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6-04-29华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知识经济创新需求和社会职业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的就业观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达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科学设计自己的未来。提高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的水平与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首要任务是构建全面、深刻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理念。这些理念不仅是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更体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应该达到的教育目标。基于此,在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并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独立学院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思想。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设定、内容的完善还是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的测评都要围绕以学生为核心展开。首先,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其以学生为本,独立学院现行办学模式的收费标准都是按照民办高校的收费标准执行,高额的教育投入追求的是高额的教育回报,因此,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主要目标是要在毕业之后找到合适并稳定的理想工作,以实现教育高投入的心理平衡。因此,独立学院要从该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不断围绕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基于个体差异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应该是在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和重视个性化特征的培养与发掘。独立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要尽量满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在结合自身性格、特点、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开辟多种渠道满足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需求,从全方面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第三,以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果是帮助学生走向社会、获得理想的职业岗位,因此以大学生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要与社会紧密的相连,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和归宿。
(2)与职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教育是独立学院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内容。职业生涯教育认为大学生在其生命中所扮演的职业角色在其人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整体生涯历程的一部分,教育应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决策技巧,拓展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选择的机会和途径,使就业状况得到改善和优化,使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体验从事某项职业的意义,将工作视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工作,更重要的作用是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自身职业理想,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找到合适的职业,而是站在生涯发展的角度,审视并探索自己未来的人生,最终达成自我实现。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实践为指导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只能通过听讲解学习教材上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形式较为抽象,在学习中往往很难把所学知识与职业规划实践直观联系起来,其后果是感性认识差,而当前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很“务实”,要求毕业生一旦招聘就能立即上岗。因此,在教学方面要坚持理论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在讲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操作力度,通过情境模拟和再现的形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完善和调整,不断提高其社会的适应能力。此外,独立学院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关注国家政策的发展动向、观察社会就业市场的走势以及经常性参与社会实践和兼职活动等形式不断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全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构建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其内容不能生搬硬套现有的普通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应旨在引导独立学院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上,促使其理性认识自身特点,规划自身发展,培养大学生职业探索、生涯决策、自我管理、自主创业等能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求职技能,提高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求职择业与自主创业。
(1)职业意识培养
跨入高等院校的大门,实际上己经完成了人生道路上初步的职业选择。在大学里,大学生将根据选择的专业,系统地接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活动所需要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具体来讲,独立学院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有关职业探索方面的内容应该包括:第一,角色定位,通过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多角度对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进行提升,帮助大学生认识大学的社会功能,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增强角色意识,提高适应能力,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不断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对其就业环境、就业压力以及独立学院的培养模式、目标以及独特优势进行了解。第二,职业发展方向,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所学专业的前景分析、应用分析以及社会就业环境的分析等帮助学生对专业教学体系有明确的认知,明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并不断匹配相适应的能力和要求。第三,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通过剖析职业和人生发展的辩证关系,深入解读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帮助独立学院大学生回归现实,从现实出发拟定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内容应包括职业探索、自我认识、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几个方面。第一,独立学院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有关职业探索方面的内容应该包括:与职业相关的概念,有关职业的基本知识,职业的发展趋势,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第二,自我认识,针对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较差的现实情况,让其对自身性格特点等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决策与执行能力的锻炼、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第三,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发展良好的职业生涯的开始。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程序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大学生正处于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之中,自身的价值观也处于形成时期,加之现实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原来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有时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这就需要及时对规划作出调整,从而保证个人的职业生涯顺利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3)就业与创业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形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收集资料、寻找单位、准备面试等方面,而忽视了与之密切相关的市场规范、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制度以及就业应具备的情商、德商、科学精神以及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这不利于大学生求知择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必须包含有关就业教育方面的内容。就业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就业情商教育、就业德商教育、科学精神的培养、创业教育以及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等等。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创业体系的支撑,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供创业的思路和模式,帮助其寻找创业机会。
(4)求职择业指导
独立学院要针对就业政策与就业渠道、就业程序和求职准备等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要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结合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指导学生参与择业实践的训练,通过模拟择业实际过程,提高择业的技巧和能力,提高其择业竞争力.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国家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和当前就业形势,正确确立就业观念和就业期望值,提高就业技巧。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的研究成果(Jxjg1303);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