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研究
2016-04-29张佳钰赵禹
以常州市部分本科院校大学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为基础,进行90后大学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研究。根据数据分析,从90后大学生如何践行、怎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加强媒体对当前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用、提高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的实效性等建议,为高校实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提供参考。
一、前言
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之一,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然而他们缺乏实践,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的机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做到片面的理解。为进一步了解90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寻访并调研在常本科院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大学生、青年基层,在对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整改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常州市部分本科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份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8份。(对问卷所设问题遗漏或乱答视为无效)有效收回率99%。
(一)调研流程
采用资料收集的方式,在确定课题与研究目的后,进行问卷设计与问卷前测,并对有问题的题目进行修改,之后进入到正式实测阶段。实测结束后,进行问卷整理与资料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最后给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二)调研结果
1.学校老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否重视
根据调查显示,高校老师有73.3%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的,然而还有26.7%的老师并没有重视价值观的教育和培育工作。并且联系同学对于高等教育中理论课程的重要程度可以知道,高校老师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充当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途径
从调研数据可看出,大学生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比例占了30.9%,同时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也占了较大比重29.4%。可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了解离不开理论教育和实际行动。
根据问卷数据分析可得,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都相对熟悉,能够知道核心价值观具体是什么内容,其中对大学生对价值观的内容很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占73%,这说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已经得到了普及,当代大学生也能够及时准确的接受主流文化。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出有19%的学生是对核心价值观内容表示仅仅听说过,甚至还有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内容。这很有可能是自身不接触外界活动的关系,但我们从第九题中的数据看到有6.9%的学生认为本校老师并没有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也说明了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而从第七题的调查问卷中看出超出90%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这两个数据充分显示了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想要更多的学生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3.学校如何教育和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常州部分高校在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做法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举办讲座,比例为31.6%。而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的比例也达到30.4%,两个数据之间相差不大。主题活动和刊物也分别占了21.4%和16.6%。比例分布相对均匀,说明学校在理论教育方面几乎没有问题。而在实践教育环节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志愿活动,为34%,这说明高校还是很重视志愿活动这方面的;其次,关爱教育活动所占比例为23%,环保活动和科技创新比例则较少,说明高校在专业科技活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7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程对自己价值观的教育有非常大的作用和较大作用,这一数据再次强调了学校的教育的重要性。
4.对价值观形成与践行产生的因素
数据显示,在家庭、朋友、社会、学校等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原因的因素中,家庭因素占35.1%,充分说明家庭因素充分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而社会因素为15.6%,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对青年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的必要条件之一,而社会环境的恶化则极容易导致青少年的人格缺陷。所以不管从那个角度出发国家、政府都应该加大对社会风气的整治和相关法律的健全,创建一个具有良好风气的社会。大学生认为如何才能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大学生如何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现在的价值观是否有偏差
通过调研,90后大学生认为合适自己的宣传途径主要有三个,其中比例最高的是进行道德榜样的评选,为24.2%,这说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身边的道德榜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价值观;其次是志愿活动和社区活动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例占到20%;在自身学习上,有24.5%的人表示愿意通过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来进行学习,反映出现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有20%的人表示愿意接受学校的教育进行学习,这也充分说明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三、对策与建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要抓住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筹码,而教育实践活动却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有效途径。大学生身为社会主义新生代的接班人,高校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到“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利用大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民解忧,在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中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无私奉献的人生观。
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树立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其关键在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铸牢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就要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风,真正把心思用在学习科学知识上,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通过典范和榜样的带动,广泛开展道德素质教育活动,普及基本思想道德规范,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精神境界。从问卷中我们了解到,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创新愿望,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开辟适合其成长规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创建符合其身心特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的教育内容,规划符合自身发展的、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方法上,真正做到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生命力,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道路指引、方法指引,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来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数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