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治理腐败能力的现代化

2016-04-28黄玉国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治理能力腐败现代化

黄玉国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提出,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5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各领域改革目标的科学提炼,为我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正在高压反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对腐败已经开始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此,我们应该不断革新思维、创新理念,积极推进治理腐败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治理能力;现代化;腐败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腐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伴生物,也是当前社会难以根治的病症。它主要是指通过在公权力配置资源中滥用职权,获取不正当利益、损害社会正当利益的现象。从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3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深刻总结,表明了我们党对政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把握。为此,我们在治理腐败的问题上也应该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思维和方式去认识腐败、解决腐败。

一、以现代化的权力视角,加大权力治理腐败的力度

首先,要认清权力的来源,权为民所赋。虽然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各异、种类繁多,但是,从本质上说,腐败就是公权力的滥用,是为了个人私利或者局部人的非法利益而滥用权力。按照近代政治学家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论的解释,公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让渡的,公权力的行使应当服务于公共利益。否则,人民有收回权力的权利。但是,实际上权力赋予一旦完成,人民想要去监督和控制政府或公权力往往就难以有效进行。比如,西方所谓的民主国家,表面上看人民可以通过选举更换或轮换政府,但是,这种制约也仅仅是在选举时期可以发挥作用,相反,在当前这种政治政党化和政治表演化的背景下,人民往往是成为了“一天的主人”、“五年的奴隶”。正是如此,一些公权力的掌握者就把自己对权力的使用权当做了所有权,忽视了权为民所赋。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的权力不是来源于上级的授予,也不是来源于自身的奋斗,更不是来源于家族团体的继承,而是来源于我们的人民。否则,人民真会像卢梭所言,行使他们最后的反抗权,收回他们让渡的权力,推翻政府。

其次,要把握权力的本质,权为民所用。米尔斯认为权力就是指在反对情况下仍能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同时,权力也是集体赋予领导主体(领导者个人或领导团体)支配公共价值资源份额的一种资格。也就是说权力可以参与资源配置,具有支配的能力。但是,我们都知道社会的资源具有稀缺性,而权力却享有强制分配稀缺资源的权力,那么,毫无疑问,权力就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一种资源。人们对权力的追逐,实则是追逐权力背后所潜藏的能给自己带来的私利。正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拥有权力的人的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务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也正如约翰·阿克顿勋爵的一句名言:“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所以,我们必须确保权为民所用,把过分集中的权力适当地进行分权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把强制性的权力与稀缺性的资源进行弱化分离,以简政松绑权力;必须加强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现代化的权力运行机制,我们应该围绕科学决策、有效执行、有力监督去不断完善腐败治理的权力运行体系。

(二)以科学化的制度保障,加强制度治理腐败的硬度

正确理解制度的含义是完善制度治理腐败的前提。当前,制度反腐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一致认识,但是,我们对于制度的理解却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著名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认为,制度有两层含义。其浅层次含义是指那些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条条款款,即规章守则。大多数人就认为,制度反腐就是不断地制定和出台类似这样的条条款款的制度。但是,实际上制度最核心、最具实质意义的是权力结构,这是制度的深层次含义,也是制度的核心本质。只有真正把深层含义的制度理解好和运用好,才能切实地让制度发挥作用,使规则真正地运转,否则就形同虚设。所以,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等等。因为,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形成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是完善治理腐败的关键。邓小平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也就提醒我们必须形成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当前,我们的制度虽然比较完善科学,但是,还有不足之处,还存在一些制度不匹配、不系统,甚至相互冲突的现象。制度反腐首先应是“良制”反腐。所以,我们不仅要有实体性制度,还要有程序性制度;不仅要原则性制度,还要有具体性制度;不仅要有党内制度,还要有衔接性制度。要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的变化,及时加强制度的“废改立”工作。防止“无制度可用”、“有制度但不管用”、“有制度但不用”、“有制度但选择性适用”、“特权制度化”等问题。防止部门利益、特权利益、团伙利益制度化。努力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不矛盾、可执行”的廉政制度体系,努力实现制度建设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的统一,在整体布局上实现制度的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随着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推进,我们应该在关于治理腐败的制度供给、制度设计、制度体系、制度执行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以现代化的法治思维,形成法治治理腐败的强度

法治思维是治理腐败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作出的治国理政战略部署,提升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作用。“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又一最新要求,是比过去经常讲的领导思维、管理思维、政治思维和行政思维更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这说明党对提升领导干部能力又提出了新要求。但是,我们国家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人治思维十分浓厚、人治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治理腐败问题上更是如此。其中普通民众心中浓厚的清官情节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所以,当前社会出现了“信访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钱不信法”等问题。因此,法治思维是当前治理腐败的迫切需要。因为,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前提,以权利义务为内容,以公平正义为中心的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以法治思维治理腐败既可以有力反腐,也可以有效防腐。

法治方式是治理腐败的当务之举。依法治理腐败必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预防腐败,必须不断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必须不断完善法治的方式方法。法治方式治理腐败是治理腐败的当务之举,是治标往治本转化的路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了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反对腐败是党和国家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可是在这方面却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关于腐败问题的法律清理工作,适时出台《反腐败法》。同时,我们还应理顺党纪条规与反腐败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确保党纪处罚与政纪处罚、刑事处罚有序衔接和合理分工。确保腐败问题能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治理和遏制。要加强各方面的立法和法律制度的建立,完善好反腐败方面的法律体系,要使反腐败方面的工作能够程序化制、度化以及法律化,要杜绝人治,使其不因领导人的意志而改变。中共中央对薄熙来、令计划、徐才厚等人提起公诉体现中央依法治国理念,微博直播案件审理情况,更体现了依法公开审判案件的原则。我们必须以法治的方式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必须以法治的方式表明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

法治是有人类社会文明化的标志,更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特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不断地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和苦苦探索,我们应该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上积极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四)以先进性的文化理念,凸显文化治理腐败的高度

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性,自觉抵制腐败。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首次使用了“政治文化”一词。此后,这个概念很快取代了传统政治学中常见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国民性格”等意义相近、但难以用实证性方法予以研究的术语,成为西方政治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稳定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尤其以儒家为主的政治文化更是对我国的政治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有一些传统文化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比如,传统的忠君文化、纲常文化、官场文化等。所以,我们必须对其加以批判吸收,要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性,把传统文化和当今时代相结合,从而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抵制腐败。比如,我们可以学习汉唐时期的科举取士及其文官制度,大力推行公务员职业化建设,切实建立一支稳固的公务员队伍;把传统文化中的清官文化和廉政文化相结合,切实打造一批过硬的人民公仆;把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当前的人情实际相结合,切实规范一些人际交往行文;把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教和当今的家庭建设相结合,切实稳定领导干部的后院。

吸收世界文化科学性,健康反对腐败。“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开篇之句,也是我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特征。所以,我们的制度设计等大都是以人性本善为基本假设。但是,实际上,人性是复杂的,所以,许多以人性本善为假设制定的制度往往就难以有效落实。而西方国家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有二:一是对人性恶的认识与政治制度设计联系起来。二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公民基本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自由主义”和“权力制衡”为核心内容的一整套政治理论。所以,我们可以批判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科学内容,提高健康反对腐败的高度。1991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新加坡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大共同价值观把儒家传统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契合了当今的时代要求,顺应了人民的时代呼唤。

治理腐败,并非是为了处罚多少贪官和罚没多少财物,而是为了通过教育挽救更多已经走上腐败或者想要腐败的人,让他们悬崖勒马。而要让他们从灵魂深处悬崖勒马的可能只有文化,所以,我们应该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并赋予以时代性的形式或内容,广采世界文化资源并吸收其健康内容和精神。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02.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J].求是,2013(22).

[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

[4] 冯务中.论邓小平制度思想的基本特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5] 漆多俊.论权力[J]. 法学研究,2001(1).

猜你喜欢

治理能力腐败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把脉“腐败亚文化”
我的女巫朋友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