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某院下呼吸道感染多药耐药危险因素分析
2016-04-25许庭松
许庭松,孙 奕
(1.宜昌市中医医院,湖北宜昌 44300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 430030)
·临床研究·
湖北某院下呼吸道感染多药耐药危险因素分析
许庭松1,孙奕2
(1.宜昌市中医医院,湖北宜昌 44300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宜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历资料,分析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10例患者中,MDRB感染98例,非MDRB感染112例,MDRB感染率46.7%。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小于30 g/L)、呼吸机使用、留置胃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血管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抗菌药物使用天数(≥7 d)、住院天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是MDRB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低蛋白血症、呼吸机使用、留置胃管、COPD、脑血管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大于或等于3种、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大于或等于7 d、住院时间较长、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应加强预防MDRB感染。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
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可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升高[1],而下呼吸道感染在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首位[2]。随着呼吸道感染菌群的变迁及其耐药性不断升高,MDRB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宜昌市中医医院住院确诊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10例,其中男116例,女94例,年龄48~88岁,平均(65.7±23.0)岁;其中非MDRB感染组112例,年龄(69.5±18.5)岁,MDRB感染组98例,年龄(71.2±16.8)岁。下呼吸道感染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4],病例标本需要连续2次分离出相同菌种且来自同一患者。MDRB判断标准为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5]。排除单纯上呼吸道感染,肺部阴影为肿瘤、肺结核或其他非感染原因导致,没有胸部X线片或CT检查结果者。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具有可比性。
1.2分析内容分析所有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低蛋白血症、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治疗处置(留置胃管、呼吸机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种数、使用天数,是否使用过碳青霉烯类药物)、住院时间等。
1.3检测方法受检者用清水漱口数次后,用力咳嗽,自气管深部将痰液咳出无菌容器中,对痰量少或无痰等咳嗽困难者,可雾化吸入45 ℃的10%氯化钠水溶液,使痰液容易排除,或用气管镜在肺内病灶处直接吸取标本或用气管刷采取标本[6]。使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40 plus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进行,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0年标准判断。
2结果
2.1住院时间比较MDRB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8.4±6.4)d,非MDRB感染组住院时间为(10.6±4.6)d,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优势比(OR值)为1.686,95%置信区间为1.469~1.936。住院天数是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
2.2其他危险因素分析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小于30 g/L)、呼吸机使用、留置胃管、COPD、脑血管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种数(≥3种)、抗菌药物使用天数(≥7 d)、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下呼吸道MDRB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讨论
近年来,侵入性治疗手段的增加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MDRB感染率逐年上升[7]。患者感染MDRB后常常治疗周期长,病情不易控制,导致医疗费用和病死率增加[8]。本研究结果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大于或等于3种是MDRB的危险因素(P=0.000,OR=34.273)。预防性用药和经验性用药现象普遍,广谱抗菌药和多种抗菌药物联用,长期使用可杀灭原有寄生菌,定筛作用导致机体原有菌群失衡,耐药菌株容易定植导致二重感染[9]。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外膜孔蛋白减少或丢失、碳青霉烯酶的产生、主动泵出系统过度表达、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主要是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耐药性的产生通常是由其中一种或几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10]。如果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则其他抗菌药物也基本耐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无指征联用导致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11]。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吸入的空气没有经过上呼吸道的湿化和过滤,并影响气道的纤毛运动功能和分泌物的排出,降低了自身对细菌的清除能力,呼吸机的使用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使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增加[12]。年龄大的患者多合并基础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COPD、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低下,疾病反复发作、反复使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MDRB感染[13]。长期卧床的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低下,导致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沉积于肺内,细菌大量繁殖形成坠积性肺炎[14-16];这类患者常常需要吸痰、机械通气等各种侵入性医疗手段操作,这些行为增加了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可能[17]。
综上所述,患者自身机体功能、侵袭性治疗措施和医院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下呼吸道MDRB感染。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小于30 g/L)、呼吸机使用、留置胃管、COPD、脑血管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抗菌药物使用天数(≥7 d)、住院天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MDR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Magiorakos AP,Srinivasan A,Garey RB,et al.Multidrug-resisitant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nd pandrug-resisitant bacteria,an international expert proposal for interim standard definitions for acquired residtance[J].Clin Microb Infect,2012,18(3):268-281.
[2]冯照雷,张庆殿.痰中抗体包裹细菌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华多重耐药菌感染学杂志,2000,10(2):81-83.
[3] Durante ME,Signoriello G,Andini R,et al.Colistin and rifampicin compared with colistin al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infections due to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 multicentre,randomised,clinical trial[J].Clin Infect Dis,2013,57(3):349-358.
[4]Vincent.Microbial resistance:lessons from the EPIC study[J].Intens Care Med,2000,26(1):1301-13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65.
[6]洪秀华.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试验指导[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6
[7]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08 年中国 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8]熊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和耐药性监测[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6-28.
[9]Vargas M,Horcajada JP.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is it prime time for further antibiotic trials[J].Stroke,2006,37(2):461-465.
[10]Hu WS,Yao SM,Fung CP,et al.An OXA-66/OXA-51-Like carbapenemase and possibly an efflux pump are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imipenem in Acinetobacter bautmannii[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7,51(11):3844-3852.
[11]赵红英.2011年我院应用抗菌药物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8):646-647.
[12]米玉红,刘双,陆艳辉,等.急诊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及其病原菌特点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16):966-969.
[13]于子旭,王书会,邓钰,等.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846-2848.
[14]高鸿敏,田桂珍,李薇,等.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84例危险因素分析[J].人民军医,2014,57(11):1191-1192.
[15]李惠,孙昀,曹利军,等.ICU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及易感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12):1677-1679.
[16]王靖,赵应兰,杨爱芝.人工气道导致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33-34.
[17]方根,国钰梅.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及临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6):26-27.
(收稿日期:2016-01-02)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6.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6-08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