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正当竞争意识与综合竞争力的培养
2016-04-28杨瑞
杨瑞
摘 要:当代大学生必须努力增强正当竞争意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个人的成功之路铺平道路,使人生价值得到完美的展示及升华。
关键词:大学生;正当竞争意识;竞争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整个中华民族对祖国未来的直接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竞争意识和与之匹配的综合竞争力。当代大学生是否具备正当竞争意识,具备什么样的正当竞争意识与个人成功成才紧密联系,我们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正当竞争意识的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一、当代大学生正当竞争意识的培养
(一)正当竞争意识的涵义
竞争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试图超过对方赢得胜利的心理或行为。竞争能使人勤奋勇敢、充满活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竞争意识是以个人或团体力量力求压倒或胜过对方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使人精神振奋、努力进取、促进事业的发展,它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团体乃至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态。
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及个人采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信守诚实信用原则的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在商业领域中,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正当竞争能够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而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鼓励。
正当竞争意识是指通过采取符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等原则的正当手段进行竞争,从而试图超过其他竞争者赢得胜利,进而获取劳动成果的心理状态,是正当竞争与竞争意识所结合衍生出来的产物。与其他的意识形态有所不同,其关键之处在于“正当”二字,竞争的手段必须是正当的,这样才能积极的促进大环境下个人的进步与发展,符合当今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正当竞争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余俊渠(2006)对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及2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分别对在校大学生及近五年毕业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在竞争意识、处理竞争的能力及自信心、个人能否主动掌握命运的态度、以及对竞争的认识上,毕业生都要明显强于在校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校生的竞争意识要比毕业生的薄弱很多。在校大学生竞争意识淡薄的原因值得我们探寻思索,尤其在当今社会,当代在校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淡薄已是众所周知。通过观察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竞争意识淡薄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1. 成长环境因素。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有的甚至是95后,且独生子女居多,从在家里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日子中步入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大学生涯,尚未完全习惯,又多以自我为中心有着较重的个人主义习气,呈现出心理素质差、动手能力弱、学习能力低等特点,在正常的与人交流、待人接物、理解沟通方面明显显示出能力不足等缺点,从而表现出逃避困难或听天由命、不知奋斗的不良倾象。
2. 三观及思想道德因素。基本人生观与价值观扭曲,对道德标准、道德观念没有一个良性的认识,消极的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充斥着头脑,这样会使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升华,对学校的行为规范、公认的道德规范甚至是严厉的法制法规置之不理,把中华民族五千年优良的道德思想束之高阁。一般表现为:是非对错不分;道德准则不从;行为规范不理;法律法规不遵等等。这样会造成大学生考试作弊、学术造假、损人利己、触犯法律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而社会进步与发展叩首以求的就是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人才,只有具备优秀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才具有核心竞争力。
3. 理想目标因素。理想目标不明确,实现理想、追求目标过程不正确也是部分大学生缺乏竞争意识的另一个原因。部分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比较模糊,对人生理想勾勒不出轮廓,对人生目标懵懂迷茫。有的找不到追求目标的动力,有的寻不得正确、有效、满腹激情追求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最终逐渐丧失追求的目标与动力,陷入麻痹自己,放任自流的泥沼。这样,学生竞争意识日渐淡薄,失去学习进步的动力与激情,对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延误一生。
(三)当代大学生正当竞争意识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1. 建立更加完善健全的大学生竞争机制。目前,高校内部的部分竞争机制可能对大学生来说不够系统与完善,急需在建立竞争机制的软件与硬件方面加大提升力度,使竞争机制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建立高效、良性、积极的竞争氛围。在软件方面,推行行之有效的竞争理念,改变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规则,促进大学生自身主动培养竞争意识,让竞争意识深入大学生心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普及科学有效的评价奖惩制度,不仅要对终结性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还需建立全程考核体系,在评价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在硬件方面,建立大学生非正当竞争的防范管理机构和大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机构,双管齐下的对大学生正当竞争行为和思想进行管理和引导。当今绝大多数大学生由于长期在被过度关爱中成长,心智还不是很稳定,容易发生冲动行为,非本心性的进行非正当竞争活动。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竞争管理分析机构,对其可能发生的非正当竞争行为进行防范管理,原始性的消除大学生的非正当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健康心理辅导机构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解疏导,调动大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并通过正当竞争行为去实现既定目标,得到应有的成就感,为其目标与理想实现增添信心与动力。
2. 树立合适的竞争目标与竞争对象,主动培养竞争意识。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有竞争行为必须就有竞争对象或竞争目标,大学生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个人或团体的特点、方向以及目标来选择合适的竞争对象。竞争目标与竞争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班级中成绩优秀、道德优良的同学;竞技比赛中的竞争对手或团队;对日常生活学习过程当中在与他人比较而言性格短板中的突破等等。但无论状态如何其特性必须是优秀的、积极的。这样既有利于竞争主体——当代大学生自发主动的培养竞争意识,激发自身的竞争潜力,又对既定目标的完成、人生理想的实现都具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3. 深刻理解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两者巧妙结合运用。大学生在理解和行为过程当中,必须加入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理念,使用辩证工具对两者进行巧妙的结合与运用,不能一味的只知道盲目竞争而缺乏合作意识,这样只能使大学生的思想变得狭隘、眼界不够开阔、个人主义泛滥,并且这种竞争行为对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健康都有极大的不利影响;反之,如果大学生只注重合作而缺乏个人竞争,则会导致学生的进步动力不足,产生消极怠慢、疲倦懈怠等不良后果,对大学生以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较大的阻碍。在竞争过程中,竞争与合作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合作是个体在团队间竞争当中与团队内部成员的相互关系,个体在团队内部表现出通力合作、积极配合、高效运转的状态,在团队间则依然是正常的竞争关系。而在竞争过程当中,个体的竞争与合作是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的,内部的合作增强外部的竞争力,团队间的竞争又同时促进了团队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所以说,大学生要正确、辩证的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把握其契合点并且对两者进行巧妙的运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竞争意识。
二、当代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当代大学生要想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洪流当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学业成功、以后事业成功、未来创业成功的有利竞争者,必须加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简单来说,综合竞争力就是具有较高水准的优秀综合素质,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就是如何优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成为核心竞争优势,为个人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各类研究对“综合素质”的内涵尚无统一界定,通常人们所说的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文化知识、专业水平、思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养的总和。根据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当今大环境下的现实状况,可以将综合竞争力界定为观念、品格、能力、知识以及方法等五个方面素质的竞争力,只有将这些竞争力提升到一定高度,并且与所追求的目标相关联,才能促进人生的成功。
1. 观念素质方面竞争力的培养。观念素质方面竞争力是指主体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思想素质,表现为具有一定高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世界观的解释有很多种,其本质观点在于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对于个人来说是选择或者认为什么更重要的思想。而人生观则是最直接的,简单来说就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观念体系竞争力处于整个综合竞争力的中心位置,居核心地位。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要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高尚的、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念素质,与时俱进,最终才能形成自身强大的竞争力。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学生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对自身的观念素质方面竞争力有一个较大程度上的提升。在具体工作中特别是谈心谈话工作中,需要有意识的去帮助学生提高竞争力,可以用实际的优秀案例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跟大学生进行沟通讲解,不仅让其能够转变观点,并且可以很好的引导其主动增强竞争力的观念素质,做一个具有高观念素质竞争力的现代大学生。
2. 品格素质方面竞争力的培养。品格素质方面竞争力是指主体人具有的优良品格素质,并且这种素质在群体中展现出明显竞争优势,是整个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品格体系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即道德和意志。如果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品格体系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心态性格、坚韧的意志毅力、优雅的气质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大学生要以高标准、高姿态要求自己,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品格魅力,这对自己实现以后的人生价值具有关键作用。品格素质存在于各种行为活动中,无论是在独处还是在集体当中,个人的行为方式都能显示出一定的品格素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广泛涉猎一些可以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书籍。通过阅读内容吸收其精华所在,美化自己的心灵,树立正确的品格标准。更重要的是能够坚持原则,不被其他糟粕文化所影响,同时能够从身边的各种小事开始付诸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培养自身品格素质方面的竞争力。
3. 能力素质方面竞争力的培养。能力素质方面竞争力泛指一切与主体人活动相关的能力竞争优势,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认知的和非认知的。人类的行为活动,我们可以将能力分为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认识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记忆、分析、思维等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包括的范围更广,诸如体能、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等。就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才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a.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b.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c.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d.开拓创新的能力;e.正确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f.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g. 强健的体魄体能等。学生应从每种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方面注入巨大的努力和汗水,让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能够体现能力体系竞争力的突出作用,为以后在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技巧。当代大学生应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素质,多多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在校内应结合自身情况参加适合自己的学生团体组织如学生会和社团等等,在校外可以挑选一些兼职工作或者志愿者活动,利用这些实践活动去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例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等。。
4. 知识素质方面竞争力的培养。知识素质方面竞争力是指主体人所具有的知识深度与广度能够为其提供相对决定性作用的竞争优势,在人的整体竞争力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知识的深度一般是指专业知识的累计和深入掌握程度,知识的广度指的则是非专业知识的广泛涉猎及了解程度。当代大学生应在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非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大学生做到专业知识过硬、非专业知识扎实,能够丰富和深化知识面、突出知识深度,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为增强在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打下一个坚定而良好的基础。在增强知识素质竞争力方面,学生不仅应在日常上课学习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在课外应不断积累各种知识,扩大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量。获取知识素质的途径有很多,从去图书馆看书到平时的所见所闻,从上课学习的课本知识到他人所告知的知识要领,只要时刻保持一种对获取知识的强烈渴望,并且能够主动去学习掌握,就会很好的培养自己知识素质方面的竞争力。
5. 方法素质方面竞争力的培养。方法素质方面竞争力是指主体人对事物运行过程规律具有高度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继而能够实现理想、完成目标,是整个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的本质是对事物运行过程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正确的方法不仅可以使事物的发展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可以对事物的本质加以改善及升华。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对任何问题及困难寻求和掌握正确、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应侧重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不能想要去逃避,要勇于挑战自我,学会在心理上轻视,在行动上重视,解决方法是多样性的,应尽可能多的尝试各种方法途径,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在过程当中可以大胆思考,天马行空,也可以集体讨论,群策群力,总之要学会找寻一种最高效适中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更好的增强自己的方法素质竞争力。同时,大学生也应尤其注重自己“学习方法”的提高,这将是掌握其他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其方法体系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曾国勋.提高我校学生竞争力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 王奋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造就就业竞争力[J].甘肃高师学报,2003(4).
[3] 张云云.科技英语词汇构成面面观[J].价值工程,2011(2).
[4] 周雪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J].华章, 2013(35).
[5] 余俊渠.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6] 马晓岸.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的现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5).
[7] 薛元昕,尤晶晶.基于竞争意识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6).
[8] 王蒙,汪先平.论大学生正确竞争意识及其培养——基于制度化建设的视角[J].宿州学院学报,2013(10).
[9] 诸峰,陈崚,李忠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测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6).
[10] 孙丽华.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3).
[11] 赵作斌.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