相对应的功能进行结合记忆,以实现有效学习的学习方法。人体每一器官都有一定的结构,且每一结构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在结合学习法的运用中,学生需要根据人体某一结构,联想其功能,或是通过某一功能,联想具备这一功能的人体结构。例如在看到三尖瓣复合体时,学生需要立即联想到其功能为控制脉管中血液流动方向,以避免其受心肌运动造成的压力差影响而流入右心房。或是在了解到患者常年患有高血压后,立即通过其应有功能,联想到患者在患有这种疾病的情况下,血液流动会较常人受阻更大,为满足其机体需求,心脏被要求提供更多的动力,因而出现结构变化,致使左心室壁变厚。通过这一学习方法,学生能够清晰了解人体结构功能,并利用功能的反作用,联想人体结构变化,有效实现了对系统解剖知识的牢固记忆、深入理解以及灵活运用。
(二) 对比学习法
系统解剖学中,有很多相似的名词术语,学生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十分容易混淆,通过对比学习法,对相似术语的相似之处进行提取对比,便能够实现良好的区分记忆。例如出入肾门和肺门的出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裹组成的复合物为肾蒂或肺根。学生可以按照自上而下、自前而后的顺序对肾蒂和肺根的结构进行比较记忆,如肾蒂自前而后结构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肺根自前而后的结构则为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通过这一对比学习,学生能够将两部分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且有效避免混淆。
(三) 趣味学习法
系统解剖学内容繁杂,名词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丧失对这一学科学习的兴趣。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采用趣味学习法,适当转变一下枯燥的学习状态,提升对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兴趣,以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需要记忆的内容编成顺口溜,如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等。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的同时,巩固对知识的记忆。
(四) 重点学习法
系统解剖学内容较多,学生若想对所有知识全部良好掌握是难以实现的,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采取重点学习法,突出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实现有效学习。首先,学生应抓住所学知识的主线,了解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其次,应根据教学大纲,明确重点学目标。再者简单了解所学知识规律、联系以及原理。最后,深入了解教学大纲重点要求知识的内在规律联系等。例如在人体肌学中有六百多块肌肉,学生要想掌握所有肌肉的神经支配、起止点等,是十分困难的,因而,只需深入学习重点内容,例如斜方肌、股四头肌、颈阔肌等的功能、支配神经等,对于背肌、上下肢肌等,只需熟悉其大体位置即可。
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中的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具有抽象性、繁杂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正确引导,指导学生采用结合学习法、对比学习法、趣味学习法、重点学习法等,转变原有枯燥乏味的学习形式,提升自身学习兴趣,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实现对系统解剖学的有效学习。
(作者单位:江西新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