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对策与建议
2016-04-23曾建民袁文凯
◆曾建民 袁文凯
(作者曾建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文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以城市为主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拉动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动力。而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目前,我省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发展瓶颈?如何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使其成为“互联网+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推动“三农”发展的巨大引擎。本文将简要分析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农村需要电商,电商正在农村崛起
(一)农村发展急需电商,农民增收离不开电商。近年来,在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淘宝村在湖北农村正悄然兴起,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商越来越多地服务于农业发展,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11年,随州市大学生罗圆回乡,与父亲一起创办了湖北品源食品有限公司,从事香菇、木耳出口贸易。从2013年开始,品源网上销售额从50万元增至1200万,3年暴增23倍。2014年11月18日,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与佰昌好批网上线,村民胡建军自建的网店,加入了电子商务的浪潮中,短短1个月,积压的花生油就销售一空。他说“现在只要东西质量好,就不愁销路了!”苏宁易购武汉市汉南综合服务站于2015年2月14日开业,推进了实体店与网店互相融合,实现了服务的无缝对接,开业当天营业额达10余万元。平日里,每天的营业额大约1万元左右。
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近年来发展迅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湖北省有50%左右的农民合作社建立了网店,有三分之一逐步开展线上线下商品销售。目前,电商已逐步成为农村、农民喜欢的新业态。
(二)具备了基础发展条件,农村电商业正在起跑。农村电商业正在跑步发展。一是具备了发展的良好基础,据湖北省商务厅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有26个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共发展农村网民467万人(本土务农村民,不含外出打工者);超过10万人从事农村电商业务;农村电商网络交易额达到89亿元,占全国农村网络交易额的2.52%,三项指标领先于中部其他各省。农副产品网络销售额近11亿元,同比增长了20%以上,工业加工品网络销售额8.1亿元,同比增长25%,农村旅游服务网络销售额5.2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社会就业37820人。目前,我省农产品电商已经形成了“两超(阿里系、京东系农产品电商)——多强(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电商)——小众(具有成长性的特色农产品电商)”的格局。二是农村小众电商遍地开花。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15个县市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试点县市,3万湖北“新农人”在淘宝上开店销售农产品,网上购物在农村日益流行,农村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三)政策大力支持,为农村电商拓展了发展空间。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5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中央财政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5月15日,商务部发布 “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力推互联网走进农村。7月4日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等11项重点行动,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上升到战略高度。
湖北省政府及职能部门重视农村电子商务的产业发展。湖北省商务厅、财政厅2015年5月颁发《湖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方案》;今年3月又实施 《湖北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解读近两年国家、湖北省政府制定的涉农政策、法规、规划及意见等可以发现,在顶层设计中,农村电商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明显增强,政府已把农村电商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正在通过农村电商推动农业革命。
二、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关键要突破瓶颈制约
(一)“最后一公里”服务缺失,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农村电商需要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及互联网络自上而下实现省、县、乡(镇)的互联互通,更需要得到购销及物流节点提供的服务。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是指商贸、供销、邮政等快递、大宗物流服务没有提供“进村入户”状况。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省的广大农村,不管是农民在网上购物,还是农民网销自己的农产品,大部分物流服务只到县城,只有中邮快递、园通快递及本地等少部分物流企业实施快递到乡镇,“进村入户”服务更是无法提供。由于缺乏完整的物流服务状况,给农村网购者带来很大不便,也消减了农民的购物欲望;“最后一公里”的缺失对网购网销的农民来说,大大增加了购销成本。要补齐这短板还有很长的要走。
(二)“运输难”与“难运输”,是制约农村电商的痛点。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主要显现在流通领域。首先,与电商购销平台配套的快递物流、交通物流通达难,特别是大宗商品、农产品与生产资料的送达上在村、组及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运输难”这一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其次,我省的农产品中,蔬菜、水果、水产品交易量占40以上,由于缺乏冷链物流运输车辆,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配送远远跟不上需求,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其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达到20%~30%,而这些农产品足可以供养大约1000多万人的生活。所以,解决生鲜“难运输”问题任重道远。
(三)网点分散与各自为营,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难点。相对城市电商来说,农村电商发展总体水平低,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网络资源浪费。目前,全省的农村电商主要由供销、商贸、交通及区域电商等为经营主体,各个系统的农村电商企业组织规模小、层次低,各自有网点,联合性差。如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商是农村电商的主体,2015年底全省农资配送中心253个,农资销售网店5463个,但县市以下网点分散、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同样存在。各个系统电商县城、乡镇网点重复分布,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布点难度比较大的乡、村都不愿意投入,这种状况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推进物流网络重构,整合网络资源,对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至关重要。
(四)缺乏专业电商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其一,农村缺乏电子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人才。尽管县乡的农村电商主要由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农民和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者和小部分高职技术人才回乡创业,但大部分农民年龄普遍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电子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二,农村留不住电商人才。据到湖北嘉鱼县调查时,一位农村电商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做电商需要思维活跃的年轻人,但招年轻人难,留住年轻人更难。在县城里聘用一个大学生每月工资2000元就有人愿意干,但是在农村开出3000元的工资也无人问津。”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的工作环境差,收入待遇偏低等原因很难留住人才。农村电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如何吸引高水平的电子商务人才、留住这些人才,是许多农村电商面临的挑战。
三、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延伸电商购销物流服务,实现商品“进村入户”。着力解决我省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从延伸与完善代理制两方面进行:一是延伸商贸、交通、供销、邮政等物流企业提供的快递、大宗商品物流服务。鼓励各个物流主体短期内“进村入户”,解决农村网购商品购销后的送达滞后问题,提升网购消费水平;解决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快速运输,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建立与完善健全快递物流通达代理服务,鼓励快递公司放开加盟和代理业务,通过加盟与代理乡镇的农村供销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服务社;村组的商品超市、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及小商品店等的方式,降低购销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
(二)创新服务与运输方式,努力化解“两难”问题。第一,推进农村商品物流快运新方式。应推广交通部门与各县(市)合作建立农村大宗商品交通物流快运的做法,即由交通部门县级货运中心与各县、乡镇建立集农村农产品货物集散、仓储服务、生产资料买卖、综合信息发布等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根据农村村、组农民的需求随时为其提供大宗商品的专门快送、快运,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与降低物流成本。第二,引进与扶持发展冷链物流。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一号店、亚马逊等生鲜电商为引进冷链物流的对象;各地政府应对区域新增冷链物流运输车辆实施高速公里免费,城市免收过桥费,这样可解决冷链物流车辆不足、增加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又解决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难运输”问题,对促进电商生鲜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三)“存量”与“增量”并举,推进区域城乡电商网络重构。第一,建立城乡一体化区域农村电商平台。区域政府通过投资建立统一商流、信息流、物流及交易的区域农村电商平台,促进城乡区域电商的一体化发展。第二,推进农村电商物流网络资源“存量”整合优化。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将县(市)以下区域原有的商贸、交通、供销、邮政等各个系统的物流服务网络和物流节点设施实施共享衔接,统一整合现有资源,现实资源的优化利用。第三,推进农村电商物流网络资源“增量”一体化建设。区域政府通过政策、投资及管理等手段对新增交通、配送中心、物流站等的布局进行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尚待加强的农村物流节点的延伸,构建形成区域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县(市)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站—村组电商物流配送点,形成多网合一,一站、点多用格局,促进农村电商快速、健康发展。
(四)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提高整体人才素质。首先,由区域政府职能部门牵头打造一个跨平台的农村电商教育孵化体系,将各类涉农专家、企业电商平台专家、数据分析专家等聚集在这一平台上,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生态圈,从前端入手,对有志于从事农村电商的中青年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对愿意留在农村建立电商企业的中、高技术人才,应给予2年免税的政策留下人才。其次,用政策输送和留住人才。政府应通过政策支持对高校网络信息、电子商务的毕业生采取“村官”选派形式到乡镇电商站工作2年,支教形式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到乡镇电商站工作2年,解决电商人才短缺问题;鼓励具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尤其是大型平台企业为农村电商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和共享大数据等,同时为农民、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供网上远程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