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视野下的法科大学生党建工作
2016-04-29李杰苗培栋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发布到十八大之后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渐落实,法治中国的大幕正徐徐拉开。发挥组织优势,认真宣传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切实提高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广大法科同学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增强专业素养,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法学院系党组织大有可为。
一、法治中国及其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依法治国作出专题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勾画了蓝图。
法治中国是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既要求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的全面落实,也意味着现实层面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首先必须具备了法律条规的既定性、制定法律规则的权威性、执行法律的严肃性。其次,意味着各个行为体,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政治组织或者普通公民,平等的适用法律。再次,意味着规则意识的建立。以遵守法律约束自身行为,协调自身和他人的关系。这对于正在处于转型发展中的中国社会,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正义的维护都有积极意义。
二、以法治中国为主线充实基层党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认真组织学生党员学习领会贯彻党的重大方针,又要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仅要关注专业学识的培养,更应该着重培育学生党员的增强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认真贯彻中央大政方针是党组织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是一个统一的组织,要求全党的思想一致和行动一致。为了保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个人必须服从党的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党的下级组织必须服从上级组织,全党的各个组织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对于党中央作出的决议,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认真领会执行。贯彻依法治国作除了完整科学的立法程序,严格公正司法以外还需要全社会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作为国民中知识素养和文化程度较高的精英分子,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果。
其次,将依法治国理念贯彻到学生党建工作中,是高校党组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题中之义。高校基层党组织,以团结、发展、教育大学生党员为主要职责,以此为重点开展党建工作。而当代大学生种种问题不能不引起关注,(1)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观念。(2)爱憎分明的同时又善恶不分,在具体的问题上无法真正判断是非对错,经常是错号入座。(3)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自控能力差。长期处于学校和家长禁锢下的90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表现出对学校、家长、管理的叛逆反应。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曾发布一组调查数据,该机构对部分高校已入学一年多的学生调查显示,33%的被调查者发生过逃课或缺课行为。另有35%的学生承认在课堂上经常性玩手机。上述种种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法学专业大学生中。不可避免的对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对广大同学进行法治教育,明确法律权威,树立自觉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树立规则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帮助。
再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新理论新理念的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激励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益分化的阶层分化和利益诉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党中央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既是优化国家治理能力的新举措,也应成为创新党建工作,深化党员教育的新契机。
三、依法治国视角下党建工作的开展
以法治为内容充实大学生党建工作,对于高校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生党员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要将对依法治国方针的理解和法治思维的培养落到实处,就不能简单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概念重复概念,停留在口头,止步于思想环节而应该积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党建工作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育人和成才有机结合,将专业学习与思想引领结合。
1、强化纪律观念教育
法治强调的不仅是事后的惩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树立规则意识,将法律条文转化成社会成员自觉的行为规范,因此纪律观念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对于法科学生至关重要。为确保组织纪律观念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应坚持关口前移接续培养的方式,即将入党积极分子纳入考核教育培养体系中,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强化对党员的考核监督。通过组织生活、思想汇报,谈心谈话找出不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另一方面,应将教育细化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具体事例中。强化对上课考勤、晚点名的抽查力度,增强考试诚信教育,规范请销假流程,对于违反校规校纪和组织纪律的党员,既要依照学校的管理制度给予处分,又要在党组织生活中实施批评教育。
2、以法治中国为背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而理想信念最深厚的来源则是对党的信任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信心。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阶层不断分化,利益日趋多元,从而给协调不同群体间的矛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法治作为协调处理矛盾的重要手段对我国今后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组织学生党员认真学习领会依法治国深刻内涵,除了党组织集体学习,组织专题讲座以外还应该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一方面,选取关键时间节点如两会开幕闭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集中观看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联系便利的特点,充分利用线上媒体,定期推送理论学习文章。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利用碎片化时间沟通交流。以问题意识带动,从实际生活切入,帮助学生树立法治中国的坚定信念,确保向社会输送的法科大学生风清气正。
3、以法治中国为契机充实专业教育
法治建设在提高法律工作者地位的同时又对法律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的政策,培育有组织有纪律有专业素养,有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法学院系基层党组织责任重大。在做好广大学生党员思想引领的同时,应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团结党员,联系群众上的组织优势,以党建带团建,在实践中求新知。联合共青团组织和学生社团,推动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法科同学走出校园,到更广阔的社会中进行法律服务,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弱势群体。利用宪法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要时间点,开展普法宣传,为普及法律知识,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以活动和实践的需要推动同学们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四、结语
党组织的活动,党的建设都不是孤立封闭的循环,而是和整个国家治理系统紧密相连而又互相影响的完整体系,需要不断适应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实际开展工作。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之下,充分发挥法学院系党组织在凝聚教育学生党员,团结群众,培育法治中国理想信念,提高法学专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上的积极作用,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党建专项基金资助(52WY1501)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