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现象分析
2016-04-29宋向利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全民体育,篮球运动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竞技性、激情性特点,一经推广,便受到了农村中学师生的喜爱。然而,受到专业技术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影响,篮球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不仅没有达到锻炼的预期目标,且对学生身心构成了一定伤害,如果不加以对该现象的调整和改善,将会挫伤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1、影响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1.1外部环境
外部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场地、着装及光线等多个方面。笔者对某农村中学初一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外部环境产生损伤的原因如表1。
综合上表数据来看,学生认为场地是导致其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人数最多为140人,占比为38.5%。由于农村学校场地条件并不好,具体表现在场地坚硬、缓冲不好,对人们运动产生较强的冲击性。另外,穿着不合理、光线干扰等因素分别位于第二、第三位,分别占据27.5%、24.6%。
1.2学生因素
篮球教学前的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导致肌肉力量、弹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不符合运动要求。如在运动中进行运球时,滑步防守与进攻、急停、急转等都会给予膝盖较大的损伤,产生运动损伤。另外,身体处于运动疲劳状态当中,需要承受比以往更强的生理及心理负荷,消耗的能量过多,难以在运动中保持最佳状态,直接引起运动损伤。
1.3教学因素
教师活动安排不合理,由于农村教师缺少专业篮球知识和技能,对于教学的安排存在很多不科学之处,盲目进行运动,直接增加了损伤的可能性。教学方法不合理,农村中学篮球教学人数较多,教师如果采取不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如果违背教学原则,不经过原地单臂手腕练习,随便示范,便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有的学生速度过快,就会受伤。影响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体现在很多方面,在教学中,如果忽视对学生运动损伤的防范,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防范措施
2.1落实准备工作
落实好准备工作作为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农村中学篮球运动损伤多集中在缺少充分的准备活动环节。为了避免运动损伤,篮球教学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尤其是下肢的踝关节、膝关节及上肢腕关节,确保关节处于灵活、开放的状态当中,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荷,且能够爆发更大的运动潜能,以此来规避运动损伤,达到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目标。
2.2重视安全教育
场地器材、天气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运动损伤,单纯依靠外部措施远远不够。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鼓励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避免损伤。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提高自我保护及对他人负责意识,在比赛中能够减少损伤的几率。另外,学校还应重视对预防运动损伤重要性的宣传,禁止学生在身体不舒服情况下参与体育活动,将预防运动损伤安全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学工作当中,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2.3教师注重引导
教师作为篮球教学的主导者,在防范运动损伤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准备活动合理方法,指导中学生做好准备,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重视对关键部位的活动,同时掌控运动量,一般结合气候条件最佳,身体发热且微微出汗为最佳。同时,教师应在学生自由活动过程中,加大对学生运动动作的关注力度,及时发现错误动作,给予纠正和示范,避免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内容由浅到难,由间到繁,逐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篮球运动方式和方法。针对一些体能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应适当减少运动负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2.4加强场地管理
农村中学生的篮球场地多数为水泥地面、场地硬度较大,且很多地方存在泥土场地,不适合篮球运动,难以为学生篮球运动提供物质保障。因此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完善篮球场地建设,增添一些配套设施,在球场周边设置标语,提醒学生要安全锻炼,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上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新时期下,篮球教学逐渐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学生体育项目、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农村中学篮球教学水平偏低、受到场地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常常会发生身体损伤。基于此,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取现代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示范正确动作,并在学生自主练习过程中给予一些帮助和指导,纠正错误动作,不断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双辽市玻璃山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