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课堂中的“学”与“导”
——小学数学对话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2016-04-24苑志华
苑志华
(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深圳 518054)
对话课堂中的“学”与“导”
——小学数学对话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苑志华
(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深圳 518054)
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对话课堂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做法.课前预习是实现对话课堂的前提,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才能积极参与交流,生生、师生对话才能有深度.对话课堂要遵循先试后教的原则,才能使课堂方法多样、旁逸斜出.同时,教师的刨根问底可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差情况,从而确定导学点.
课前预习 对话课堂 先试后教
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讲,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而对话课堂,则是让学生主讲,让学生手里拿着粉笔,边讲边板书.讲完后再问其他同学们是否有补充或是否有讲解得不合适的地方.然后同学们开始纠正错误,说出不同的解法.这期间,教师也应该参与交流,尤其要对学生进行层层追问,以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数学对话课堂就是师生围绕数学问题展开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生成教学目标,产生愉悦的教学体验,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本文就对话课堂中学生如何“学”、教师怎样“导”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怎样“导”
1.学生有困惑的问题一定要导
教师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在导学案中设计问题,让学生预习后完成.课前检查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明确学生有困惑的问题,重点进行导学.如教学“看图找关系”时,在导学案中设计了6个问题,结果发现学生在完成第2题时错误较多.
第2题:同学们去郊游,下图是大客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此情况应把教学难点放在该题上,教学时采用师生交流方式突破此难点.同时把第2题中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列出来,由他们自己判断对错,这样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误区,有困惑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2.教师的总结提升不可缺少
课堂上,教师的实时总结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提升,加深理解.如上面的案例中,笔者对第2题进行教学后及时总结:看图找关系的方法是先看横轴和纵轴,再看折线.画图描述数量关系的优势直观明了,所以会读图,了解图中信息很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向学生教授方法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教师对数学概念、法则、方法和步骤的归纳和提升,能让学生提炼出所学的知识点.
3.数学概念要讲清楚范围
总之,数学对话课堂,教师的“导”不可缺少,课堂越开放,教师的调控越重要.学生的对话一旦偏离主题,就要想办法把他们拉回来,还要将他们的讨论引向深入,这就要求教师高屋建瓴.
二、对话的前奏是预习
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很重视文科书籍的阅读,却很少有学生对数学教科书自觉阅读.多数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就是解题,至于数学是什么,数学有什么实用价值,很少有学生会去思考.因此,教师应明确预习要求并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读、练、查、想、问.
1.读:阅读数学教科书,了解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随意提出关于本册数学教科书的任何问题,再让学生在书中翻到对应的内容,用这种方式整体了解本册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练:完成教科书中的练习,提高自学能力
为了让学生养成阅读数学教科书的习惯,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布置自学任务,规定预习进度至少要超过教学进度5页,预习要求要把教材中最新授课内容的留白填空,把“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等完成.并且每节新授课前,都要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与自学情况,每周评选一次“自学标兵”.
3.查:查阅参考资料,帮助理解学习内容
查阅与本册教科书配套的教辅书籍,通过教辅书的分析和讲解学到系统的、综合性的知识,以补充课堂教学.或者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宽学习视野.例如,学习“比的认识”时,上网查找有关“黄金分割”的资料,了解了神奇的黄金分割律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在研究黄金分割与人体关系时,发现了人体结构中有14个“黄金点”(物体较短的一段与较长的一段的比值为 0.618),12个“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值为 0.618的长方形)和2个“黄金指数”(两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为 0.618).
通过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体验数学的发展历程,感受数学的魅力.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会查找资料是良好的学习方法.
4.想:提出问题,总结提升
预习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然后分条写在课题旁边.如教学“比的认识”时,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通过5名学生的回答和补充,让他们自己总结出这节课的全部知识点.
5.问:随时记录疑问,带着问题进课堂
预习的时候,让学生对不明白、不理解的部分做好笔记,记录在数学教科书上,上课的时候重点带着这些问题听教师讲解,以加深印象,强化学习.
总之,课前预习很重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最好进行单元预习,双休日时利用30 min时间了解单元教学的内容,上网查找有关数学文化的拓展知识,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好习惯.预习是交流的开始,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适时答疑解惑.
三、对话要求先试后教
提出数学问题后,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当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出现分歧或不清晰时,教师再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也可以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进行追问,以便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
如,第一种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第二种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第三种方法: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预习,预习单中要求学生把梯形转化成其他学过的图形,想出三种方法,并把它画出来.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找到了以上三种方法.
接下来再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到讲台前一边画图一边讲解.接下来让学生填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下底)×高÷2.通过填空,使语言更规范,思路更清晰.
课堂上让学生走在前面,逼着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成功,才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即使失败,也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记忆深刻.
四、对话需要“旁逸斜出”
以往的课堂,教师的预设较多,教师思考的高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对话课堂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例如,主讲学生讲解 “四则混合运算”时说:“先乘除后加减.”其他学生追问:“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主讲学生开始求援,于是有一位同学愿意帮忙,说:“举个例子5+7×2,我买了1斤苹果5元钱,2斤桃子每斤7元,要用2个7加上5得19,不是2个5加7,所以要先乘除后加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会提出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助于学生发展、培养创新精神的课堂.
五、对话需要刨根问底
一节好的数学课,主要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解决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具有独创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致力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六、对话力争人人参与
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时,为了在一节课中让每位同学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可采取以下措施.
(1)写出座位图,发言的同学在座位图的名字上打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教学设计问题要多.复习题有两道,一是说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二是说出欣赏的图片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让学生充分交流,每个人都要有发言的机会.
(3)课前发导学单,让学生预习,让他们在上课时有备而来.
(4)任务分配要合理.在课前检查学生的导学单,根据预习情况确定学生交流的题目.问题简单的,可以由一名学生主讲,其他人补充、纠错,然后教师鼓励和评价;问题有难度的由教师来讲解,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是好学生的舞台.现在我们要做到课堂是每位学生的课堂.要想让学生均衡发展,减少两极分化,教师眼中一定要装着全班学生.如果每节课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就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对话课堂让教师成为倾听者、学习者和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更精彩!
(责任编辑:李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