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真语文:须要“舍得”

2016-04-27张立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樟树金字塔议论文

张立华

一篇课文语言训练的点很多,教师必须根据《课标》的要求进行取舍。当然,教学内容的取舍确实不太容易,难就难在要在课文中提取适切的教学内容,笔者的体会是:

一、 依据文本的文体知识,确定教学内容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几篇说明文,对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有了认识。那么,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要突出哪个说明方法的学习呢?结合前面的一篇课文《秦兵马俑》看,不难发现编者的意图,便是让五年级学生在了解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基础上,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且能够学会运用。《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这样写道:“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秦兵马俑》中这样写:“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这两句话中,作者为了说明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金字塔和秦兵马俑,用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小学生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体会了作比较的作用后,再让学生介绍一种事物,尝试用上作比较的方法,这才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是一些常见的文体,这些文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阅读的方法是什么,应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说勤奋》一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才事例?需要再举一个例子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明白议论文所举的事例应具有典型性。司马光是天资聪颖的、古代的人,童第周是从小基础差、现代的人,他们通过勤奋学习都成材了,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这样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为“运用”打好基础。

二、 利用课后习题的资源,确定教学内容

课后习题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确保教学目标正确,教学内容合适;课后习题也有助于学生的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有效地进行语言实践。例如,苏教版六上《钱学森》一文,课后习题4是这样的: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这个习题关注的是倒叙的叙事方式。所谓倒叙,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毫无疑问,教师必须用好这个习题,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并运用倒叙的写法。

三、 尊重儿童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课文内容中提取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并通过说、写实践切实掌握。

苏教版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流露了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樟树拒虫的特点,运用了对比烘托的写法,以石榴树寄生虫多的特点,衬托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品质。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没有什么难度,语文能力和知识经验得不到刺激和挑战,学习容易走向低效甚至无效。显然,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不仅要了解“樟树是怎样的树,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更要学习课文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作者描写樟树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且运用对比烘托的方法尝试介绍一种植物。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效提高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有所舍弃,我们的教师才能腾出手来,去粗存精,得到本真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扬州市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樟树金字塔议论文
“金字塔”
香樟树
议论文阅读专练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香樟树,樟树香
海上有座“金字塔”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神秘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