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结构、战略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016-04-29赵嘉薇宋小敏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应看做是一个有机体。企业结构(组织)是物质实体的组成(基本生存的条件),战略是企业永恒的追求(做强做大的关键),文化是企业崇高的灵魂(持续兴旺的保障)!一个企业要想做成“百年老店”经久不衰,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相互作用形成互动的关系。从企业成长历程来看,笔者把企业结构看作是企业的物质基础;文化是企业的上层建筑;而战略是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三者之间形成“垂直互动关系”。这种“垂直互动关系”是靠企业的“血液”——员工贯穿起来并相互联系的。
一、企业成长的初期
首先是要生存下来,那么最初它都会产生一定的组织结构,无论这个结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是企业有意为之的还是无意中形成的,企业的结构都是外在的、看的见摸的到的。比如说每个企业都有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营销部门等等。或许企业刚创业时只有一个或几个人来统管这些机构,它们还不具备称之为某某“部门”的规模,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内部机构就会日趋完整。与人的成长相类似,企业成长初期对外部环境的帮助有很强的依赖性,企业一方面靠外来力量的扶持,另一方面又积极主动的吸收消化各种外来营养,把其转化为自身的能量,使自己逐渐强大起来。企业在开始创业时会更多的考虑如何生存下来,此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它们也许还来不及考虑战略的问题,也许根本就没有想到战略的问题,即使有少数的企业进行了战略规划,但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生存战中,有些战略规划被淘汰,有些战略规划成为企业成熟期的战略规划的基础,这些战略规划只是企业初步的一些设想。总体来说,企业在幼年时期为生存下来争得在市场中的一席之地,它较多使用的是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战术,构建自己的物质基石,对于战略的规划还准备不足。
二、企业的成熟期
在企业经历了生死拼杀生存下来后,已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完善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这个时侯的企业逐渐步入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就像二、三十岁的青年,具备了自食其力生存的物质条件,此时不仅是活下去的问题而是怎样活的更好,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的问题。对企业而言就是要在许多可能获利的行业中选择自己的方向并进一步发展壮大。不同的人有不同追求,不同的企业有不一样的战略。人的追求不同造成了各自今后人生境遇的差别,而企业战略目标的迥异则会影响其在市场经济中地位的不同。所以战略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进行战略规划不再是局部的静态的处理企业当前遇到的问题,而是要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出发总结企业前期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企业当前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不但要指明未来企业行进的方向,而且还要指出企业该如何正确的“做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战略关乎企业的命运,所以战略的制定、实施需要企业内所有部门人员的参与。从高级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献技献策,制定合理适度的战略规划;只有调动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时,战略才能有效的实施。把抽象的战略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成功转换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就实现了从企业结构到企业战略的初级互动。
三、企业的持久发展
然而企业要想持久稳固的发展就必须有其内在的精神——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将企业的存在由低级向高级的推进。在企业结构较为稳定,战略规划已明确时才提出企业文化,并不是企业文化的产生晚于前两者,而是说从企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在此基础上把企业文化纳入企业整体发展体系中的时机是适宜的。我所理解的企业的文化,它是从企业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的,只不过在创业的初期物质增长尤为凸显,掩盖了精神方面(文化)的光芒,随着企业之树的根深叶茂文化的光彩渐渐显现。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的企业本身就受社会传统与文化的熏陶;企业又是由不同素养的员工组成的,文化的概念必然存在于企业的各各角落,伴随着企业的成长。既然文化本身就弥漫在企业之中而且企业中也不止只存在一种文化,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各种文化中找出适合企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成企业文化,然后才是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企业中成功推广的企业文化不是抽象的文字、简单的几句口号,而应是以此作为企业的精神主旨渗透于企业的价值链环节当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和引导员工形成企业的凝聚力。把精神的东西(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的战略融入到有形的物质(企业结构)中去,形成高层次的互动。
企业成长互动关系如下图所示:文化 战略 结构。注:贯穿线条流动的是企业的血液――员工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企业的发展就像人的成长:生理方面(结构)先发育;与此相伴随的是不断学习中,心理的成熟(战略);次后是需终身修炼的灵魂世界(文化)。经营企业就像经营人生,虽然人生不过百年,但企业的生命周期因时时注入的“新鲜血液”(员工),把企业的结构、战略和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却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百舸争流,独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