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文化素养的传递

2016-04-29凌剑宝

知识文库 2016年8期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从高度理论化逐步向生活化转变,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更为重视文化与生活内容的传递,结合这种教育改革方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更为重视文化素养的全面传递。基于此,本文从教材、环境和主要思想三方面对具体的文化素养传递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索。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养内容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之中有需要深入挖掘的文化素养的内容,教师要重视这项内容,深入挖掘教材,让文化素养的教育教学传递与学生能力培养、知识水平、科学文化传递同步进行。特别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其本身的人文气息特点和课程内涵能够对学生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深入挖掘,让学生围绕教材的学习增强美学感受能力,提升文化素养,感受生活中文化的魅力,自然能够使得教学效果成倍提升。例如: 在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中“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人的文化素养要通过生活体验和感受,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同时也让全社会能够享受富有文化素养的整体和谐环境所带来的优质生活。为了更好地挖掘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 “公交车漫画”材料,并思考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小品“扶不扶”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感受,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问题,深入体会到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得到培养。诸如此类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积极讨论探究,做到深入挖掘,有的放矢,让教材的文化素养全部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

2.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影响氛围

文化和人文精神是互相渗透的,互相影响的,互相促进的,加强文化素养的传递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实现文化素养的有效传递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影响氛围。首先,要借助时事评论环节来促进文化素养的传递。政治学习离不开时事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前的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由的时事评论活动,也可以每个星期利用一节课进行时事评论、讨论、辩论活动。例如: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事案例就是较好的讨论内容,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信学生会提出了很多全新的观点。例如: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莫言创作时不光用手写,而且用的还是毛笔。英国学者因此感慨“莫言让我们领略最本土,同时又最共通的体验”。这样的现状是莫言的文化情怀起作用还是莫言的固守成规影响呢?针对这样两方面的不同观点,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得出了结论 “不同国家的人们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从这个角度则又可以衍生出更多的话题内容。其次,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结合“文化生活”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到社区去,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可以使学生通过接触社会生活,锻炼自己的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体会到做人的根本,从而体现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知识有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同学们只有经过互动、讨论才能真正体验知识的精髓。高中政治课堂的讨论模式主要以小组讨论为主,但是目前小组内成员的展示、发言安排不精细,结果是优生更优,后进生更差;小组内点评,教师缺乏统一的规范,使得组内积分不科学。这些会直接挫伤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部分学生被边缘化,这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本意相违背。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必须要建立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更加充分和自由地发展。其次,教师要合理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充当讨论的主角,一般问题只由学生讨论解决,难点由教师示范后再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归纳学习内容,进行归纳训练。例如:教学《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这节课时,有些知识内容就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例如:了解古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历程?你会用什么样的词来描绘我们中华文化的特点?整理出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都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完成,而对于小组内的后进生,教师和组长可以让他们回答相对较为简单的问题,实现共同进步。而对于“除了汉字和史学典籍对中华文化的存传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什么因素?”这类的问题,学生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偏差,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先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最后,师生共同梳理出这节课的知识点。

4.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文化素养的传递其宗旨还是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素养深入人心。首先,教师要进行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避免高中生出现茫然、生活散漫、学习无目标的不良思想。教师要经常传递核心思想内容,让学生明确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例如: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深入分析:结合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理解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合地理知识中的文化扩散,理解中外文化的交流;结合地理知识中的旅游知识,分析旅游文化。其次,教师要教育学生积极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能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综上所述,文化是教学的灵魂, 有力地影响改善和调节学校德育的大环境,引领着学校向富有内涵的高层次方向发展,教学中文化素养的传递要重视挖掘教材,创设氛围,重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