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56例分析
2016-04-26蒙雷
蒙雷
纳雍县人民医院 贵州纳雍 553300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56例分析
蒙雷
纳雍县人民医院 贵州纳雍 553300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发生的应用阿奇霉素发生ADR56例报告,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56例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过敏反应次之。结论:详细询问过敏史,谨慎使用,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是临床用药的关键。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感染组织中的浓度高于非感染组织、半衰期长、疗效确切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感染的一线药物[1]。回顾整理、归纳和分析了2014 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使用阿奇霉素发生的56例ADR。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4 年1月至2015年6月间使用阿奇霉素574例患者,男321例,女253例,引起ADR56例,发生率为9.76%,56例患者中,男30例(53.57%),女26例(46.43%)。年龄1岁-73岁,平均(39.25±3.21)岁,年龄分布:≤15岁13例,16-35岁19例,36-60岁19例,>60岁5例。56例患者的原发疾病为: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20例、支气管肺炎14例、急性支气管炎12例、急性化脓扁桃体炎8例、其他2例。静脉给药47例(83.93%),口服9例(16.07%)。
1.2 方法 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 ADR 判断标准,统计发生ADR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病因、用药情况、ADR出现时间、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
2 结果
2.1 阿奇霉素所致ADR的时间分布:首次使用即发生症状者31例(55.36%),连续用药2次及2次以上才发生ADR的25例(45.64%)。症状最早出现者为首次使用后10s,最迟时间发生在首次用药后5天。既往有药物过敏史31例(55.36%),既往无药物过敏史13例(23.21%),药物过敏史不详12例(21.43%)。
2.2 阿奇霉素所致ADR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一
表1 阿奇霉素所致ADR的主要临床表现
2.3 阿奇霉素所致ADR的转归:56例全部痊愈。
3.讨论
阿奇霉素(azitromycin)为半合成的第二代15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浓度高,半衰期长达68 h,每日仅给药一次。另外,阿奇霉素保留了典型红霉素的抗菌谱,且耐受性好,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2],阿奇霉素的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核糖体50s亚基蛋白质的合成而达到抗菌作用。它能够抑制许多重要的需氧和厌氧的革兰阴性菌。对于一些常见致病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均有活性,并且对非典型肺炎的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也有抑菌活性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其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典型。
本研究中,胃肠道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目前阿奇霉素引起胃肠道反应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但有报道推测可能与用药后胃动素水平升高有关,因而尽量避免在空腹情况下用药, 减慢输液速度, 使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降到最低。过敏反应为第二位,推测其导致过敏反应的最可能原因是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多数患者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 面色潮红, 全身散在性斑片状丘疹,少数为四肢、全身风团样红疹,瘙痒严重。立即停药,并给予地塞米松等、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药物积极治疗后缓解。其中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静脉给药几分钟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急剧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冰冷、心悸、头晕、口唇发绀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保暖、吸氧、抗休克、抗过敏等积极抢救后痊愈。阿奇霉素使用前, 要认真询问过敏史, 药液需在用前临时配制, 以免药物降解产生过多致敏性物质, 静脉滴注结束后要留观1小时,出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 及时给予对症处理[3]。
发生ADR的56例中,静脉给药47例(83.93%),口服9例(16.07%)。既往有药物过敏史31例(55.36%),既往无药物过敏史13例(23.21%)。通过此观察,可以看出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为9.76%。为了减少和发现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加强用药前30min ADR的监测,尽量采用口服给药,确需静脉滴注的,应加强监护;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加强对以过敏性休克为主的变态反应的监控,予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作好抢救准备。
[1]华冬梅.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93.
[2]安秀梅,163 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 ,6(1):33-35.
[3]魏国会,贾忠军,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10):1517 -1519
R978.1
A
1672-5018(2016)09-0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