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存壮:小角色 大演员
2016-04-29宗禾
宗禾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葛存壮与同时期大多数老艺术家们一样,从容、淡薄、坚定,谈话间会偶尔抖包袱,但并不是谁都能接得住,有些笑料只有经历过特殊年代特殊故事的人才懂。可是,能懂这些包袱的人越来越少,一个一个都远去了。3月4日上午,葛存壮因脑梗引发心脏衰竭也离去了,享年87岁。
中国人喜欢“盖棺定论”。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著名表演艺术家……并不足以概括葛存壮的人生。从1949年开始演员生涯,到2013年演完最后一个角色。回顾这漫长的演艺生涯,所有人都会说,葛存壮最好的作品是儿子葛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挚爱一生的表演事业只是虚度。《小兵张嘎》中的龟田、《南征北战》中的参谋长……也许一辈子都是配角,但就像从张华勋的《神秘大佛》到其儿子张杨的《爱情麻辣烫》里,葛存壮的名字始终出现在演员字幕里,这么多年,他用自己独特的存在,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颇为重要的符号。
“伪警察乙”首登演员表
现在人人一提起周星驰,总是津津乐道他在83版《射雕》里的N次龙套形象,以此来纪念一代喜剧之王的诞生。可是对于比周星驰年纪长近三十岁的葛存壮来说,星爷的经历简直与他年轻时如出一辙,只不过周星驰演的是“宋兵乙”,而葛老演的是“伪警察乙”。
1949年那个秋季,葛存壮从齐齐哈尔市文艺工作团调到了东北电影制片厂,从那时开始他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出道时的艰辛后来他回忆起来依然津津乐道:“有两年的时间,我一直在跑龙套,每天跑好几个摄制组,一会儿演日本鬼子,一会儿演老乡,脱了老乡衣服又演游击队,粘上胡子再演老汉。不像现在很多演员从电影学院毕业后,一上来就可以演到分量很重的角色,或者是演主角。”
葛老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那段日子真挺有意思的,那些个角色都是串场的,有一天穿上日本鬼子的衣服,打几枪以后镜头完了,过一会儿就换上游击队衣服接着演。外人看不出破绽,因为一个镜头里面大概有五六个人、六七个人,况且镜头比较远。但只有我自个儿清楚,这两个镜头剪接起来后,是我把我自己给打死了!”
《白毛女》、《中华女儿》、《钢铁战士》、《赵一曼》……那段日子葛老究竟给多少部影片跑过龙套?连他自己一时半会儿都说不全,不过让葛老记忆犹新的是电影《赵一曼》,“我做了演员以后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赵一曼》里我演伪警察乙。当时有个规定,哪个演员在影片里面有中景以上的镜头,就可以上字幕。后来看成片的时候,我看到片头上写着‘伪警察乙一一葛存壮,那时的心情别提多激动了,这对别人来讲可能是微乎其微,但对我来讲,却是一个大事件,因为我的名字第一次上了字幕!”
“反一号”晚年改邪归正
葛存壮29岁时,凌子风导演将影片《红旗谱》中的反一号冯兰池的角色给了葛存壮,当时葛存壮百思不得其解:“30岁人要演一个六七十岁跨度那么大的角色,你到底是根据什么敢于起用我葛存壮的?”凌子风则回答得很干脆:“干嘛问这么多?让你演你就演吧。”葛存壮还是不依不饶,凌子风才说:“确确实实你没演过重要角色,我之所以敢大胆起用你,就是因为你跑了那么多龙套,你每演一个群众,哪怕是一句话、一个镜头都那么认真,这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大反派冯兰池让葛存壮赢得了业内赞誉,由此被列入了好演员之列。可随后,地主恶霸、日军队长、伪参谋长、造反派头目等大反派角色不断“上身”,葛存壮从此便成了北影厂独当一面的“反一号”。“我在长影时的汇报演出就演过日本鬼子。因为曾在伪满洲国呆过12年,见过不少日本人,对他们生活中的样子很了解,我亲眼见过鬼子开着大卡车在街上抓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当劳工,跟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一模一样。”时隔半个世纪之后,葛存壮讲起自己的演艺生涯仍深有感触,“无论戏多戏少,反派正派,我都顺其自然,不挑不拣。小角色也要当成大角色来演,当群众角色也是给未来演艺事业打基础。只有这样,一旦遇上主要角色才扛得起来。”
不过,老演坏蛋给葛存壮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他和夫人施文心谈恋爱时,虽然两人感情不错,但因为葛存壮演大反派,施文心家人商量了好长时间,并对葛存壮进行了两年之久的“考察”才同意他们的婚事。“就因为我演反角,差点儿没找到对象,你说这叫什么事呢?”
后来让葛老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60多岁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忽然再也没人找我演反派了,接的戏全是医生、知识分子、教授……各种正面人物。”电影《决裂》中,他出演的教授以一句“马尾巴的功能”风靡全国。
葛老曾说,自己在电视剧《血土》中演过闻一多,是平生第一次担任主角,但是没有全国性的播出,“所以在我一生中,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配角演员,多少有点遗憾。”不过令葛老得意的是,自己年轻演反派那会儿太瘦,甚至被形容“尖嘴猴腮”,可到现在,大家都夸赞说:“您可是越老越有风度啊!”
最满意的作品是葛优
大概是在《顽主》和《编辑部的故事》之后,人们见到葛存壮、葛优父子同时出现时,慢慢开始从原来对葛优的介绍“葛存壮儿子”,逐渐变成了对葛存壮的调侃——“葛优的老子”。
葛老这辈子没想过要当什么大明星,也没想过拍戏要拿奖,只是脚踏实地干好每一样工作。不过1998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葛氏父子可是抢尽了风头——70岁的葛老因在影片《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扮演齐白石,赢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巧的是,葛优因在《甲方乙方》中扮演的姚远获得同年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父子两人同台领奖,成为中国电影界一段佳话。
儿子有出息,父亲很得意。葛老早就说过:“如果一定要问我葛存壮的代表作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葛优。”不过,葛老坦言,最初自己并不认为葛优是个演员的材料,“这个家庭给他影响很大,我们以厂为家,一直住在这个大院里,我演完日本鬼子,他就学,带着一帮孩子,拿个棍子比比划划。他上中学时喜欢摄影,画画也不错,我们希望他搞美工或摄影,可他偏对考演员特别执着,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就闯到北京电影学院考试,初试就落榜了,之后他又闯青艺,第一次面试就被淘汰。后来又考实验话剧院,人家看着我的面子给他一个复试的机会,可还是被淘汰了。我刚开始不插手,一直怕他考不好丢我的脸,后来发现他太执着了,受这么多挫折还是要考全国总工会话剧团,就帮他请了朗诵的老师和教他唱歌的老师,葛优在插队的时候养了两年半的猪,我们就创作了一个《喂猪》的小品,终于成功了。”
葛老还透露,其实葛优小时候很蔫,在托儿所做操时都把脸别过去,腼腆得很,谁能想到他将来当演员?“小时候根本看不出来幽默,特别在我面前,可他中学同学说:葛优在学校闹着呢!在我面前就是拘束,从小躲着我,我对他要求很严格,但是不打也不骂,就是老谈话(笑),现在想想,那时太严肃了,给孩子造成很大距离感。”尽管后来葛优已相当有成就,但葛存壮对儿子评价仍然客观:“我认为他最好的表演是《活着》,葛优戏路很宽,皇上可以演,卖狗的也可以演,但我看了《夜宴》后,还是觉得他演小人物更得心应手。”
父亲葛存壮对葛优的影响很大,尤以在崇德尚艺方面为甚,“每当我获奖回到家,老爷子肯定嘱咐我‘别那么牛气、别不理人,见到街坊邻里要打招呼”,葛优说,而这一点也在我们记者的回忆中得到了印证。
提起自己的父亲,葛优说的一个细节令人动容,他说自己常年失眠,后半夜三四点睡觉的那种。有时候回父母那儿也是凌晨12点以后了。但不管他凌晨几点开父母的家门,哪怕早已睡下的葛老也会醒来,然后说句“儿子回来了”。
而今,葛优再也听不到父亲那句“儿子回来了”……(资料来源:《半岛晨报》、《信息时报》、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