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作文我作主

2016-04-29刘辉潭

知识文库 2016年8期

北大教授、高考语文命题研究专家孔庆东老师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高考阅卷过程中,他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今天孩子们写死了多少父母?”在高考作文中,这种“大面积父母死亡”的作文大量存在,甚至去世的情节都雷同,学生笔下模仿痕迹过重,缺乏创造力和真情实感,缺少必要的人文素养,假大空、模式化的作文铺天盖地,一如现代化的流水线上生产制造的产品,思维僵化,千人一面,千腔一调,毫无生气与表情。

我有幸参加了2012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评改工作,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37.8分,比往年低。51分至60分的作文仅有0.9%,高分段作文太少, 0分至20分的作文高到3%,低分作文太多。1-10分的作文8274篇,比往年多了很多。11-20分的作文34593篇,占2.3%,为新课标考试以来之最。华南师大教授、高考阅卷组组长陈妙云分析了低分原因:内容偏离题意,表达水平较差,结构混乱,语无伦次,语病较多,或书写难以辨识;学生表现特别严重的是套作,宿构,拿出口袋里积累的那点可怜的资料乱搬乱套,没有思考,没有体会,没有感悟。缺少原创精神,没有独立的思想。

高考作文的广受诟病如此,平时作文情何以堪?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实,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新课程改革日趋成熟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远离宿构与套作,注重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敢写“放胆文”,在写作中引进生活的活水,关注自我,敢于张扬自我,使自己的作文少一些陈腐气,多一些生气与灵气,少一些似曾相识的脸谱,多一些神采飞扬的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毕淑敏在《我很重要》写道“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我们自己昂起头,对着那张洁白的方格纸大胆地响亮地宣写,我很重要,我就是我,我要写出那个无数生命中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一.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个性化的表达。

如何克服一写作文就犯傻作天真状,如何纠正一写议论文就搬出古代的那些“死人”来凑数,关键还是学生要敢于突破非名人经典不能吸引老师眼球的思维惯性,“我手写我心”,敢于在文章中表现自我。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同一片玫瑰园,两姐妹的感受却有了天壤之别,个性不同,感受迥异。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中也能像那对孪生姐妹一样勇于大胆地表达我的真实感受和体验,那我们学生作文的玫瑰园一定也会百花齐放。

曾经布置过一道作文材料作文题:有一对年龄差不多的兄弟,哥哥是城市里最顶尖的会计师,弟弟是监狱里的囚犯。一天,记者去采访当会计的哥哥,问他成为优秀会计师的秘诀是什么,哥哥说:“我家住在贫民区,爸爸既赌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我不努力行吗?”第二天,记者去采访弟弟,问他失足的原因,弟弟说:“我家住在贫民区,爸爸既赌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没人管我,我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去偷去抢… …”这则故事摘自关炜琳同学的周记,请你以“态度真能改变命运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是一个绚烂的舞台,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那一根无可替代有独特思想的芦苇,真实的想法最重要,我的作文就是我的态度。之所以以“态度真能改变命运吗?”为话题,是想鼓励同学们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在作文中能保留那一份说真话的纯真。结果也是如人所料,学生作文没有出现千篇一律的唱高调唱赞歌,不趋同,不媚俗,不人云亦云,可谓是感受独特,观点各一,个性纷呈。

习作一:阳春三月,百花齐开。我的心情如春光一般灿烂明媚,我的态度如春天一般生机勃勃,我没有鸿鹄之志,却也不是燕雀之辈,我有我的理想人生,有我憧憬的未来,也有属于我的态度(王文林)

习作二:你生气一分钟,就失去了60秒开心的时间。有的屌丝觉得自己出生不好,天生劳力命,无论做什么都是一幅没出出息的样子,注定孤苦一生,当然也有屌丝的逆袭,活得很有勇气,也与人拼才气拼创意,态度好,所以完成了逆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李文涵)

习作三:就算是继承父母的富二代不是因为上瘾偷东西的感觉而入狱了吗?北京大学里有个保安不是也能娶到瑞典妻子吗?生活是一种偶然,但富二代还是富二代,屌丝还是屌丝,态度只不过是稍微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但他们还是那命运。(陈彦圳)

二.优雅的审美情趣才有真善美的呈现。

作文就是做人。心底无私心有灵犀的伯牙和子期才会有《高山流水》的佳话,游竹林绝世俗的名士嵇康才配得上弹唱那曲高蹈出世的《广陵散》。真的很难想象,那个作恶多端杀人如麻的魔王希特勒与高雅的瓦格纳的歌剧相提并论。精明强干只懂算计的王熙凤,充其量也只能吟出一句“一夜北风紧”,酒色缠身的薛蟠也只能脱口而出“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钻出个大马猴。”的粗俗诗句来。没有优雅的情趣,哪来优雅的辞采风骚没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哪来高雅弃俗的好文章。

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平时的课文讲授与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优雅的审美情趣,显得尤其重要。

我平时的讲课,心里总是装着一份难舍的唯美情结,时时会在备课时研读教材时留心课文中蕴含的独有的美感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讲解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王维的诗中,有一种山水的清新美,陶渊明的诗中,有一种田园的自得其乐美,苏轼的词中有一种尝遍宦海沉浮的洒脱达观之美,李白的诗句中,有一份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潇洒浪漫之美,断臂的维纳斯,蕴含着残缺美,残缺的史铁生的文字,潜藏着对生命不轻易说不的倔强美。《红楼梦》里的繁花锦簇,《西游记》里的想奇特想象,沈从文小说里淡淡的忧伤,王蒙作品里采用的蒙太奇手法,陈忠实小说的厚重,余华文集里的沧桑,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阅读体验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情人性之美?

艺术大师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我们的学生写出美丽的文字写出赏心悦目的好文章,怎么能不首先让我们自己的学生具备一双审美的眼睛?如果学生都认同时下网络红人“凤姐”的相貌是美,如果学生都对衣不蔽体的干露露欣赏有加,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是一个不会审美反而审丑的俗物,怎么能有一支生花之妙笔?如果我们的学生也被恶俗的社会风气侵蚀了尚未成熟的心灵,怎么会有清新脱俗的文字从笔底流出?用课文中的美感去唤醒学生沉睡的的美感,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浸淫出美丽的心灵,美丽的心底深处才能流淌出芬芳四溢情文并茂的文字。

三.正确的价值判断才有高品位的彰显。

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有一份优雅的情思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即将参加高考要走入人生最生要的一场考试前的高三学生来说,如何在一篇瞬间而成的800字的文章里体现高水准的发挥,写就一篇思想深刻价值品位高的优秀作文,非得从平时的就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不可。

商品时代,权钱崇拜,网络时代,泥沙俱下,学生的眼睛常被污染,学生的心灵常常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担负着塑造灵魂的的职责的老师有责任呵护学生原本纯洁的内心,在平时的教学中选摘一些话题让学生在课堂或周记中展开辩论,让他们在自己的思考过程中明辨是非,理清善恶的道德界限,从而使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试呈几例:

1、重读《水浒传》,想一想,一个不会舞刀弄枪的宋江为什么会被众多武艺高强身手不凡各路好汉拥戴?

2、许多文史留名的文豪,为官时几乎都遭过贬谪:王维失意唱阳关,韩愈被贬走秦岭,乐天浔阳江头邂逅琵琶女,东坡黄州岸边唱大江东去。贬官生涯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底层生活磨砺了他们的情操。于是,一批又一批好作品出现了。

我抛出的思考话题是——试问:一定要愤怒才出诗人吗?

3、材料一: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2007年12月18日,男主人刘国江老人去世;2012年10月30日21时58分,徐朝清老人去世。

材料二:长江商学院火了!近日,网络突然盛传大名鼎鼎的房地产商人王石与妻子王江穗办理了离婚手续,与80后女演员田朴珺相恋。田朴珺作为演员,曾在《甄传》中饰演敦亲王福晋,并在长江商学院学习传媒管理。据网友微博爆料,田朴珺与王石正是在长江商学院相识。

我要求学生讨论的话题是——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人生天地间,真正感动人心的什么?

在日常的研讨中思辩,在长期的思辨中成长,在不断成长与成熟中自然就会养就一份日趋美丽的情怀和高尚的价值判断,何忧我们的学生在高考写作中会出再次出现象2010年山东高考零分作文《托尔斯泰放了个屁》这类作文中作者以辱骂、诅咒的泄愤来代替考场中面对作文试题的无能表现和拙劣的表演呢?

文品即人品,作文即做人。孔庆东说:“人是一棵树,人所写的文章也是一棵树。”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不会有相同的两棵树。写作时,关注自我的心灵体验,作文才能个性纷呈,关注灵魂的健康成长,文章中才能有真善美的自然流露,关注自我的成长,更要在平时的生活和阅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坚守,我们的作文才能别具风流高蹈出世。

不拘于时俗,不囿于成见,我的作文,我作主!

(作者单位:深圳市西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