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性训练对高尔夫球手竞技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6-04-27范旭东李霞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广东珠海51909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推杆心理压力高尔夫

范旭东,李霞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广东 珠海 519090)



不同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性训练对高尔夫球手竞技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范旭东,李霞(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广东 珠海 519090)

[摘要]为探究不同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性训练对高尔夫球手竞技水平影响的真实情况,模拟研究了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3种不同压力环境下的高尔夫球手推击表现,寻找能够有效提升高尔夫球手竞技水平的适应性训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压力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球手在关键时刻的表现;通过在前期训练或赛前开展高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选手在比赛高压下的自我控制能力。

[关键词]心理压力;高尔夫;推杆;竞技水平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充满刺激与挑战的运动,球手在最后一洞的推击往往决定了比赛的胜负、荣誉的归属。因此高尔夫球手在推杆过程中面临着比其他项目运动员更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出现“窒息现象(Choking)”——即个体在高压情况下(或紧要关头)比低压力条件状态下表现更差[1,2]。近年来,比赛和运动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环境下的窒息现象成为体育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而针对运动员临场“窒息”情况,各国学者依据外显监控理论提出了系列相应解决方案[3~5]。为了探究不同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性训练对高尔夫球手竞技水平影响的真实情况,笔者拟通过模拟3种不同压力环境下的高尔夫球手推击表现,寻找能够有效提升高尔夫球手竞技水平的适应性训练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由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高尔夫专业120名在校大学生组成,其中男生80人,女生40人。上述研究对象均已完成54学时《高尔夫心理学》的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

1.2研究方法

该研究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分组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样本分组表

受试者被告知试验将在相互隔离的房间中同时进行,每人将在室内练习果岭上按要求进行5次击球练习,每次推击距离为3码,以熟悉推杆和果岭区,并记录各组推杆成绩,经前测方差检验比较各组推杆成绩(P>0.05),即各组推杆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然后由试验员给每位受试者发放一份书面试验过程表,并要求受试者仔细阅读,在受试者全部理解后开始试验。

1) 试验环节1——热身推杆阶段。在该试验环节,根据受试者的分组情况研究团队分别制定了3种不同的试验过程信息表(见表2)。在3个不同强度心理压力环境组别试验过程中,试验员分别给予各组受试者不同的试验暗示。

试验员按照试验要求开始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测试完成后退出房间进行封闭分析统计。

表2 热身推杆阶段所使用的试验过程信息表内容概况

2)试验环节2——决胜局阶段。热身推杆阶段完成10min后,试验员再次给每一组别受试者发放另一个试验过程信息表(见表3)。在决胜局完成后,受试者被调查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承受了多少压力和忧虑,是否怀疑研究的真正目的,并对这些情况做出汇报,由试验员记录反馈情况。

表3 决胜局阶段所使用的试验过程信息表

3组受试者经过为期4周,共计20个轮次的心理训练后,检验测试结果。首先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热身推杆阶段5次热身推杆时不同击球百分率的击球条件是否有很大不同。然后再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以确定参与者完成热身推杆阶段中热身击球的条件是否能预示决胜局阶段决胜击球的表现。结果变量是参与者在决胜局是否成功击球。预测变量是热身推杆阶段中热身推杆进洞时的条件。

2结果与讨论

2.1热身推杆阶段

各组在不同心理压力下的适应性训练中均击球200次,低强度压力环境组推球成功率为35.0%, 中等强度压力环境组推球成功率为34.5%,高强度压力环境组推球成功率为37.0%。组间单变量方差检验显示3种不同心理压力下高尔夫球手在推球成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数据提示,在单轮次热身推杆训练过程中,球手的推球成功率可能主要取决于日常训练水平。由于该研究样本为高尔夫专业在校大学生,样本群体差点水平具有极高的相似度,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前述假设。

另外,试验对象均已完成54学时的《高尔夫心理学》课程学习,前期接受过一定程度高尔夫心理技能训练,在一定压力环境范围内具备一定程度的运动动作“自我控制”能力[6],亦是造成3个组别推击成绩差别不显著的重要原因。但在该阶段测试中,高强度压力环境组别的受试者在完成推击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更加认真的执行态度,这也是造成高强度心理压力环境组组别成绩优于另外2组的重要原因。

2.2决胜局阶段

在该试验环节中,各组推击入洞,低强度压力环境组有11人成功推球入洞,中等强度压力环境组有12人成功推球入洞,高强度压力环境组有17人成功推球入洞,成功率达到42.5%。

表4 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不同心理压力下适应性训练对随后出现的高压力下决胜轮球手表现影响,将热身推杆阶段中不同组别的表现与决胜局阶段中各组别表现关联代入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表4结果表明,高心理压力下适应性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球手在决胜轮关键时刻的表现(β=0.41),中等强度心理压力及低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性训练对决胜轮关键时刻表现影响不显著(β=0.99)。上述结果与试验后选手主观反馈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其他学者在非高尔夫项目上提出的在模拟运动员比赛过程中高压力环境下进行训练将改善运动员在比赛关键时刻的表现[7,8]的研究结论。

决胜局阶段中,模拟竞赛进入关键时刻,各组别受试者面临的环境压力明显增大。低压力环境组及中等强度压力组出现推击成绩衰减的Choking现象[9],试验者通过对上述2个组别样本在热身推杆阶段与决胜局阶段中表现的对比观察与试验后的随访调查发现,受试者在行为、意识状态、运动过程3个层面均存在明显的表现差异,从而造成测试球手在关键时刻出现无意识状态下的注意分散,无法专注于技术动作的执行过程。而高压力环境组的球手,在热身推杆阶段和决胜局阶段2个阶段更多的是将注意指向通过认真执行运动行为本身来争取比赛的胜利,甚至在比赛进入关键阶段,表现出更加严谨的行为态度,显示了良好的竞技心理状态。

2.3不同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性训练介入节点

前述试验过程提示,在热身推杆试验环节与决胜轮推杆试验环节间隔只有10min,同时热身推杆试验环节中只包含了5次推球练习,而在决胜轮中高强度心理压力组球手表现优异,成绩提高显著。这提示高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性训练并不需要过度进行,在赛前启动的适宜压力强度适应性训练即能够有效激发选手的自我心理调节功能,显著提高高尔夫球手在随后的比赛关键时刻表现。 试验数据、球手主观感受2个层面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前述假设。在其他项目中有关Choking现象干预预防的相关研究中也有“在赛前启动的适宜训练即能有效避免Choking”的相似结果[10,11]。

2.4心理训练对技术动作的影响

通过试验观察发现,经过为期4周20轮次的不同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性训练,低强度心理压力组在试验前后推杆技术动作水平无明显变化,且存在推击动作随意的现象;中等强度压力组在推击过程中,虽然能够较为正确的执行推击动作,但在推击前的技术准备明显不足;而高强度心理压力组在推击过程中表现出更加严谨的态度,能够认真研读果岭,认真审核和修复摆线,并在推击过程中,技术动作更加连贯坚决。

3结语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强度心理压力下适应训练对选手高压比赛过程中的表现影响是不同的,相较低压强度和中等压力强度,高压力强度的适应训练更加有效;在高压力下高尔夫球手要表现优异的心理诉求与一般竞争情况下不同,通过在前期训练或赛前开展高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选手在比赛高压下的自我控制能力;高强度心理压力训练,能够促使高尔夫球手对推击动作做出自我修复与纠正,技术动作执行过程表现出更加严谨的态度,促使技术动作规范连贯。在面对高尔夫比赛关键推杆时,建议选手做简短的临场适应性训练,将对提高比赛成绩有巨大帮助。

该研究采用的试验与随访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发现了高尔夫球手在高压环境下获得最佳表现的有利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窒息理论”和“自我控制理论”应用于高尔夫推杆竞技过程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为深入开展职业高尔夫选手群体的Choking归因与预防干预手段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研究基础,望为促进顶尖高尔夫球手心理技能与综合竞技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未来研究笔者将强调“最佳适应训练与能够最好地复制比赛关键时刻的热身情境”的结合,推进研究成果在高水平竞技训练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Beilock S L,Carr T H.On the fragility of skilled per-formance: What governs choking under pressure?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2011,130:701~725.

[2] Beilock S L,Gray R.Why do athletes “Choke” under pressure?[J]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2011:425~444.

[3] Lewis B, Linder D. Thinking about Choking? Attentional processes and paradoxical performance[J].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13(23):937~944.

[4] 丁元英,王洪妮.从“Choking”现象看竞技运动员心理技能培养模式[M].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106~108,119.

[5] 洪晓彬,张学衡.论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特征[M].体育科技,2014(6):101~103.

[6] 张力为,张凯.自我控制的辩证法:帮助运动员处理8对关系的基本思想[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3):185~190.

[7] Oudejans R D,Pijpers J R.Training with anxiet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expert perceptual-motor performance under pres-sur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9(62):1631~1647.

[8] Oudejans R D,Pijpers J R. Training with mild anxiety may prevent choking under higher levels of anxiety[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0(11):44~50.

[9] 周爱保,钟玉芳.Choking现象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6):28~32.

[10] 仲卫. 乐放松法对台湾体育大学射箭项目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干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11] 司业武.压力下乒乓球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试验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编辑]辛长静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04-0073-04

[中图分类号]G804.32

[作者简介]范旭东(1982-),男,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运动能力的开发与评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通信作者:李霞,27691612@qq.com。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2014-1495)。

[收稿日期]2015-10-18

[引著格式]范旭东,李霞.不同强度心理压力下的适应性训练对高尔夫球手竞技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4):73~76.

猜你喜欢

推杆心理压力高尔夫
一种多通溜槽
起重机自动抓具模拟体研究★
高尔夫MK7.5的 10位对手
核电厂装卸料机B推杆位置失效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多吃蔬果缓解心理压力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高尔夫
注塑模斜推杆机构强度分析及其结构尺寸研究
休闲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