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

2016-04-25朱王素

学习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朱王素

信仰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全社会确立什么样的信仰,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新思想、新技术,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之所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亡则国家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帮助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一、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性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体系,又是理性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以及发展规律,本身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大学生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有科学的基础和来源。列宁曾说过:“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其次,马克思主义是站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认识、理解,而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境界。通过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认识,进而转化为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不断指导他们的实践,从而让他们用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最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内容和形式上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紧随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创新并与实际相结合,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贴近,解决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正确的价值选择

个人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受信仰所支配,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决定了他会有怎样的价值观,信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大学生确立了不科学的信仰,就会导致他对社会主义理想的漠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同样会导致共产主义信仰逐渐被弱化,乃至怀疑、抛弃,最终可能会丧失共产主义的立场和方向,出现信仰迷茫的状态。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交流的范围也日益扩大,多元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相继涌现。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思潮充斥的复杂社会,要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导,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能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外化为正确的价值行为。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价值观养成教育的最关键阶段。因此,当今大学生应该确立科学、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的主导价值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百余年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国际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契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要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东欧剧变发生以后,有西方学者根据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提出了“历史终结论”,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再加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中不断涌现的的种种现实问题,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而如何应对“历史终结论”等社会思潮的挑战,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认识不清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是一个人精神活动的最高准则和生活活动、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不清晰,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包含哪些主要内容,仅仅认为只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就可以了,在实践中很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其信仰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信仰教育对大学生信仰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很多学生仅仅只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很少有学生在课下主动翻阅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这样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就比较浅显,没能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来说是信仰的,但是,在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甚至有的大学生不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或者认为自己是不需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有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疑问、松懈等。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缺乏认同

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产生认同,取向是大学生从产生信仰需求,到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性心理因素。在国际、国内形势日渐复杂多变的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仍能理性地分析当前社会形势,不受消极、落后思想的诱导。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给高校学生的信仰提供了多种选择,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困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认同危机。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外化为自己的实践行为,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但是一些大学生虽然表面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却没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是真正的信仰马克思主义。长此以往,价值认同在大学生信仰的激励功能就会逐渐丧失,信仰就会出现危机状况。假如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人们就很难形成共同理想信念,社会就缺乏凝集力和向心力。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

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和发展的的过程中,较强的意志可以帮助大学生主动接受、认识马克思主义,不断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始终坚持。当代大学生尚处于未成熟阶段,他们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呈现出许多意志不坚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志力比较薄弱。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对马克思主义始终如一的坚信,常常被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所诱惑,他们在信仰确立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较强意志力的保障,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容易出现问题,因而不能在实践中很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二,大学生确立错误信仰后难以改变。一些学生由于自我意识比较强烈,非常有个性,他们在选择一种信仰后,不管选择的信仰是否科学,都会始终如一坚定地认同、跟随。这部分大学生即使确立了错误的信仰,也是只认同自己的信仰,排斥其他信仰,难以对自己的信仰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价。第三,大学生在意志坚定程度方面表现为参差不齐。有的大学生虽然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认为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疑问,不去信仰,;有的大学生仅仅是处于功利主义的心态去信仰。

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必须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不断优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以期解决大学生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首先,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育这一主要教育内容,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深入经典著作学习可以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片面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那些在文本中长期不断重复出现的内容和论述都是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观点,是必须长期坚持学习和信仰的。其次,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教育。信仰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信仰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其实就是引导大学生理性分析当代社会多元思潮,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提升政治素养,厘清国际国内形势,避免出现社会主义价值扭曲、理想信仰迷茫的状态。

(二)实行“生活化”的信仰教育方法

大学生生活在校园内,校园生活的范围是个体生存的现实世界。大学生信仰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共同进行的,大学生校园生活阶段是大学生信仰形成的关键期,因此,信仰的形成不仅仅是来自于课堂学习的结果,更源于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和娱乐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影响大学生信仰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大学生生活中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让大学生在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和娱乐活动中接受信仰教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生活化,首先应该把大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将其置于现实生活中,帮助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其次,应该将大学生课堂教育生活化,把教育课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找寻教学案例,开创教学方法;再次,将信仰教育目标生活化,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以现实生活作为基础,使教育目标是能够实现,让大学生看到希望并以此激励大学生为之奋斗。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砥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来传播,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并不能立即使马克思主义上升到人的信仰的高度,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帮助完成这一过程。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们应该在现实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最终解放。实践砥砺意味着,我们要在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从知识到信仰的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阅读掌握很多知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上升成为一种信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来不断地验证,再从内心中真正地认同这种知识体系,这是知识上升为信仰必经的阶段。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过程中,既要不断开辟多种实践路径,也要到社会中进行广泛社会调研与实践,从中思考、感悟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从而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重点引导大学生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内核,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