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课”的魅力
2016-04-27孙景华
孙景华
山东省即墨市是青岛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因为其是青岛市较早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实验区,所以,我和高林生老师2004年之前,已经两次来为他们进行教材培训,并承诺适当的时候,带领名师送课上门。应他们邀请,2005年3月12日,我和高林生、于永正两位老师再赴即墨,给他们作第一二学段下册教材培训。
于永正老师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坛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是新世纪教育部推出的“跨世纪名师工程”首位名师,因此,即墨市的教育领导和老师们对他的到来更为兴奋。我们刚到下榻的宾馆,教研室徐主任和国老师就告诉我们:“你们的教材培训是我们老师最欢迎的培训,老师们听说于老师来给我们上示范课,更是兴奋不已。因受场地的限制,现在是一票难求。明天,青岛市教研室张兴堂主任带领市内各区教研员们也过来。”高老师说:“这样好啊,这次培训就扩大为青岛大市级的培训了。好像青岛市区不是使用我们教材的吧?”徐主任说:“是的。你们前两次培训在我们这儿名声大震,影响很大,张兴堂主任说要来感受一下。”
于老师第一天上午《梅兰芳学艺》的阅读课,使上课的学生如醉如痴——妙趣横生地“解词”,声情并茂地读书,全神贯注地写字……乃至听梅兰芳经典唱段和他反串旦角《霸王别姬》,学生不仅如临其境地感悟到梅兰芳刻苦学艺的情景,还领悟到民族精英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民族文化的深邃内涵和无穷魅力。质朴、扎实、灵动的课堂,让千余名听课老师交口称赞:“于老师真有办法,词语解得真活!”“于老师的基本功真好,朗读、写字不但点评得到位,而且示范得到位。”“于老师上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学生聊天、讨论、练习,太和谐了!学生一点儿也不乱,反而学得特别起劲。”
第二天,于老师执教的《写人物对话》的作文课,也是妙趣横生,妙不可言,不仅使听课、上课的师生们融入其中,还引来了即墨市教育局干部在中学就读的几个子女们。紧扣作文题,于老师首先选用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人物对话,使学生很容易地找到了“对话”的特点,诸如一句一段,“提示语”写法及在文中的不同位置,还有标点符号的变化等,为写好对话作了初步地铺垫。接着,他告诉学生:“生活中,对话是我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好多事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也就结束了。比如,早上一睁开眼睛话就来了,爸爸说,妈妈说,你说,爷爷、奶奶都说;放学路上说,一到班级也说;回到家,你又向家里人说。其实,好多对话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人物说的话还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认识水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学好、写好对话。”其意在暗示学生,作文是一件简单的事儿。然后,他又让学生听了一段简短的人物对话,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给学生留下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进而,他又与一位学生合作,即兴表演了一段哑剧,只见其人不闻其声,同样也给了他们很大的想象余地。最后,他要求学生选好话题,自主写作。
于老师的课特别受人欢迎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他的幽默。例如,在讨论“人物对话”分段写有什么好处时,他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其实写对话还有一个好处——能使文章显得很长,字不够,对话凑。写文章没内容写时,就多写写对话,文章就长了,老师就不会批评了。这个诀窍于老师只对我们班同学说,可不能外传噢。”再如,他对学生习作评价多用激励:“《傻帽》这个题目有趣,加5分;提示语写得多好呀,想象丰富,冲这个再加5分。”“作文100分,两次加分10分,共计120分,这也许是你写作文中得的最高分吧?”“‘旁敲侧击这个词语我上初中了才知道,你三年级就知道了,有学问,比我强,我们握握手。”
上完课后,小学生们盯着于老师不让走,闹着要于老师明天再给他们上课。听课的老师们纷纷拉着于老师和他们照相,由衷地感叹:上好语文课既难,又不难,难的是像于老师这样有功底地上课很难;但是,像于老师这样把语文课上得简单、质朴也不难。出身于教育局干部家庭的几位中学生发出的感叹更让人深思:语文课是最有意思的,好老师上语文课让人感到更有意思;而有的老师上语文课不让我们沾语文的边,还不如我们自己学得有意思。于老师的课把我们都拉进了课堂中,上课的学生能不感到有意思吗?
和即墨市同时邀请我们培训的,还有山西省高平市。高平的培训要求具有前瞻性,该市语文教研员申老师在电话里告诉我们,教研室赵主任要求,这次培训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年级的教材培训,还要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语文教学通识培训,以使低、中、高年级的老师们对小学语文教学“胸有一盘棋”,使全市所有的小学语文老师早进入角色、早投入到课改之中。经与申老师协商,最后决定培训除了讲教材教法,还要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研讨,而研讨课从江苏带去,最好都是两课时完整的阅读课和习作课。
因为17日就要去高平,14日我们从即墨返回徐州后,就紧锣密鼓地研究去山西高平的4节课。
17日下午,高林生老师带领我们一行四人到达高平。赵主任和申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赵主任说:“我们市的语文课改在你们培训的推动下,力度很大,效果很好。只是一至三年级的老师热情更高、更投入,而中高年级相对差一些。这次培训,一至六年级的老师都参加,就是要借助你们的威望,再推动一下,特别使暂时还未使用你们教材的高年级老师也要接受你们的思想,移植你们的经验,尽早地进入课改的快车道。”高老师说:“你们很有思想。课改是一个整体工程,必须整体推进。整体推进才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培训活动安排两天:18日上午上阅读课,我评课;下午我讲阅读教学。19日上午上习作课,高老师评课;下午高老师讲习作教学。两天来,听课的老师们自始至终沉浸在亢奋中,特别是两位老师的研究课更受欢迎。
徐州市铜山县李争老师的阅读课《生命的壮歌》,一开始的师生交流就别开生面:谁能说出带“口”字的成语?谁能说说姓“吕”的名人?你“品”过什么?在完成这些游戏以后,李老师说:“‘品是三个口,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品,读书品味就是这样。这个‘一小口不但是要求读得细,而且还要一遍遍地读,反复地读,才能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李老师开宗明义是这样讲的,在引导学生阅读品味中也是这样做的:首先,要求学生整体地读,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接着,要求学生再读,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记号,写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分别以主人公(羚羊)、猎人和第三者的身份体验诵读,不但使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之中,而且也把听课的老师们带进了文本的情境之中。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段春霞老师的习作课,是要求学生写值得“关注的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读课文,也大大出乎老师们的预料。老师们听完学生读书讨论后才明白,苏教版的习作练习原来也是以课文形式呈现的。学生借助教材关于对“非典”疫情的讨论,引发出对“最近事件”的思考,并在黑板上写出了自己关注的事件,如印度洋海啸、煤矿瓦斯爆炸、卖假货、卖青蛙、水果青菜摊占道、爸爸妈妈吵架等。在此基础上,段老师引导学生先筛选,确定自己最想写的事件,然后思考怎么写,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对发生在社会上的大事件,可以从“报道事实、解决(抢救)情况、家人议论、学校活动”等方面内容安排详写和略写;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常规的可以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特别要把经过写具体等。
听了这几节课,申老师说:“江苏的课改理念就是前卫。你们给我们以很好的引领,这样的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内在心理和情感,所以学生学得投入,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19日下午活动结束后,教研室赵主任作了热情洋溢的总结讲话:“这两天,江苏的两位专家和两位老师给我们送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他们从课堂实例、教材解析和教法建议等多角度地进行了阅读、作文教学研讨、引领,使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大受启发,具体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此,我代表高平市教育局、代表全体听课老师向你们表示最最衷心地感谢!这两天,我一直沉浸在激动之中,并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打油诗:苏教版教材编得妙,上课老师有绝招。专家报告真精彩,高平课改前途好!”
(作者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