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让成语运用熠熠生辉
2016-04-27谭燕
摘 要:成语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的误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还造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的阻碍。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积极有效地措施避免对象错误、词义重复、前后矛盾、望文生义等成语误用情况的发生,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成语。
关键词:望文生义;成语运用;语言文化;前后矛盾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髓,成语的概括力、生命力为初中语文教学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因此,在语文教材、课堂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查中都有成语的“声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单纯的成语解释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学生结合语境,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灵活使用成语,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望文生义现象的发生,为初中语文的成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明晰范围,避免对象错误
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其固定的范围,这是词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教师在成语教学中,必须认识到成语适用对象、范围上的固定性、单一性,避免发生张冠李戴、混乱使用的现象。
例如,初中生通常会混淆“巧夺天工”与“鬼斧神工”这两个成语的词义。在教学中,本人并没有直接阐明这两个成语的含义,而是先列举了两个成语使用的案例:“它是一个精致的水瓶,洁白无瑕,光滑晶亮,有着柔美的线条和花纹,无数人都为它的巧夺天工而由衷赞叹着”;“太鲁阁峡谷壮丽的景色,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这两个成语在使用上的区别,辨别出“巧夺天工”主要是被用于描述人工制造的物品,形容工人的技艺极为精巧,能与自然相媲美,在例句中“巧夺天工”就用来形容“精致的水瓶”;而“鬼斧神工”主要被用于形容大自然的造化神工,在例句中“鬼斧神工”就用来形容“壮丽的景色”。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成语文化中,拥有许多的范围明确的成语,除了“巧夺天工”与“鬼斧神工”之外,还有“豆蔻年华”等在使用性别上也有范围的限制,我在教学中不仅通过举例来明晰成语使用的范围、对象,同时还安排纠错的游戏,让学生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找到成语使用的正确方式。
成语有着深刻的内涵,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辨析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出成语自身的特征,通过相近的成语比对来突出每个成语的“与众不同”,为成语的理解、使用注入更多的活力。
二、推敲细节,杜绝词义重复
不同成语有着不同的“个性”,但是不同的成语在个别时候也能互相通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部分成语在使用上的通用性,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成语使用时需要关注的细节,避免词义重复。
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在成语使用上的娴熟,通常会在写作时使用较多的成语。例如,曾经有学生在写作时就使用了“他是一个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人”。在该句中,“与众不同”与“别具一格”都形容了某人在风格上的独特,因此在成语的使用上具有词义重复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词义重复的情况,我特意将学生成语词义使用重复的错句一一列举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改正,并提高其对成语正确使用的重视程度。除了需要注意成语在使用上的词义重复以外,我还列举了词义重复的其它案例:“原来健康活泼的小立双手骨折,全身遍体鳞伤,样子惨不忍睹”(《南国都市报》2011年9月16日)、“8年间,七中实验班送走了一批批优秀的莘莘学子之后又迎来一批批新鲜的面孔”(《成都晚报》2011年4月11日)……我列举出了报纸上词义重复使用的错误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使其在找寻他人错误的同时,提高自己在成语使用上的整体水平。
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成语教学中不能仅注重知识的单向传输,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成语使用的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成语。
三、追本溯源,摒除前后矛盾
部分学生在成语使用上容易发生前后矛盾的现象,这会导致学生在词义辨析上出现严重的失误。在成语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例如,某个学生在成语使用上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在同学的安排下,我们这些老同学不期而遇了。”“不期而遇”指的是人们没有事先约定就意外地相遇了,但是这次相遇却是“同学的安排”,因此就出现了成语使用上的前后矛盾。为了让学生端正成语学习的态度,我采用了“追本溯源”的教学方法,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成语中包含的深意,从而加深学生对成语学习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我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评出“成语达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减少了成语使用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前后矛盾是成语搭配不当造成的,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根据成语的本身词义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该结合成语使用的正常语境,让学生深入了解句子的内涵、结构,保证成语使用的准确性。
四、古今对比,不能望文生义
成语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其词义也在变化发展,如果教师仍以传统守旧的教学观念认识成语,则会对成语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应该对成语的古义与今义进行全面的对比,防止学生在成语使用与理解上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同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词义,教师还可以引出成语的出处,既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兴趣,又让成语教学更具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列举了“马革裹尸”“危言危行”“生吞活剥”“木人石心”“七月流火”等成语,让学生们去辨别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结果许多学生都是从表面的字词对成语进行理解,将褒义成语、贬义成语混淆。为了纠正学生对成语的错误理解,我并没有直接解释这些成语,而是先引入成语的原文出处。例如,许多学生将“马革裹尸”简单理解为“草草下葬”,因此我列举出了“马革裹尸”的出处:“男儿要当死于遍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马援传》),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如此引导,学生对“马革裹尸”有了正确的理解——该成语指的是军人战死于沙场,表现了军人为国捐躯、英勇无畏的精神。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成语的理解,我还让学生列举出该成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另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成语在词义上的变迁,让学生自己有能力辨析成语古今词义上的变化,并辨析成语的词性。
教师在成语教学中不仅应该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意,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成语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在成语学习上的自主性,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
总而言之,成语的理解与使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中成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日常教学入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感悟与理解能力。另外,教师应该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成语学习对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浩生.浅谈初中语文中的成语教学[J].课外语文,2014,(24).
[2]古利英.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成语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2,(4).
[3]王斌.初中古文中的成语集萃[J].中学语文园地,2005,(22).
作者简介:谭燕(1984— ),女,江西省全南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