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河北省农民工收入内涵式增长的路径研究

2016-04-29刘妮雅张欣欣胡叶星寒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刘妮雅 张欣欣 胡叶星寒 陈 静



新常态下河北省农民工收入内涵式增长的路径研究

刘妮雅1,2张欣欣1胡叶星寒1陈静1

【摘 要】本文在分析新常态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农民工收入内涵式增长的作用机理。采用Mincer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民工收入的主要因素,认为受教育程度高、进城务工年限长、在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工作会促进农民工收入边际回报率的提高。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了从个人、企业和社会的角度,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农民工收入内涵式增长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 内涵式增长 路径

一、前言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农民工所从事的多数行业正在或即将面临重大结构调整,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农民工收入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事实表明,新常态下农民工数量增幅逐年下降,而工资增幅下降则更为明显。当前农民工主要从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岗位必将大大减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也从体力更多地转向脑力。部分行业的农民工将会面临劳动力供过于求导致的收入下降甚至失业的双重威胁。因此,新常态下如何保障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实现收入稳定增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单纯依靠性别、体力和年龄优势的收入增收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经济新常态,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农民工人力资本,探索一条收入增长的新路径,通过向收入内涵式增长转变实现其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本文首先界定农民工收入内涵式增长的概念,遵循分层抽样的原则,依据经济发展水平选取石家庄、唐山、保定、衡水四市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证研究指明河北省实现农民工收入内涵式增长的模式和路径。

二、构建Mincer模型

本文研究对象为河北省农民工,在石家庄、唐山、保定、衡水四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问卷率为88%。被调查对象所处行业涵盖了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及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业以及其它行业。本次调研包含了被调查农民工的详细个人信息和经济信息,具体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所处行业、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年收入情况、年消费额等。

本文采用Mince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被解释变量为工资收入的对数,由于多数农民工的收入不是按月计算且各月间收入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平均年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Mincer模型,其中Yt表示t时期的收入,λt表示t时期人力资本的投入比例,Kt表示教育上的投资,ρt表示教育回报率。根据Brauw和Rozelle(2008)对教育回报率的研究,本文使用的修正后的Mincer模型为:

被解释变量为农民工平均年收入Y的对数,解释变量包括受教育程度Si(其中,S1为小学及以下0、S2为初中1、S3为高中2、S4为大专3、S5为本科及以上学历4),进城务工年限E ,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Training(该变量为虚拟变量,1为参加过培训,否则为0)。由于本文研究不同行业间收入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因此,将不同行业作为自变量加入模型之中(其中,Industry1代表制造业、Industry2代表建筑业、Industry3代表批发零售业、Industry4代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Industry5代表住宿及餐饮业、Industry6代表居民服务修理业)。

三、实证分析

基于修正后的Mincer模型,表1列出了实证分析结果。回归模型调整后的R2为0.996,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在回归分析中,大多数变量的符号方向与预期相同。受教育程度高的变量符号为正,且大专学历在1%的水平上显著、本科及以上学历在5%的水平上显著,该结果说明教育对农民工收入的提高有显著作用。收入的边际回报率与进城务工年限呈拟凹关系,收入的边际回报率随着进城务工年限的增加先增长后下降。是否参与职业培训与收入回报率的关系并不显著,表明职业培训并没有反映到收入体系中或者职业培训的效果并不明显,没有显著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从而难以在收入方面加以体现。就不同的职业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业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符号为正;住宿及餐饮业虽然也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是符号为负;制造业在10%的水平上显著,符号为正;其他变量并不显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业的符号为负。上述实证结果表明,当前收入边际回报率较高的行业为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而传统的重体力劳动行业的收入边际回报率较低。

表1 计量回归结果

注:***、**、*分别代表系数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四、研究结果

本文的调研数据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了当前河北省农民工收入的现状和特点,不同行业间、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收入的边际回报率影响显著。为了实现农民工收入结构的变化,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高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的边际回报率越高,因此需要鼓励广大农村居民接受高层次的教育,这为今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质量的转变提供了先决条件。虽然实证结果没有显示职业培训与收入边际回报率有显著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归结为当前的职业培训尚未起到起应有的作用。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职业培训还包括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然而在人们对终身教育的普遍认同下,继续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继续教育且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种种原因导致职业培训对于农民工技能和素质提高的贡献不大,从而人们对于职业培训的热忱度不高,本次的被调查者中只有31.56%的人接受过职业培训。

(2)工作经验对于收入提高的贡献率较大。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下,就业岗位的变化对于就业者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农民工传统就业岗位对体力的要求较高,如今就业岗位已经逐渐从对体力的要求转变为对技术和脑力的要求,因此,相对于年龄而言,工作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进城务工年限的增加,工作经验随之积累,其对收入的贡献度也会随之增加。本次调查显示56.58%的人从未换过工作,23.49%的人换过1至2次工作,只有4.98%的人换过5次以上工作,工作更换频率越低,越有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此外,60.31%被调查者还表明如果未来更换工作,仍要在行业内变更工作,说明了经验积累对于就业者就业选择的重要性。

(3)不同行业的收入边际回报率发生了变化。收入边际回报率高的行业向技术型和脑力劳动型倾斜,单纯依靠体力劳动的行业的收入边际回报率呈现负增长趋势,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因此,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对体力劳动者需求数量的减少,以及收入对就业者吸引力的减弱,体力劳动型行业未来就业趋势和吸引力将减弱,更多的农民工将从依靠体力劳动的行业逐步转向依靠技术和脑力劳动的行业,在此过程中,其收入也将随之提高,工作年限也将延长,这对增加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转变生活方式起到重要作用。欧美发达国家技术工人的高报酬正是体现了这种产业结构的。

五、对策建议

第一,本文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68.33%为基层员工、19.93%为组长、9.25%为部门经理、2.49%为总经理。其中,73.1%的部门经理具有大专学历,7.7%的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与之相反,基层员工中具有初中学历的占35.8%,具有高中学历的占47.7%。由此可见,职位较高的员工通常学历水平也较高,受教育水平完全反映到了个人的职业生涯前景,加之实证分析表明其对收入的积极影响,本文认为实现农民工收入内涵式增长的基础必然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业培训的融入。

就个人而言,首先要强化农村地区人们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意识。目前河北许多农村地区人们主动接受教育的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教育对未来职业发展及其发展潜力的重要性。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更多依靠的是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增强受教育意识应为先行之举。

就企业而言,很多农民工一旦进入工作领域就难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于是,职业培训成为有效的继续教育的手段。企业要从时间分配、职位升迁、经济条件等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员工参与职业培训,提高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员工素质的提升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就政府而言,一方面,需要对个人和企业做好宣传工作,鼓励个人提升文化水平,支持企业为员工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在财政方面,政府可以对有切实需要的农村地区实施倾斜,鼓励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深入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通过教育实现人们素质的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贫困问题。

第二,鼓励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工作生活。

第三,帮助农民工在技术型和脑力劳动型行业就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随着就业岗位的不断减少,部分农民工必然面临离开原工作岗位重新就业问题。重新择业就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行业内转换工作、行业间转换工作、自主创业。其中,行业内转换工作主要是从基层向管理层转变,或转化成技术型员工;行业间转换工作需要农民工具有新的技能和较好的适应性;自主创业不仅需要农民工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还要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和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作为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要为从劳动密集型企业淘汰的农民工有条件的提供职业培训,实现其技能的提升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政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倡导者和主要实施者,需要为因此失业的农民工提供就业帮助,特别是为自主创业农民工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同时提供技术和管理咨询指导。

只有集合个人、企业和政府的三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实现路径,才能在新常态下帮助农民工实现工作岗位的转化,由此促进其收入的内涵式增长。

参考文献:

[1]De Brauw,A.,& Rozelle,S.Migration and household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2):320~335.

[2]周小刚,李丽清.区域分割、职业背景、户籍特征与城市农民工收入水平差异分析——来自全国 106个城市的证据[J].软科学,2012(2):52~56,64.

(作者单位:1.河北金融学院;2.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简介:刘妮雅(1983-),女,汉,河北保定人,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张欣欣(1985-),女,汉族,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5GL096;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5年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Q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