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2016-04-29钟永红

知识文库 2016年8期

小学音乐课的导入环节历来受到音乐老师的高度重视,导入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多,本文要来探讨的是,如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其中,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举例说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20世纪由德国的卡尔·奥尔夫设计,由廖乃雄引入中国。经过中国教育实践者的共同努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被大部分人所熟知。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舞蹈、动作、语言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节奏、音色、音高、旋律线、速度、力度、调式、调性、曲式、复调、配器、和声、多声合唱、指挥、声势、律动、视谱、听力、创作、表演培养人格情商;自信、交流、合作、专注力、记忆力、反应力、一脑多用、想象力、创造力、身体协调能力、审美能力、鉴赏与评价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教育课标中提出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欣赏、器乐、识谱等),都可以完美的结合到一起。目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远比不上幼儿园。幼儿园音乐教育多采用唱动结合的方法,结合打击乐等来展开。而小学音乐教学的形式要单一很多。

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环节,导入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环节,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时间。今天我要阐述的是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导入教学,他与常用的导入法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具体的实施方法有些许不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导入教学,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讲台式的、教师主导的导入法,为多员参与的、学生为主导的导入法。这样的一种导入方法包括启发性、趣味性、综合性、创造性、参与性等特性。

在此,我总结了五种以学生为主导的奥尔夫教学导入法,具体是: “打”的导入法、 “弹”的导入法、 “舞”的导入法、 “玩”的导入法。这些导入法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选择、自由搭配。导入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可以占到三到五分钟,寓意是引出主题、调动兴趣。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灵活运用的方法,以下我们结合一些实例来具体阐述。

第一, 学生“打”的导入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要通过视觉形象 、身体感觉等多种方法使儿童在学习中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当中。这种动、唱、听结合的方法,能让孩子们在脑中形成更加强大的、直接的良性刺激,更利于对音乐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也是培养乐感的最简单最可行的一种方式。这里的“打”主要指的是打击乐器,因为打击乐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如《画脸谱》一课,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模拟京剧乐器伴奏 “仓仓仓仓︱仓才 一才 仓 0︱”和“仓才 一才︱仓︱”来选择“打击乐器”敲打节拍。我们选择的“打击乐器”可以选择小鼓、三角铁等,也可以是桌子、凳子,可以是手掌、腿或脚,甚至可以是一老师精挑细选的日常用品,任何可以敲击出声音来,又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的物品都可以作为“打击乐器”来使用。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学生就已随着打击乐器拍起来、乐起来了,之后的学唱和欣赏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二,学生“弹”的导入法。即让学生参与所学音乐作品的演奏,这里主要讲的是城市里的小学音乐课堂。近些年,中国的器乐教育,尤其是钢琴和古筝的教育,在大城市甚至在二三线城市,几乎都达到了普及的水平。如歌曲《浏阳河》一课,老师可以提前一节课布置学生准备,回忆自己所能想起来的民歌旋律,并用自己熟悉的乐器演奏出来。我们不必拘泥于专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联想中去创造 ,甚至还可以出现某些民歌旋律的扩充版、改编版,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学生“舞”的导入法。舞蹈是用通过形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肢体动作都是很灵活的,而且他们也喜欢跳舞。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一切从兴趣出发”,老师可以根据当节课的主题,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一起来做。如三年级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它是根据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第一乐章填词而成的,因此老师可以精选出一两个简单的脚部动作让学生先舞起来,然后再介绍小步舞曲。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小步舞曲》的舞蹈特点,更好的学唱这首三拍子的歌曲。

第四,学生“玩”的导入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原本性 ”,形象性较强的事物,更加容易让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但贪玩的心不会变。所以我们可以将“玩”引入课堂导入的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开始“学”,在“学”中体会“玩”。如欣赏课《彼得与狼》,可以请学生分别来扮演彼得和狼,阐述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再设计一些游戏规则。让学生一开始就动起来,游戏结束后再静下来听音乐,感觉会比直接的单纯的听音乐好很多。

以上四种关于音乐课堂的导入法只是抛砖引玉,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总结出更多的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研发出来的新的教学法。无论什么样的方法,我们的宗旨就是让学生更爱音乐课,更爱音乐,让他们爱在音乐课上表现,爱用更多更好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综上所述,我们使用奥尔夫教学法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希望各位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老师,能更加重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课堂导入中间的运用,并且能够有更好更大的突破。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黄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