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16-04-26贺曼丽
贺曼丽
三都县人民医院 贵州 三都 558100
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贺曼丽
三都县人民医院 贵州 三都 558100
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中选取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早期的50患者作为观察A组,及20例非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5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的超声诊断、超声血流图特征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构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观察A组漏诊8例,诊断符合率84.0%,漏诊率16.0%。构成为非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观察B组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85.0%,漏诊率15.0%。构成为乳腺良性肿瘤的对照组漏诊9例,诊断符合率82.0%,漏诊率18.0%。各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超声声像图特征方面,观察A组、观察B组的超声图像显示边缘不规则、内部微小钙化以及血流阻力RI>0.7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A组、B组的超声图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诊断率,值得应用。
超声诊断;乳腺癌;早期;应用
乳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降低死亡率,提升长期治愈率的关键【1】。为分析超声诊断技术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从近年来于我院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中选取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早期的 50患者作为观察 A组,及 20例非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5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的超声诊断、超声血流图特征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中选取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早期的50患者作为观察A组,及20例非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5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三组除所罹患疾病类型及分期不同外,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采用日立医疗集团公司生产的阿尔法7作为诊断设备,型号为Prosound a7,诊断频率设置在5.5-12.5MHZ。各组患者均以仰卧位进行诊断,举起双臂,使腋窝及胸部充分暴露出来,探头涂抹耦合剂,对患者进行横切、纵切等超声扫描【2】。分别对乳腺腺体、肿块等相关情况进行诊断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的超声诊断、超声血流图特征等相关情况进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 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及漏诊率情况比较
本次研究中构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观察A组漏诊8例,诊断符合率84.0%,漏诊率16.0%。构成为非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观察B组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85.0%,漏诊率15.0%。构成为乳腺良性肿瘤的对照组漏诊9例,诊断符合率82.0%,漏诊率18.0%。各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具体见表2。
表2 三组诊断漏诊率及符合率情况比较 p>0.05
2.2 超声图像表现比较
在超声声像图特征方面,观察A组、观察B组的超声图像显示边缘不规则、内部微小钙化以及血流阻力 RI>0.7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A组、B组的超声图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三组超声图像表现比较
3.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出现了区域淋巴结转移,因此早期诊断是降低死亡率,提升长期治愈率的关键。本次研究中构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观察A组漏诊8例,诊断符合率84.0%,漏诊率16.0%。构成为非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观察B组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85.0%,漏诊率15.0%。构成为乳腺良性肿瘤的对照组漏诊 9例,诊断符合率82.0%,漏诊率18.0%。各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超声声像图特征方面,观察A组、观察B组的超声图像显示边缘不规则、内部微小钙化以及血流阻力 RI>0.7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A组、B组的超声图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诊断率,值得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一种医学影像诊断依据。
[1]谢文杰,林兰,欧霞,林红,胡翀,刘铁峰,张颖,谭小燕,孟小军,温晟姝. 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16(01):51-54+61.
[2]陈志明,肖铮,江丽莎,孙健,刘树学. 钼靶X线、超声及MRI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12(04):416-419.
R737.9
A
1672-5018(2016)09-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