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片段与点评
2016-04-27王金涛薛丽芬
王金涛+薛丽芬
【片段一】富有魄力的取舍,源于深湛的内蕴
师:很多同学不约而同都画了这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生齐读)
师:说说,读出了什么?
生:自夸!
师:同学们,自夸应该是有资本的,那么,萧伯纳自夸,他有什么资本?
生:因为他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大文豪!
师:(板书: 大文豪)大文豪知道吗?
生:大文豪就是非常有学问,非常聪明!
师:是的,再请你们快速地去默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是萧伯纳引以骄傲,是他可以自夸的资本?
生:“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中的“别忘了”,意思是不仅要对小姑娘说,还要让他对她妈妈说。
师:他主要想告诉小姑娘的妈妈一个什么信息?
生:今天跟小姑娘玩的那个人,是一位大作家。
师:其实,萧伯纳可以自夸的“资本”还不止这些呢,我们来看看他的简介——(出示萧伯纳简介、相片)他是一位剧作家,一位语言大师,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师:我们来看看外界对他的评价——出示对萧伯纳的相关评价:
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1925年,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萧伯纳作品中的一个字,就像古典音乐大师乐谱里的一个音符。——爱因斯坦
师:看了他们对萧伯纳的评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萧伯纳真的了不起。
生:正因为萧伯纳有这样的才华和能力,所以他才想在小女孩面前自夸一下,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炫耀!
师:自夸语气该怎么读啊?(生读)
师:有点感觉了。如果将后面的“。”换成“!”,自夸的感觉会更强烈!试试看。(生再读)
师:声音够响的。我在想,当时萧伯纳是不是就这样对着小女孩喊的呢?你觉得应该怎么样对小女孩说?(生再读)
师:到了世界大作家的水平了。
师:有意思,自夸也应该体现水平。我也想来读一句试试,但我读的不一定和她的一样,你们要原谅我,他是书面语,我是口语。
师:(读)“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呀,就说啊,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哦!”(再加“呀、啊”)(生哈哈大笑)
【点评】王老师的设计很有味道,教学“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这句话时,王老师进行了细致的朗读指导,句号与感叹号的充分比较、书面语与口语的细微辨析,从各个角度切入品味语言的味道,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此外,“萧伯纳自夸,他有什么资本?”“萧伯纳可以自夸的‘资本还不止这些,看看萧伯纳的简介”“我们来看看外界对他的评价”“看了他们对萧伯纳的评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些牵引让课外资源自然而然引入,说说、看看、听听、讲讲,开拓了学生分辨事理的思路,开启了学生畅所欲言的闸门……
【片段二】精雕细刻的描摹,源于深度的解读
师:萧伯纳本来想给小姑娘一个惊喜,结果遇到“茬”了,有什么表现?
生:吃了一惊!
师:用我们书中的一个词语叫——
生:(齐答)为之一震。
师:(出示: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此时此刻,萧伯纳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开始改正了。自我改正有一个过程,心里面就在——
生:自我反省。
师:现在,一起“自我反省”一下,读这句话。(生读)
师:很好,这就是“反省”。反省既要有表现,也要有话语,书中有一个词把话语拎出来了,一起说——
生:深有感触。
师:明白什么叫“深有感触”吗?
生:自己心中知道了一些东西,然后再说出来了。
师:这就叫反思、自省。
生:反思过后,他还悟出了一些道理。
师: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读)“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师:他“自省”到了什么?
生:谦虚。
生:平等相待。
师:一起把这两个词语画下来,再放到这段话当中读一读。(生读)
师:王老师再问大家一个小小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她是我的老师”?
生:因为小姑娘给他得到一个教训。
师:什么教训呀?
生:就是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师:小姑娘是直接把道理说出来的吗?
生:小姑娘没有直接把道理告诉他,而是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话,然后萧伯纳不觉为之一震,接着开始反思自己。
师:是呀,萧伯纳回家吃不好,睡不着,一直在反思,终于深有感触地想到了——她是我的老师。
【点评】王老师在精彩之处停留细赏,精雕细琢地描摹,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层层剥茧,逐渐从肤浅走向深刻,这个片段中“角色反转,玩味‘自省”就是如此。王老师引领学生与萧伯纳一同历经“为之一震”,自我反省,“深有感触”“她是我的老师”的心路历程与学习历程,学生或朗读,或批注,或体验,或感悟,师生共同走过一段文本深度解读的美好历程。
【片段三】广阔空间的添补,源于深情的回望
师:(出示:那天,小姑娘回到家里,高兴地告诉妈妈——“妈妈,妈妈,今天我遇到了……临别时,萧伯纳先生 地对我说……您猜,我怎么回答他的?我学着他的口吻说……萧伯纳先生听了……”)能不能这样说一说呢?(生自由练说)
师:这个小老师小不小?你若再说她小,你要比小孩还要小。我们来看看有一首歌——《小孩不小歌》。(生齐读)
生:萧伯纳先生由自夸开始自省,小女孩也自信满满地做了一次小老师。我终于理解了课题为什么是“大作家的小老师”了。
生:大作家萧伯纳,因为他自省了,所以他“伟大”,他的自省让他充满自信。所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不单单要记住这位自夸的大作家,更要记住这位善于自省的大文豪!
师:是呀,大作家的“大”就表现在这里,当然小老师也“不小”,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都是我们的“老师”。
【点评】王老师在这一细节的处理上,可谓是非常独到,引领学生对课题进行细致的揣摩,引导学生对课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师生有效对话推进了课的进程,提升了课的哲思。
【总评】纵观几个片段,王老师以一条红线“自夸——自信——自省——自强”贯穿始终。教师留给学生的空间如此之大,学生在看似空空如也的时空里,收获却是满满的。走近萧伯纳,体会“自夸”;角色反转,玩味“自省”;推人及己,品味“自强”。如此大胆精妙的教学设计,源于教师读透教材的深邃眼力,源于教师调控课堂的游刃有余,源于教师相信学生的无限潜能。作家如此,萧伯纳如此,王金涛老师如此,他的学生也如此,这样的课真好!
(王金涛,特级教师,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科室主任;薛丽芬,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