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课十分钟写字指导的思考
2016-04-27何卫君
何卫君
一、 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精心选择内容
10分钟能练几个字?低年级,根据一定的结构原则和训练序列,选择3——4个重点字(每课时写2个),指导学生写美观,其余的生字,仅仅要求学生写正确就可以。例如,一上《北风和小鱼》一课的生字有:“口、毛、气、出、知、和、树、面。”第一课时可以选择“口、知、和”这三个字。示范、讲解“口”字的写法:左右两竖内收,首笔竖画起收笔都出头,最后的横画收笔也出头。紧接着指导学生练习“知、和”两个字,重点还是在“口”字的书写上,巩固写法。另一课时,主要指导“毛、气”两个字,重点是两个“钩”的写法。至于其他的字,只需写正确即可,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慢慢练好。
中高年级的写字,可以分类进行。例如,三上《小稻秧脱险记》一文的生字有:“险、吵、杂、拥、拼、跟、谁、欺、负、纷。”10个生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其中左右结构的字,除了“欺”字,其余的都属于左窄右宽的类型。鉴于这样的分析,我以为课堂上可以重点指导“杂、险、欺”这三个字,详细讲解并引申到这三类字的书写注意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上下结构的字,注意重心对正,宽窄适度。重心对正可以抓住哪几个关键笔画,宽窄适度可以抓住哪几个关键笔画;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部分要紧凑,做到穿插避让,关注左右的宽窄,抓住一些关键笔画就能够把宽窄写到位。同时将其余的字作为能力的迁移,训练巩固。
二、 遵循“授之以渔”的原则,合理选择方法
这里的方法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的方法;二是练习方法。观察,就是“读帖”。一般来说,读帖可以按整体到局部,结构到笔画的顺序进行。
1. 培养读间架结构的能力,学会观察结体的方法。读骨架,目测轮廓。利用作图法读出字的轮廓,例如:“金、青、京、紫”等字一般都是上宽下窄,“都、即、郑、部、新”等字,一般都是左高右低。读结构,明确关系。合体字或一些对称的独体字,要读出它相应的位置关系,如对称、对正、平衡、穿插、呼应、向背等,而一些非对称型的独体字,要读出笔画间的搭配关系。
2. 培养读笔画的能力,学会观察笔画的写法。读关键笔画的起收笔的位置。上宽下窄,上部哪个笔画最宽,下窄,主要写好哪几个笔画;左高右低,左边哪个笔画显得高,右边哪几个笔画显得低,从哪里起笔,到哪里收笔合适。要逐步引导学生明白“首笔乃一字之规”的道理,提高学生根据前面的笔画,确定后面笔画位置的能力,逐步摆脱田字格、方格辅助观察的方法。
读笔画的特征,包括笔画的长短、粗细、姿态(俯仰、斜正、曲直等),起笔和收笔的轻重,行笔的方向等。读笔画的间距。横向的笔画有哪些,之间的距离如何;纵向的笔画有哪些,该如何摆布。
3. 练习的方法。如果预设的目标是写正确,那么练习的方法很多:临写、书空、抄写。只要不多笔画,不少笔画,不写错笔画,结构正确即可。如果预设的目标是写美观,则可以从描红开始(关注笔画的正确、规范、美观),到临写(关注结构的摆布匀称,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到背临(关注字形在大脑里的记忆准确度,再现能力)。要讲究描红、临写、背临的遍数和如何交叉使用,以达到训练效果的最优化。
当然,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思路:完全从学生的书写水平出发,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写字训练计划。每学年开学一周后,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写字测试,并分类统计:笔画部分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偏旁存在问题?独体字、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等结构存在哪些问题?教师根据现状制定训练计划,将这些问题分解到各个时间段,进行主题训练。例如某一时间段的训练重点是上下结构:课堂练字紧扣上下结构,讲清如何做好上下宽窄,如何做到上下重心对正;每次作业前练一两个典型的上下结构的字,作业过程中聚焦上下结构字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作者单位:靖江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