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来不速
2016-04-27朱黎
朱黎
世间有一种名为“得来速”的新奇创造可以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效率,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第一次看到我车的人多半会问我前风挡左上角那张麦当劳贴纸是做什么用的,我一般会笑笑答曰:这车是吃麦当劳送的。此刻他们又会一脸惊讶地感叹道这得吃多少顿才能送辆车啊!明摆着是个玩笑,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凭这张车贴到麦当劳得来速餐厅开车购餐能享受额外赠送小薯条、橙汁或香芋派一类的专有优惠。
得来速是Drive-through的中文音译名,说的是一种不用下车就能购买麦当劳餐点的高效服务形式。流程通常是把车开进专用通道,在入口处摇下车窗,对着一台装有屏幕、喇叭和麦克风的机器说出自己想点的餐品。餐厅内戴有耳麦的点餐员会和你沟通,为你点餐,屏幕上同时显示菜单和金额。接着需要开车围着餐厅绕半圈抵达出口一侧的窗口,付钱取餐。整个过程在两分钟以内,停车两次,车上人员无需下车。此种服务形式最初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麦当劳则在70年代于亚利桑那州开设第一家得来速餐厅,此后便大幅推广至全世界。得来速是麦当劳的注册商标,肯德基也有同类服务,只不过名叫肯德基穿梭餐厅而已。
开设得来速餐厅的目的除了便捷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效率。快餐不同于传统正餐,从点餐到配齐拿到手绝不出三分钟,制作一个汉堡更是以秒计算,就算最费时间的炸鸡从裹面到拿出油锅摆上架也不过20分钟内。有了得来速,整个过程就变得更快了,不必跑腿去点餐,吃完一抹嘴踩下油门便可扬长而去,有如此之高的吃饭效率才能创造更高的办事效率不是吗?
理论确实如此但实际却大相径庭。我在美国看过一档脱口秀节目,里面说纽约人最看不惯加州人的地方是他们干什么都慢:说话慢,走路慢,干活慢,思维也慢。这话没错,在加州,人们说话习惯用各种虚拟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谦虚和客气,纽约人则直来直去,不关意思表达的词语一个没有。加州人出门也像是在散步,不论是在市中心办公区楼下还是在悠闲的圣塔莫尼卡海滩走路都是一个节奏。在曼哈顿,没有人东张西望,男士的西装上衣和女士裙摆总会因为步伐太快而飘动起来。相比更适合度假的加州,纽约绝对是效率一流的繁忙大都市。
可我有一次在纽约因为睡觉太死没有被闹钟叫起,错过了楼下允许停车的规定时间,车被拖走。我顺着路人和告示牌指引找到了警局,上了办公楼外的一个临时篷房。说是篷房,它更像一个集装箱,里面大概三分之一是用来接待像我一样前来等着受罚之人,另三分之二是办公区。接待厅门口站着一位维持秩序的警察,里面有六把椅子,坐了五个人,办公区内有四名警察,设有两个窗口。我直接走到窗口告诉里面的女警我的车牌号和姓名,她查了电脑之后让我坐椅子上等着叫名字。先是一对貌似是法国的夫妇被叫到一个窗口前,我看他们掏出护照交进窗口然后便倚在柜台前等着。女警应该不过40岁,戴个眼镜,用了一分多钟才把护照又递到里面那个女办事员的手里。交过去之后,这个女警便时而挠挠头发,时而跟隔壁窗口的两位女警大声说笑,就这样又持续了三分钟,等护照和一张A4纸罚款单回到手里她才不太情愿地结束聊天。然后她跟那对夫妇开始对话,大概意思是给他们讲解被罚款的理由同时也接受辩解,但这对夫妇好像听不太懂,一直在用手比划然后又是两三分钟过去了。最后他们掏出了现金,女警转身又把钱交到里面,足足五分钟之后总算在罚款单上盖了个长方形大红戳,示意夫妇要拿着单子,去找屋外的女警,坐上她的车去停车场里取被扣留的车。即便有两个窗口,四个业务,我还是等了半个多小时,等到我的时候我只说了一句:“Credit card,hurry up!”我从进门到拿回车用了近一个小时,这就是纽约人的办事效率。
在美国像得来速这样的小创造还有不少,比如麦当劳里可以自动找零钱的收银机,不用下车就能够到的提款机以及没有一个工人的全自动洗车行,其设立的目的恐怕是想用机器来提高效率,但我宁愿相信它们是为了人工懒得做而去用机器来顶替。汽车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提高人类的效率,而却发现现在开车已经成了一种信仰,明明坐地铁一天能干成四件事,开了车之后却只能完成两件,时间都花在路上了,效率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