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俄、俄汉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2016-04-27安利红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原文中俄语客体

安利红

(大连外国语大学 俄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汉俄、俄汉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安利红

(大连外国语大学 俄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翻译过程中最让人感到困难的往往是两种语言结构方面的巨大差异,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导致汉俄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深层原因——思维模式或习惯的不同进行了探索,得出在汉俄、俄汉书面语篇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汉语主体思维与俄语客体思维、汉语螺旋思维与俄语直线思维等类型转换的结论。

汉俄翻译;语言结构;思维模式;翻译转换1

一、语言与思维

翻译过程中最让人感到困难的往往是两种语言在结构方面的巨大差异。揭示翻译时语言转换的机制、找到翻译转换的规律,一直以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沃尔夫认为,“一个人的思维形式受到一些他并不自觉知道的、不可改变的模式所控制。”(吴潜龙,2000:4)“结构不对应的本质存在于思维模式的差异,因此研究思维模式的差异更重要。……译者应具备一个头脑,两种思维的能力。”(吕世生,2011:61)

国内不少学者如周培志、田华、唐艳芳等研究了汉英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问题,从思维的角度对英语与汉语的结构差异进行了研究。思维模式 “深根蒂固地渗入了行文成篇的潜意识之中,牢牢地操纵着其运作。尤其体现在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上。”(章磊 胡卫平,2004:90)学者们认为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背后是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影响着语言结构的面貌,即对语言结构有一定的固化作用。正是因为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所以导致两种语言在结构层面上的差别。英美等西方民族思维方式是在西方哲学、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的鲜明特征。”(司显柱,1999:81)汉民族思维方式“重整体、重悟性、重主体意识。”(司显柱,1999:82)“汉式思维可以概括为:具象思维、整体思维、主体思维和螺旋式思维;西方民族的思维模式可以概括为:抽象思维、分析思维、客体思维和直线式思维。”(于巧峰 张群,2006:30)

大多数学者赞同,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载体必然客观地反映出不同民族思维模式或定势的差异。学者们论述了翻译时应根据不同语言的思维模式进行原语结构与目的语结构之间的转换。例如,英语先果后因,汉语先因后果。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考虑到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采取相应的转换,以符合目的语民族思维习惯,使译文自然流畅。“《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40期发表的《汉语、英语与思维定势》一文认为汉英语言差异的实质在于‘思维定势’不同。”(马壮寰,1996:52)该文观点与大多数学者观点一致,认为汉民族和西方民族的思维形式不同,这在语言的句法层面反映得尤其明显。马壮寰(1996:53)将“语言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同”的观点称为“(语言)反映论”。他认为:“汉英句法上的差异反映出汉英民族思维的不同”的论断有失偏颇。将语言的差异归结为思维不同是“把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认识简单化了……语言不同并不等于思维方式也不同。”

诚然,无论是语言还是思维,其产生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语言的展开是线性的,但语言所表达思想的产生并不一定是线性的。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句子表面形式也许不能像镜子一样准确地反射出思维活动,但的确可以反映出隐含的思维程序中的某些特点。我们把这些特点称作思维方式、思维定式或思维模式,并加以研究,其目的在于让外语学习者迅速掌握外语与母语之间所存在的结构不同、句式不同的原因,这个原因可能是本质的。找到不同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转换的机制、揭示翻译转换的规律。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各种方式使句子连贯、使句子中的词语结合。这些不同的方式给翻译造成了很大障碍。例如,用汉语表示“2015年9月3日”是按照由大到小“年-月-日”的顺序;而用俄语则是按照由小到大“日-月-年”的顺序,即“3 сентября 2015 года”。翻译是“一系列的连续操作,每一个操作都是为了克服不同语言的障碍——源语言及译语言系统的差别。”(Латышев,2001:49)拉特舍夫认为,这些差别主要反映在规范、词汇、信息储备等方面。俄罗斯学者Гарбовский(2007:500)认为:“由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最大的差别就是语句的结构……原文作者思想图式在翻译中的改变可归结到句法转换。” 语言中最有可能发生变化的部分是词汇,而语法部分、篇章结构会长期保持稳定不变。这是因为思维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对语言表达规律有着深刻的影响。章磊、胡卫平(2004:93)认为思维模式在行文成篇的方式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在一国语言中得以保持长久的原因。”章磊、胡卫平(2004:92)还认为“对句式的变动即是对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的入侵。”“思维模式有着坚固的壁垒,很难在短期内容纳和接受体现着外来思维模式的行文成篇方式。它具有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御性。”(章磊 胡卫平,2004:91)把握不同语言思维模式的特点,在语篇翻译时进行适时的转换,调整句式、语序才能顺利进行语言的转换。

“语言清晰的书面语系统是强化或维持语言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杨敏,2010:93)对源文和译文书面语篇的外部结构进行分析应该可以使我们发现翻译转换过程中的规律及特点。目前关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学者们进行了较多的探讨,而关于汉俄两种语言思维模式的研究还很不足。本文将以汉俄书面语语篇为研究语料,探究影响汉俄语篇翻译转换的抽象思维模式。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主要从两个角度讨论汉俄思维模式的差别:主体思维模式/客体思维模式;直线思维模式/螺旋思维模式。

二、汉语主体思维模式与俄语客体思维模式

(一)哲学背景差异

西方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在这种对立中“我”与客体对象是截然分开的。“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主客观的统一”(严苡丹,2013:76),在这个“统一”中,主体“人”占主导作用,因此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有一种主体意识。“人天合一”的思想也反映在汉语中,语句的建构通常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客体的描写也是如此。例如:

(1)Луна в вечернем чистом небе висела полная,(月亮 在 洁净的夜空上 挂着 圆圆的,видная сквозь ветви клена.看得见 透过 槭树树枝。)

此句汉语表达为:

透过槭树树枝看见一轮圆月挂在洁净的夜空上。

此句俄语表达是从客体“月亮”出发,并且客体“月亮”做主语;“看见”的意思用形容词“видная”来表示,并与主语“月亮”一致。而相应的汉语译文则是从主体“人”的角度出发,人首先看到的是距离自己最近的东西——树枝,然后看见的是引起他注意的东西——月亮,最后看见的是距离自己最远的背景——洁净夜空。再如:

(2)В России делается немало для решения этих(在俄罗斯 做 不少 为 解决 这些проблем.问题。)

此句汉语表达为:

为解决这些问题,俄罗斯正在做大量工作。

俄语原文中的“немало/(不少)”可用“многое, многие дела/(许多事)”代替,因此,可看做是该句的主语。该句为被动句,主要动作由不用于第一、第二人称的动词делается表示,但动作的主体并未出现。采用主体不出现的句式,说明对说话人来说动作发出者并不重要,而动作本身更重要,反映了俄语的客体思维。而汉语表达方式则采取主体出现的句式,把原文中的地点状语“在俄罗斯”变成主语,也是动作的主体,反映了汉语的主体思维。

(二)语法差异

汉语主体思维模式与俄语客体思维模式的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两种语言对主动/被动句式的使用方面。汉语中句子经常是主动态的,主语通常是“人”。欧洲语言中被动态则更加常见。这是因为在理性分析的思维特点影响下,欧洲人倾向于将主体与客体分开,客观地描写、分析各种对象,且被描写的对象经常在句中做主语。在俄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这方面的差异往往给翻译造成困难。

例如:

(3)为确定高血压的发病率,对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成年人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国3%-9%的居民患有高血压病,城市居民比同一地区的农村居民更易患高血压。(丛亚平 张永全,2009:213)

В некоторых городах и районах было проведено выборочное обследование взросл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для выявления заболеваемости гипертонией.Результаты обследования показали, что гипертонической болезнью страдает от 3 до 9% населения Китая, что городскиежители более подвержены гипертонической болезни, чем сельские той же местности.

(丛亚平 张永全,2009:221)

此例汉语原文中主要动作“进行了(调查)”属主动态,由“人”发出,只不过此“人”在文中省略,未出现。但相应的俄语表达则采取了被动态句式,用被动形动词短尾было проведено(被进行了)表示,而在汉语原文中做宾语的“调查”(обследование),在俄语译文中则以主语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在汉俄两种语言中十分常见,反映了汉语主体思维模式与俄语客体思维模式的不同。

(三)汉语主体思维模式与俄语客体思维模式的转换

我们常说翻译时不能按照原文的词序,必须调整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其实这里所谓的“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就是指吻合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在进行汉译俄时我们经常会建议用被动态代替主动态,就是因为俄语与汉语相比更多地使用被动态。例如:

(4)有些摄影记者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摄影家,他们的作品均在国际上得过奖。

(丛亚平 张永全,2009:161)

例(4)中的译文1与译文2主要差别在对第二句的处理上。译文1完全遵循原文汉语的主体思维模式,从“他们的作品”出发,依然与原文一样用主动句式“他们的作品……得过奖”。译文2则在翻译第二句时采用被动句式“他们的作品被授予……奖项”。俄语译文只有与俄语的客体思维模式一致才会是通顺的。因此,在将汉语译成俄语时,我们要把原文汉语句子结构所反映的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改过来,将汉语原文中的主动态改为符合俄语思维方式的被动态。因此,译文2是更符合俄语表达习惯的。

此外,汉译俄时将汉语客体改为主体,将汉语主体改为状语的情况也很常见。例如:

(5)厂里把外汇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改造生产,革新生产技术和成套工艺,而把另一部分用来改善工人生活。

(丛亚平 张永全,2009:113)

该例译为俄语为:

“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该例即是在谓语动词(改造;改善)前面用介词“把”引进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客体(该例中指部分外汇收入)并加以处置的主动句。原文汉语句中“厂里”意味着“工厂领导”。句子从主体“人”开始,说明该主体做的两件事:“改造生产”和“改善工人生活”。俄文译句则将客体——“外汇收入的一部分”作为主语,从客体出发,谓语“идет”与主语一致,说明这笔钱款的走向,将原先的主语“厂里”改为事情发生的地点“在厂里”,从而进行了反客为主的汉语主体思维向俄语客体思维的转换。

汉语语句倾向于以人为中心,显得主体性较强,在译成俄语时,通常需要进行主体思维向客体思维的转换,因为俄语语句中行为的客体不像汉语那样通过主体的体验来体现,而是作为独立的对象呈现。通过这种转换就译成更加客观、形式严格、紧凑的俄语语句。

三、汉语螺旋思维模式与俄语直线思维模式

人在观察、表达、说明作为客体的周围世界时,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这种顺序在不同语言中并不完全一致。“英汉语在句内语序上的差别,反映了两个民族观察和认识世界过程中不同的逻辑顺序,是两种语言连贯机制差异的另一重要表征。”(唐艳芳 杨沁,2013:90)熊沐清(2001:21-22)认为,视点对语篇结构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反映人们看待对象世界的角度和态度,支配着对象的选择与组合,从而又影响语篇表层结构(即形式语法)的组织。”俄语语句与汉语语句差别很大,有时完全颠倒的词序也是翻译时的重要难点,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视角,及支配视角的不同思维模式。汉语螺旋思维模式与俄语直线思维模式对汉俄语篇语序的差别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哲学背景差异

中国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都特别崇尚语言与行为的委婉、含蓄。中国的诗词、绘画、戏剧、建筑都蕴涵着含蓄、委婉的内敛之美。中国人认为,含蓄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委婉、含蓄的人言谈举止宽厚、行为做事宽容,从而使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氛围更加温和、亲切、平和。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在语言方面习惯于从侧面表明自己的想法,先把与主要思想相关的所有周边问题如背景、条件、原因、证据等阐述清楚,然后在最后说出重点信息,做出结论、说明观点。这种迂回的思维方式被称为“螺旋思维模式”。与此相反,西方人更习惯直截了当,例如英语一般先表示结果,后说明原因。俄语也是如此,一般重要的部分更多地放在语句的开头,在语句的前部分表示看法、观点或主题,然后引入条件、原因等等。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称其为“直线思维模式”。例如:

(6)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方面,中西医结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传统的中国医学在很多方面,尤其在中草药和针灸方法治疗上,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丛亚平 张永全,2009:213)

俄语译文为:

Сочетание методов китайской и западной медицины дало хорошие результаты при лечении острого аппендицита. Помимо этого, традиционная китайская медицина во многом достигла передового мирового уровня, особенно в лечении болезни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ми растениями и методом иглоукалывания.

(丛亚平 张永全,2009:222)

例(6)中划线部分“中西医结合方法取得了良好 的 效 果(Сочетание методов китайской и западной медицины дало хорошие результаты)”是语篇的重点信息,在汉语原文中位于次要信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方面(при лечении острого аппендицита)”的后面,而在俄语译文中则位于句首;第二句重点信息中的谓语部分“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достигла передового мирового уровня)”在汉语原文中位于次要信息“尤其在中草药和针灸方法治疗上(особенно в лечении болезни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ми растениями и методом иглоукалывания)”之后,而在俄语译文中位于次要信息之前。

螺旋思维模式可使中国人避免直截了当,直线思维模式可使信息接收者迅速抓住语义重点。这两种思维模式已对汉/俄语行文规范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二)语法差异

直线思维模式使俄语中心语(如:主谓结构)后可跟大量的修饰成分——非一致定语、状语、间接补语等(如:例⑹),而螺旋思维模式使汉语的定语、状语等次要成分往往位于中心语之前。有学者将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汉语语句“头大尾短”,而俄语语句由于重点信息前置,“头小尾长”。但需要说明的是,汉语“头大尾短”的“头”指的是语句的次要成分,俄语“头小尾长”的“头”指的是主要成分①。

例如:

(7)这次贵国代表团来我市访问,就是在贵我双方良好合作基础上,寻求进一步发展合作的途径。

(丛亚平 张永全,2009:23)

俄语译文为:

Цель визита вашей делегации в наш город заключается в том, чтобы на основе успешного двусторонне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найти пути дальнейшего развития наше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丛亚平 张永全,2009:31)

汉语原文中“贵我双方良好合作”是“基础”的定语,位于被修饰的中心语“基础”的前面,“进一步发展合作”是“途径”的定语,位于被修饰的中心语“途径”的前面;而俄语译文中作为定语的“贵我双方良好合作/успешного двусторонне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位于中心语“基础/основе”的后面。另一个定语“进一步发展合作/дальнейшего развития наше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同样位于中心语“途径/пути”的后面。如果我们再增加定语数量的话,汉语语句中的“头”(次要成分)也可以更大:

这次贵国代表团来我市访问,就是在贵我双方良好的贸易合作基础上,寻求进一步发展我市同贵国工商界的合作途径。

(丛亚平 张永全,2009:23)

相应的,俄语译文的“尾巴”(次要成分)也就更长:

Цель визита вашей делегации в наш город заключается в том, чтобы на основе успешного двустороннего торгов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найти пути дальнейшего развития наше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с торгово- промышленными кругами вашей страны.

(丛亚平 张永全,2009:31)

(三)汉语螺旋思维模式与俄语直线思维模式的转换

1.前置或后置

汉语螺旋思维模式与俄语直线思维模式形成了汉、俄两种语言不同的语句结构——汉语语句结构中的意义中心通常在语句的后半部,而俄语正好相反,通常意义中心前置,其他次要成分在意义中心或中心词的后面。因此,在汉译俄时我们需要将信息重点或主要成分前置,将次要成分后移;而俄译汉时我们往往需要将信息重点或主要成分移置末尾,将次要成分提至中心词的前面。例如:

(8)记者9月23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报道: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40名外国青年学者,不久前获得了中国首次设立的“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会”项目,总金额为740万元。这些青年学者来自数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他们将在中国27所大学和13个中科院研究所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术研究。

(胡谷明,2011:154)

译文如下:

23 сентября сообщили из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фонда ест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 о том, что более 40 молодых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ученых из Соединенных Штатов,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 Германии, Франции, Японии и других стран получили недавно от первого, только что учрежденного в Китае «Фонда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ей для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молодых ученых» гранты на сумму 7,4 млн. юаней. Эти молодые ученые, занимающиеся математикой, химией, наукой о жизни, о Земле, инженерией и материаловедением и многими другими областями, будут проводить науч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в течение от полугода до года в 27 китайских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х и 13 НИИ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Китая.

(胡谷明,2011:154)

汉语原文中的“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位于动词“报道”的前面,译成俄语时应将其俄语表达形式“из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фонда ест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移至动词“сообщили”的后面;汉语原文中“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作为“40名外国青年学者”的定语位于中心词的前面,译成俄语时应将其俄语表达形式“из Соединенных Штатов,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 Германии, Франции, Японии и других стран”移至“40 молодых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ученых”的后面。

汉语原文中的“在中国27所大学和13个中科院研究所” 是动词“进行”的地点状语,位于主要成分是前面,译成俄语时应将其俄语表达形式“в 27 китайских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х и 13 НИИ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Китая”移至主要成分“проводить науч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的后面;汉语原文中“为期半年至一年的”是“学术研究”的定语,译成俄语时同样应将其俄语表达形式“в течение от полугода до года”移至主要成分“проводить науч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的后面。

此外,该例中我们还看到,原文中动作“报道”的主体“记者”在译文中被推到了幕后,被处理成动词的不定人称形式“сообщили”来表示,意为“有人报道”,即不指明是什么人,这也反映了汉语重“主体”、俄语重“客体”的特点。汉译俄时,用不定人称代替汉语原来的主语也是汉语主体思维模式转换成俄语客体思维模式的一种形式。

(二)定语分层

翻译时进行汉语螺旋思维模式与俄语直线思维模式转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复杂定语的情况。汉语定语一般都位于中心词前面,由于汉语音节简短,定语即使很长也不会影响理解;俄语限定成分由一致定语、非一致定语、形动词短语、定语从句等多种形式表达词。俄语单词很长,无法全部位于中心词前部(一致定语除外)。在汉俄翻译时我们需要对定语进行分层处理。例如:

(9)Мы уверены, что и предстоящая ярмарка окажет заметное влияние на рост торговли в этом году, а также будет 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 ускорению развития других форм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кооперации, на которые обе стороны возлагают большие надежды.

(丛亚平 张永全,2009:20)

译成汉语为:

我们相信,即将举行的哈洽会将对今年的贸易增长产生更大的影响,也将对双方寄予厚望的其他形式经济合作的加速发展起促进作用。

(丛亚平 张永全,2009:29)

例(9)俄语原文中的“на которые обе стороны возлагают большие надежды”是“других форм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кооперации”的定语,由定语从句表示,位于中心词后面,译成汉语时应将其汉语表达形式“双方寄予厚望的”移至中心词“其他形式经济合作”的前面;同时“других форм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кооперации”也是俄语原文中动名词词组“ускорению развития”的非一致定语,位于动名词词组的后面,译成汉语时应将其汉语表达形式“其他形式经济合作”移至动词“加速发展”的前面。

这样,俄语原文中分别由名词第二格词组表示的非一致定语及由定语从句表示的两层定语译成汉语时都需要前置于各自的中心词“形式经济合作”及“加速发展”。

再如:

(10)中国始终一贯地奉行一个原则——任何国际争端都应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加强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中国拥护不结盟运动独立、自决和不结盟的目标和原则,高度评价这一运动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在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积极发展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并准备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丛亚平 张永全,2009:293)

译文如下:

① Китай также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 придерживается правила, что вс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споры должны решаться путем равноправных переговоров. ② Китай принадлежит к третьему миру. ③ Укрепление сплочённости и развити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с другими странами третьего мира является основной исходной точкой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нашей страны. ④ Китай поддерживает цели и принципы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самоопределения и неучастия в блоках(一层), которым следует Движение неприсоединения(二层), и высоко оценивает позитивную роль этого движения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делах. ⑤Китай стремится расширять многообразно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и техн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с другими странами третьего мира на основе четырех принципов: равенства и взаимной выгоды, первостепенной значимости практичеких результатов, разнообразия форм и общего прогресса – и намерен оказывать им помощь, которая в его силах.

(丛亚平 张永全,2009:278-279)

翻译汉语原文中的①③句所进行“螺旋思维模式”与“直线思维模式”的转换如下:

①句中汉语原文的“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 是动词“解决”的方式状语,位于主要成分的前面,译成俄语时应将其俄语表达形式“путем равноправных переговоров”移至主要成分“решаться”的后面;

③句中汉语原文的“同第三世界国家的”是“团结与合作”的定语,译成俄语时同样应将其俄语表达形式“с другими странами третьего мира”移至主要成分“сплочённости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的后面。

⑤句中汉语原文的“在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的基础上”是“发展”的状语,“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是“合作”的定语,都位于各自中心词的前面,译成俄语时同样应将其俄语表达形式“на основе четырех принципов: равенства и взаимной выгоды, первостепенной значимости практичеких результатов, разнообразия форм и общего прогресса ”及“с другими странами третьего мира”移至中心词“расширять”及“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的后面。

④句的定语较复杂,我们需要分层处理:“不结盟运动独立、自决和不结盟的”是“目标和原则”的多层定语,译成一致定语难度很大,可将“独立、自决和不结盟”处理为“目标和原则”的非一致定语“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самоопределения и неучастия в блоках”,将“不结盟运动的”处理为定语从句“которым следует Движение неприсоединения”, 后置于“цели и принципы”。这样就完成了复杂定语的分层转换。

四、多重转换

以上我们通过典型例子分析了汉语主体思维模式、螺旋思维模式与俄语客体思维模式、直线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及在翻译过程中的转换机制。现实的情况往往更加复杂,经常存在多种思维模式同时发生转换的情况。例如:

(11)去年开辟了一个“中国与世界”的栏目,刊登各国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人士发表的中国观感的文章,并配有相关的中国图片。

(丛亚平 张永全,2009:162)

译文如下:

В прошлом году была открыта рубрика «Китай и мир», в которой помещаются статьи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деятелей,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и культурных кругов разных стран мира, где рассказывается об их впечатлениях от посещения Китая и приводятся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иллюстрации.

(丛亚平 张永全,2009:171-172)

①主体思维模式与客体思维模式的转换

此例中主要动作“开辟了(栏目)”、“刊登(文章)”、“配有(图片)”均属主动态,由“人”发出,只不过此“人”在文中省略,未出现。译成俄语时三个动作产生被动转换,由被动形动词短尾“была открыта(被开辟)”、具有被动意义的动词“помещаются(被刊登)”、“приводятся(被使用)”来表示,在汉语原文中做宾语的“栏目(рубрика)”、“文章(статьи)”、“图片(иллюстрации)”在俄语译文中以主语的形式出现。

②螺旋思维模式与直线思维模式的转换

句中汉语原文的“各国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人士发表的中国观感的”“文章”的定语,译成俄语时同样应将其俄语表达形式“политическихдеятелей,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и культурных кругов разных стран мира, где рассказывается об их впечатлениях от посещения Китая”移至中心词“статьи”的后面。

此外,俄语译文中加入了“в которой”,可理解为“在该栏目中”,即将文中的后两个小句处理为第一个小句的定语从句,使松散的汉语结构转换成紧凑的俄语结构。

另外,对复杂定语“各国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人士发表的中国观感的”进行了分层处理:将“各国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人士”处理为非一致定语(第一层),“(有关)中国观感的”处理为定语从句(第二层)。定语从句加入的句首关联词“где”可理解为“在这些文章中”。

例(11)同时体现了汉语主体思维模式与俄语客体思维模式的转换及汉语螺旋思维模式与俄语的直线思维模式的转换,并体现了螺旋——直线转换过程中的松散、紧凑、定语分层等问题,是十分典型的多重转换实例。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俄汉两种语言互译时发生着思维模式的转换:汉语的主体思维模式与俄语客体思维模式的转换;汉语螺旋思维模式与俄语直线思维模式的转换。翻译过程中的句法转变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问题。本文只探讨了两类汉俄思维模式的转换,其他类型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发现。

不同语言反映不同认识世界的方式,即不同的思维模式。学习一种语言,等于进入了“另一个人际交往圈”,因此学习外语不仅仅意味着掌握它的词汇与语法,从本质上说是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学习翻译的过程好比大脑中不同思维模式从排斥、接受到竞争,最后达到和谐共处的过程。成功的翻译即是能够在本民族语言思维模式与目的语思维模式之间进行自由的切换。

注释:

① 俄语语法有形态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有十分明确的形式表现,因此俄语语句结构紧凑。汉语语法无形态变化,在形式上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汉语语句结构显得松散。汉语中许多看起来是并列句的句子,其实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该例第一个小句“这次贵国代表团来我市访问”与后面两个小句“就是在贵我双方良好合作基础上,寻求进一步发展合作途径”的关系并不是并列,后两句实为前一句的目的从句,因此译成俄语时要加上表示目的连接词чтобы,才符合俄语书面语句法紧凑的规范要求。

[1] Гарбовский Н.К. 2007.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M].М.: Изд-во Моск. ун-та.

[2] Латышев Л.К. 2001.Технология перевода[M].М.: НВИТЕЗАУРУС.

[3] 丛亚平 张永全. 2009.高级汉俄俄汉口译教程[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4] 胡谷明. 2011.俄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5] 吕世生. 2011.汉英语篇结构非对应与思维模式转换[J].中国翻译,(4):60-63.

[6] 马壮寰. 1996.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几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1):52-55.

[7] 司显柱.1999.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语言结构及其翻译[J].外语学刊,(2):78-86.

[8] 唐艳芳 杨沁.2013.英汉语篇隐性连贯的可译限度初探[J].中国翻译,(3):88-93.

[9] 吴潜龙. 2000.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1):3-8.

[10] 熊沐清. 2001.论语篇视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1):21-28.

[11] 严苡丹.2013.从特色词看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4):72-77.

[12] 杨敏.2010.西方政治语篇研究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0-93.

[13] 于巧峰 张群.2006.概念合成理论与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J].华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0-34.

[14] 章磊 胡卫平. 2004.思维模式与翻译体[J].外语学刊,(2):90-93.

The Shift of Thinking Patterns in Chinese-Russian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are often bewildered by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languages which essentially boil down to differences in thinking patterns.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the paper reveals that the process of Chinese-Russian translation involves two kinds of shifts in thinking patterns: from the subjective thinking of Chinese to the objective thinking of Russian, from the spiral thinking of Chinese to the direct thinking of Russian.

Chinese-Russian translation; language structures; thinking patterns; translation shift

H059

A

2095-4948(2016)02-0085-07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语篇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W2012153)的阶段性成果。

安利红,女,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修辞学、篇章学、教学法。

猜你喜欢

原文中俄语客体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俄语词“Sherti”在蒙古语中的变义(蒙古文)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适应与选择:俄语“关于”类复合式标题汉译模式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