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谈
2016-04-27戴玲珊
戴玲珊
苏教版四下《我不是最弱小的》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做人道理。其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体现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更表达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一、 读中感悟,激发情感
课文有两处描写野蔷薇的句子,雨前的野蔷薇娇美无比,而雨后却显得那么娇弱,这种强烈的对比,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爱怜之情。在读雨前的野蔷薇时,可让学生边读边谈感受,发现它哪儿美。学生们边谈边感受,情感被渐渐激发,激起了对野蔷薇的赞美、喜爱。这样,才会对后来被暴风雨袭击的花儿感觉无比可惜、难过,从而激起保护欲望。出于这种设想,我进行了以下教学:
师:(出示两次描写野蔷薇的句子)两次描写的是同一朵野蔷薇,可它前后有什么不同?
生:雨前的野蔷薇很美,而雨中的花儿却无力地垂下头了。
师:雨前的野蔷薇哪儿美了?
生:粉红色的蔷薇花,颜色很鲜艳,真好看。
生:还带着花香,随风舞动,像在舞蹈呢!
生:上面还有水珠!
师:带着水珠的花儿见过吗?是怎样的?
生:我见过,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很漂亮!
生:阳光一照,会反光的。
师:好美的花,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生读)
师:多美的花啊,可是被大雨袭击后,它却——
生:无力地垂下头。
师:听了他的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真为花儿心疼,它很无助。
生:我觉得它很可怜,刚才这么美的花,现在却——(生接)显得那么脆弱。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感受来读读吧。(生齐读)
语文课,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二、 立足文本,挖掘内涵
课文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如果仅采用一问一答式教学,表面上似乎学生已懂,可实际此时学生只是站在文字的外围,读懂的只是表面,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比如,萨沙与妈妈的对话教学,可以抓住萨沙的三句问话,围绕“怎样读才能表达萨沙的心情”这一点展开教学。学生边读边议,萨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引导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妈妈的话——我们要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再通过朗读,体会萨沙心情的转变,从“不解”到“不服气”,最后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勇敢,让学生体会到其保护了弱小,心中充满自豪、自信。我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一形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感受,体悟妈妈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共鸣:我们在生活中并不是最弱小的,还可以去保护更弱小的人和物,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存在,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他们多满足啊!这样,就使“善待生命”这条无形的丝带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真正做到了从文本出发,提炼语言,提炼生活,达到教育学生做人的目的。出于这种设想,我进行了以下教学:
师:(请学生找出萨沙的三个问句。)该怎样读好这三个问句呢?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读读,并请同学给你提提意见,争取读得更好。
师:第一次怎样?
生:萨沙不明白、不解地问。
师:你能用不解的语气问问吗?(生读)
师:萨沙不明白什么?
生: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把雨衣给他。
师:那你明白吗?
生:因为三人中,萨沙最小。
生:可萨沙不甘心被他们说成是最弱小的。
师:哦,那你来读读第二次问话吧。(生读)
师:说这话时,萨沙心里怎么想?
生:你们凭什么认为我最弱小,我不服气。
师:请你不服气地读读吧。(生读)
师:那最后一次呢?这时萨沙心情怎样?
生:他很高兴,因为他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
生:他保护了野蔷薇,觉得很自豪。
师:是啊,你能读出萨沙此刻的心情吗?(学生带着自信、自豪读)
三、 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际性和综合性,在尊重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蕴涵的前提下,对课文的相关内容做拓展延伸,带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共同感悟对弱小的保护,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出于这种设想,我进行了以下教学:
师:萨沙仅4岁,却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在生活中,你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物吗?
生:妈妈不在家,我照顾小弟弟。
生:我给流浪狗喂过东西。
……
师:瞧,小朋友的心地多善良。原来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我们都来做生活的勇敢者吧!
就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了思维能力;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体会了文本所表达的感情。
(作者单位: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