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四二一综合征”下的教师的指导策略

2016-04-27方慧芳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方慧芳

摘 要:当下中国的大部分家庭都存在“四二一综合征”状况。本文调查分析农村家庭的老人、父母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由于过分疼爱和过多地保护,不仅剥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也阻碍了幼儿健康成长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来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关键词:四二一综合征;家庭教育;知道侧库尔

一、问题背景

“四二一综合征”已是我们当下幼儿教育的重点和热点的话题之一。所谓的“四二一综合征”,是指在中国,四个老人,一对独生子女夫妻,一个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教育模式,是指家长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和溺爱,以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系列行为、品行和习惯方面的问题。也有人用脆弱儿童综合征来涵盖这一类症状,内容大同小异。

“四二一综合征”一是由于“隔代亲”这种人为心理造成的。这是由于人类对自身延存生命的一种潜在心理意识在作祟,当年老的上代一人意识到,自己生命将息,而替自己活下去的是自己的孙辈们,当这种强烈替代意识产生的时候,就形成了强大的“隔代亲”现象。所以,这就是“隔代亲”产生的心理根源和社会因素。

再者,家长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因为过高的期望值和过重的压力,使孩子们心理出现了“早熟”,大人们在官场和生活场面上应酬的一些歪风邪气,孩子都使用得得心应手,同时因为压力过重,他们有了一套欺骗大人的手段。

最后,上代人对下代人有强烈的怜悯感,造成了对孩子教育上的迁就和无奈。孩子的家长,自己小时候吃尽了苦头。如今生活好了,自己有条件提供给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了,因此,要让孩子比自己过得舒适痛快些。因此,会在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

二、问题阐述

我们班级中有25名幼儿,其中有21名幼儿是独生子女,并且这一批孩子的父母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所以多数家庭都存在“四二一综合征”。而根据刘涛教授撰写的《规矩和爱》中指出,溺爱不是富贵人家独有的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发现,当今农村家庭反而因为父母长辈育儿知识的淡薄,溺爱现象更为严重。

具体到我们托班的孩子,农村家长在送孩子来学校时候总是会千叮咛万嘱咐,“老师,我家的孩子不会吃饭”“老师我的孩子不会脱裤子”等等,一脸的担忧,完全是来请求教师帮忙的,希望教师可以像在家里一样,把小孩的一切都包办了。再来看他们的小孩,正如他们所担忧的一样,刚来幼儿园时大多数幼儿动手能力极差,很多都不会自己吃饭,等着要教师喂,更别提上厕所了,有的幼儿甚至连擦鼻涕都不会。

通过问卷调查和家访谈话,我们得知在农村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相当严重。大部分家长都完全包办了孩子吃饭、穿衣等事,这不仅使得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锻炼的能力,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吃饭时候都是大人追着喂,或是边吃边玩。在这些家庭中,小孩子基本都不会自己穿衣服、裤子和鞋子,大都需要家长帮忙的,有的干脆完全是家长给穿。

同时,很多家长的过多干预也影响到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会出现“随便”:当你兴致勃勃地带孩子去饭店吃饭,问孩子你想吃什么菜时;当你叫孩子起床,问孩子今天想穿什么衣服时;当你拿了年终奖想给孩子换电脑,问孩子想要什么牌子时,孩子的回答都是“随便”。这些都是孩子在思想上不独立,产生依赖现象。当然,“四二一综合征”带来的不良教育后果还远不止这些。

三、“四二一综合征”下教师的指导策略

针对以上情况,幼儿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是常用也是必须的指导策略是理论知识的灌输。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上课等传统方法跟家长进行交流,给家长讲述一些理论知识,向家长宣传育儿经验,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和经验。首先,让家长明白“四二一综合征”下给幼儿的成长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我们将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重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这两方面进行研究。

1.自理能力指导策略

(1)教师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对家长的指导。 一是面对全体家长。借助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上课、QQ、微信等新型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同时,让家长学习和了解在每一个年龄段孩子动手能力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解决家长日常育儿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也可以让家长和家长之间相互学习,传授经验。二是针对老年人。在“四二一综合征”中溺爱相对较严重的就是隔代了,特别是乡镇上的老年人,教育文化知识淡薄,在家中有时为了过分维护孩子而与孩子的父母发生小冲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特地组织爷爷、奶奶针对隔代教育进行交流和学习活动。

(2)教师对班级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一是提高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吃饭、穿鞋、擦鼻涕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积极性。比如,等幼儿成功完成某一项之前不会的行为或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时,教师要以多种方式进行鼓励(如给幼儿贴一个超级粘粘纸或是在送幼儿一个大拇指等)让幼儿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二是让幼儿轮流做小助手,参与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强化幼儿的某项动手能力。如在用餐时可以让小助手帮助教师分调羹,或者让幼儿轮流做小队长在午睡时帮助其他幼儿将鞋子摆整齐等。三是在班级里开展一些自理能力的小游戏、小比赛,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来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

2.独立思维能力的指导策略

(1)对家长的指导。一是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了解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依赖性特别强,依赖性强还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二是通过班级家长学校上课和其他平台的交流,让家长了解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三是引导和帮助家长了解更多的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知识和方法。

(2)对幼儿的指导。一是在日常活动中尽量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判断的机会。尤其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比如托班2~3岁的幼儿是自我意识和物权意识出现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出现了选择和更多思考:我喜欢穿这件衣服;这是我的玩具,我不愿意分享,等等。这时教师和家长不要盲目去给孩子做决定,而是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尽量地尊重孩子的想法。二是结合日常活动促进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如生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蚊子来了”。夏天来了,天气越来越热,随之而来的是蚊子也来了,怎么办?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消灭蚊子的好办法,同时去实际地实施,让幼儿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结合任何一个小问题,时刻都要把幼儿当成独立思考的对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幼儿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孙瑞雪.爱和自由[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

[2]王涛.规矩和爱[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