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几点策略

2016-04-29祁惠怡

知识文库 2016年8期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课标实验教科书为加强估算教学在每一学段都安排了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但在估算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较多,如学生学习估算受精确计算的干扰严重、教学效率不高、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等。为了加强估算教学,实现估算教学的总体目标,经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感悟出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几点策略。

一、正确定位估算

提高估算教学的课堂效率,就要正确认识估算、理解估算的本质;要不断发现与总结学生在学习估算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打下基础。估算可以理解为“估计计算”“大致推算”,估算的核心仍然是“算”。估算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准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能迅速算出精确值。从这一点上,估算与笔算或用计算器“算”是一致的、相同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不难解释学生在学习加减法估算时,为什么总是用精确计算过程来解释估算的过程。如加、减法的估算内容是学生正式学习估算的开始,在教学估算28+43大约是多少时,尽管教师先引导学生想,怎样很快算出大约是多少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是:20+40= 60,8+3=11,60+11=71,大约是70,是用基本的口算过程解释估算,即先计算再估计。分析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的已有经验基本上只有加减法口算,几乎没有估算的基础;二是题目简单,不用估算就能解决问题;三是学生估计意识淡薄。当找出了影响学生学习估算的原因与问题,就使估算教学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

二、增强估计意识

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而估计意识又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估计意识,正确、熟练地将一个准确值看作一个合理的估计值,才能正确地进行估算。要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就要结合具体情境,联系生活中很多事情不需要知道准确值这一事实,使学生掌握估计的方法,养成自觉估计的意识。

由于目前教材中关于估算的内容与素材比较缺乏,并且形式与范围也比较狭窄,在教学之前可结合教学内容,增加一定数量的专项估计项目,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估计意识。题目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兴趣。如结合购物、外出旅游等具体事件中体现的素材进行。1千克苹果1元8角,大约是多少元;1千克羊肉21元,大约是多少元;等等。在教学加、减法估算之前也可安排一些估计性的题目,如“估计一下小明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他的体重如果是38千克,大约可看作多少千克”“几件商品的单价如下:篮球每个59元,足球每个42元,排球每个38元,估计大约是多少元?”结合专项练习,引导学生得出怎样估计一个数大约是多少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把众多的准确数估计成合理的近似数后,也就自然得出如何将一个准确数看作合理的近似数的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估计意识、估计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

三、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作为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要加强的领域,作为一种计算方法,作为学生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随时都有可能要用到,因此有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估箅。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还会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在二年级的加、减法估算中,通过一个模拟购物活动进行练习。课件出示十余种商品的价钱,每组发30元、60元、90元不等的购物卡,任意“购物”。要求记录下每张购物卡最多可以“购”得哪些商品,看哪个组“购物”方案多。学生的兴趣高涨,每个小组都设计了多种“购物”方案。这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提高了估算兴趣,又运用了估算的方法。

四、掌握估算方法

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估计意识、形成了一定的估算习惯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掌握估算方法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要适时地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掌握估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结果算得对不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一)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

基本的估算方法就是在计算过程中,将一些数据估计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再进行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算估算出大致结果,或者为精确计算打下基础。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接近整十)除法是典型的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知识点之一。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试商,学生便可以将知识难点转化成已有的知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进行计算。这样学生能很快确定商的大致范围,为正确试商作了充分准备。这种基本的估算方法,在平时的计算中是经常要用的、最常见的估算方法,要使学生掌握、会用。

(二)倡导运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由于估算的结果是近似值,就要允许有误差。这就为体现不同的估算方法,锻炼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只要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能迅速口算、估出答案,均应予以肯定。如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18×22≈( ),估算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估算方法二:18≈20,22×20= 440;估算方法三:22≈20,18×20 -360。三种估算方法都应予以鼓励。提倡以快、灵为原则,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不拘一格地思考,标准答案应提供一个误差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总之,在教学中要正确理解估算的本质,不断增强学生的估计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采取灵活多样的估算方法,正确地、合理地估算,不要瞎猜、乱猜。以此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教学适时地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