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教育体系下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策略分析

2016-04-23张波

科学与财富 2016年5期
关键词:就业教育就业质量策略分析

张波

摘 要:随着社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也遇到了属于自身的问题。高职高专的学生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找到高质量的工作已经成为了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以及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分析,提出了新时提升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就业质量;策略分析

1 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21世纪之后高等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关于配套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正完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质量成为了社会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全国各地的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普遍的建立了校园就业指导、培训部门,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工作。伴随着各个高职高专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一些问题。现在全国的高职高专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中职中专升级而来,这些高职高专办学时间不长,学院的很大工作精力在把学生招进学校,对于就业指导、就业能力的提升并没有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精细化的辅导。许多的高职高专学校由于建校时间多,系统的就业能力指导提升工作缺乏,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能力提升指导课成了国家政策、用人单位信息的提供会,成了创业指导的宣讲会。对只有3年在校时间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缺乏职业规划、职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一些高职高专虽然能够解决学生面试的常见问题,并没有将就业指导、就业能力、就业发展等形式结合,学生虽然能够走出去,但对于未来学生难以掌握。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心理咨询部门协调不够,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不够,即使有对应的老师,老师们大多忙于处理其它事物,无法深入实地进行一线调查,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有效引导。

2 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分析

高职高专的就业情况不仅仅反映的是学生能否寻找到工作岗位,还需是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可以说,新时期的就业情况是需要在对社会需求准确预测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合理的招生,进行对学生个人的认识、专业的培养,再通过合理指导以及宏观政策的把握,形成招生就业一体化。招生就业一体化,是对社会需求的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建立高职高专院校市场分析部门,调整专业和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而避免招生时热门,毕业时冷门的情况。缩小社会需要和高职高专技能人才需求质量之间的落差。具体如图1所示。

“高就业率”是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的主要表象。这种“高就业率”是停留在毕业能找到一份工作的范畴上。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寻找一份一般性工作看似容易,就业也好于本科生,是因为高职高专寻找的工作往往工资待遇较差,工作稳定性较差,并且可持续发展前景较差。高职高专出现的“高就业率”,更多是指在社会市场中的那些普通的工人岗位。这种岗位对于企业来说,缺乏不可替代性,不是不可或缺,大部分招工难的单位不需要复杂的专业技能,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上岗。缺乏专业性、专属性的岗位缺少职业发展前景,长远来说,不利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发展。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没有学位证,虽然是高等教育文凭的持有者,大多数从事的是一线蓝领工作。很多的岗位没有很高的技术门槛,高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中专毕业生也能胜任。还有一些属于次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无需高等教育就能够胜任。当然,不能排除一些只有高职高专文凭的毕业生能够很好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能够进入中高级阶层,工资高,福利好的毕业生还是少数。整体来说,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停留在表面的“高就业率”上,离“高就业质量”还有些距离。高职高专把就业率当成了终极目标,把在校教育变成了入职岗前培训,忽略了就业质量,学生未来的发展。

3 新时期提升高职院校毕业就业质量的策略分析

3.1 老师和学生共同从自身做起,提升就业能力

3.1.1 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校的高职学生和就业指导的老师大一就按照社会需求的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在校学生的生活实践需要老师的及时指导以及迅速反馈。做到不断的总结,分析不足,让职业生涯规划不再是形式,同时防止职业规划落空。

3.1.2 扎实学习理论并掌握技能。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有些高职高专的学生注重理论学习,而有些高职高专的学生注重进行实践、实训技能忽视了理论知识。前者进入岗位需要长时间适用,后者进入岗位后发展后劲缺乏。新时期的高职高专的学生要既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提升实践技能,提升职业技能,为以后的岗位打好工作基础,储备构建的完备的理论实践体系。

3.1.3 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学校时间是3年,比4年制本科生(5年制的本科)要短,高职高专的学社得珍惜各种就业机会,才能有可能寻找的满意的工作岗位。此时,需要学校给高职高专的学生构建合适的活动平台,在社会实践中分析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利用假期专任老师可以到相关企业指导学生,利用企业岗位的员工的实践之长弥补学校的不足,让相关实训教师能够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的时间把实践升华。同时,为了促进高质量的就业,高职高专还需利用社会资源开辟员工上升通道,完成自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3.1.4 合理安排岗前培训。要完成高职高专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还需要有完整的岗前培训。学校的岗前培训,主要给高职的学生提供后劲,把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引导成有内容,有认识的自我。同时,给高职高专的学生提供社会市场的需求特征,让企业和毕业生都能找到入职的合适点。

3.2 按照社会需求预测培养技能人才

3.2.1 理论教授与就业技能联合。高职高专的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想和本科生一起竞争中取得成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许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的岗位也和本科生差距很大。虽然有一些高职高专的学生的待遇和薪酬能够超过本科,但是毕竟是少数。高职高专在学校的教育需要和社会生产需要深入的结合,把技能型岗位落到学校实处。高职院校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展岗位分析,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做到3年内能够观测,观测毕业生的上升通道。同时,通过对毕业生的追踪,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防止学生3年后的技能不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3.2.2 就业指导体系不断完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普遍抽象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更适合把就业指导融入到实习,实训,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通过每学期的就业实训周进行集体协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锻炼,指导学生正确的自我推荐。专业就业指导老师通过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引导,让学生利用合理的理论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礼仪,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能够先学习这么重要的一课。

3.2.3 合理安排创业能力。进入21世纪之后,大学生创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部分,虽然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远远小于失败者(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成功案例也不多),但是还是有很多大学生会投入的创业的洪流中。于此同时,随着国家相关创业优惠政策的颁布,扶持创业也起着风向标的作用。高职高专院校也可以积极贯彻大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政策,依据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优化创业课程的开设,进行模拟创业实训,通过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创业教育,完善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评价。

3.3 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3.3.1 提供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服务。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就业教育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整个系统的完善不仅仅需要高职生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更离不开社会与政府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4,5]。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教师队伍质量的本身的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可以说,高职高专的老师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做到教学相长较为困难,更需要老师通过教学教育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通过过程导向型的任务让学生的理论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积极为走入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3.3.2 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高职高专的院校和相关企业比较的优势在与大量的老师具有特别强的理论。无论校内的实训室如何修建,还是和现场存在一些距离。现有的高职需要利用优势互补,院校的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进入企业来抵消学校实践的不足,培养出更合适社会需求的岗位。

同时,高职高专的院校依据自身的特色已经所在地区的优势,把校内外的资源整合,做到能让学生看到5年内的发展空间,实现批量式的高质量的就业。

3.4 促进就业考核导向的转变

高职高专的学生还存在一些生活困难的学生,院校应该通过合适的渠道联系单位,进行推荐;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加强辅导,帮助他们化解就业恐惧,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同时,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把高质量就业变为考核就业的方向。让高就业率变成高质量就业。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变成高职高专的优势[3,6]。

结束语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开办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发展的重点。本文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要依据市场需求实现招生就业一体化体系。同时,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分析,提出了新时提升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希望通过这些能为新时期的高职高专的就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磊.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指导探索[J].才智,2015(36):37-38.

[2]陈华勇.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浅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1(4):153-154.

[3]谢志远,余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27-129.

[4]李玉兰.高职生就业“难”在“满意度”[N].光明日报,2012-2-8.

[5]李红梅.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学生就业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200-201.

[6]姜宇国.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就业“后服务”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5(4):103-106.

猜你喜欢

就业教育就业质量策略分析
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环节的融合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对高等职业学校生存价值的思考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