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培育模式困境分析
2016-04-29金懿汪文俊刘贇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做好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点是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的认同感,从而实现大学生党员的实践与引领作用,推动个人、社会和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朝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的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存在实际困境,通过分析这些困境中的症结问题,能够有助于实现培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从而为更有实效性地在整个社会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助力。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先进分子的集合队伍,承担着引领整个大学生群体、整个青年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党员时常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直接影响着整个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甚至影响着大学生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注重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引导大学生党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非老师一句说教就能够形成,需要的是长期潜移默化地教育与引导。然而,传统的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采取的也多为“说教”方式,缺乏说服力和创造性,也缺乏长期性和坚持性,使得教育引导效果不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传统的讲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大学生党员活跃的思维和探索新鲜事物的求知欲,纯理论的解读也无法全面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地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而忽视了经常性地考核与反馈给大学生党员的长期性教育与培养造成了困难。
一、重理论轻实践
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培育模式更加注重理论的学习,却忽视了实践是帮助理论知识掌握的最有效途径。从党课到专题教育,高校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贯穿了大学生党员的整个发展过程,但是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还存在参差不齐、偏差较大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目前的传统培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教育却忽视了实践教育。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忽视实践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徒劳的。理论知识只是让学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学生没有自己动手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效果肯定不好。由于大学生党员群体的特殊性,其不成熟、易懈怠等本质仍然存在,长此以往只学习书本知识容易造成学习倦怠,使得外界的不良价值观念更容易侵入和腐蚀他们的思想,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最优秀和最先进的组成,如果先进分子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与引领作用,那么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会受到阻碍。
二、培育方式单一
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培育模式基本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学习存在被动接受、“消化不良”等问题。从学生进校开始,高校就会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形势与政策讲座、新生党的知识学习会等形式为学生的党性知识做好启蒙教育,同时让同学们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这些活动归结起来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以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很少有机会与老师和同学们互动交流,课堂效果不佳,课后缺乏知识的巩固,学生养成了一知半解的不好习惯,不明白的地方会越积累越多,最终造成教育成效低、教学质量差等问题。
三、考核过程简单
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培育模式的考核基本采用单一的试卷测试形式,对于学生的考核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四个字,却反映了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最全面的认识,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斟酌。单靠试卷测试,没有一个循序渐进且完整的学习反馈过程,学生根本不可能全面领会和掌握其内涵,更不可能把它熟练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体系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不佳,无法与时代要求相匹配。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注重的是长期性和经常性教育,如果一味追求分数而忽视长期的考核体系,那么教育过程注定会是失败的。
分析问题是明确方向的前提,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培育模式的困境让我们认识到创新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的探索,不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而且要符合大学生这个年龄与文化层次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注重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创新的培育模式不仅要能够为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良传统作出贡献,而且要能够为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提供助力;不仅要能够坚持道德与法制教育并重,而且要能够弘扬时代精神,注重榜样和模范的树立;不仅要能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应该坚持教育与引导相结合,让大学生党员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培养的意识。只有真正做到从理念到模式的创新,才能更有效地践行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