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56年夏季降水特征分析
2016-04-23张新龙胡桂杰
张新龙,魏 学,胡桂杰,李 超,安 娜
(赤峰市气象局,内蒙古赤峰 024000)
旱涝灾害是赤峰市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往往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赤峰市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水,而赤峰市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而掌握赤峰市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对了解、掌握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利用、防涝抗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本研究所用资料为赤峰市14个气象观测站的1959—2014年夏季的日、月降水资料;采用常规的统计分析、线性分析、M-K分析等分析方法,来分析赤峰市夏季降水的基本特征、变化趋势、特点。
2 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2.1 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赤峰市地处中纬度,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来源是江淮流域向北跃进到华北地区,雨带停滞在华北北部,这段时间正是赤峰市的雨季,是全年降水最集中的时段[1]。赤峰市各站夏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66%~79%,夏季平均降水量为全年的71%。利用赤峰市14个气象观测站的1959—2014年(6—8月)降水资料计算出各站夏季平均降水量并制图。由图1可知,赤峰市夏季各站平均降水量在240~330mm,平均降水量为276mm,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八里罕站,最小降水量出现在乌丹和天山站;空间分布呈现为由西南到东北呈逐级递减趋势,其中,中部、东部偏北地区夏季平均降水不足250mm,西部、中北部、中南部降水在250~280mm,偏南地区降水量在320mm以上,其余地区在280~300mm。
2.2 夏季降水时间分布特征
2.2.1 年际和年代变化特征 为了更好地分析赤峰市夏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变化,利用赤峰市逐年夏季平均降水量(图2)和降水累积距平绘图(图3)。从图2可以看出,赤峰市夏季逐年降水呈波动减少趋势变化,线性拟合递减率每10 a 10.9mm,但下降趋势不显著,没有通过信度检验。从图3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降水较多,70年代降水接近常年值,80年代降水相对较少,90年代降水高于常年,2000年以后较常年偏少,总体呈周期趋势变化。
2.2.2 月变化特征 赤峰市夏季月平均降水最多的为7月份(122mm),8月次之(82mm),6月最少(73mm),其中6月份呈波动增加趋势,线性拟合递增率每10 a 3.38mm(图4),7月和8月呈波动递减趋势,其线性拟合递减率分别为每10 a 5.84mm(图5)和 8.44mm(图6)。
2.3 突变特征分析
由于赤峰市夏季降水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为进一步分析特征,利用Mann-Kendall突变法对赤峰市1959—2014年夏季降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夏季降水没有明显的增多和减少趋势,变化比较复杂,突变特征不明显[3](图7)。
3 赤峰市暴雨分布特征
3.1 暴雨的空间分布特征
暴雨常常引发洪涝灾害,是赤峰地区主要的灾害之一,常常出现在夏季,为此研究赤峰市暴雨的时空变化有助于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根据暴雨的定义,24 h降水量≥50mm,且<100mm的降水称为暴雨,>100mm的称之为大暴雨[4]。从赤峰市14个气象观测站的1959-2014年的逐日资料来看,赤峰市出现暴雨共384次,出现大暴雨共30次,其中宝国吐站日降水量最大。根据赤峰市暴雨日数制作暴雨次数分布图,见图8。从图8可知,赤峰市暴雨日数在9(经棚)~41 d(林东),由西北向东南呈现逐级递增趋势。
3.2暴雨的时间分布特征
为了分析赤峰市暴雨出现的日期变化特征,绘制图9。由图9可知,赤峰市暴雨从7月上旬开始增多,暴雨次数7月下旬集中,之后开始减少,7月中旬和下旬暴雨站点次数占总次数的44%,是整个夏季暴雨点次最集中的时段。
4 结论
赤峰市降水空间呈现为由西南到东北递减趋势;时间上降水呈现波动减少趋势,总体呈周期变化,其中,20世纪60年代降水较多,70-80年代中期降水偏少,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降水相对较多,2000年以后较常年偏少。赤峰市暴雨空间呈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级递增趋势,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7月底。
参考文献:
[1]乌力吉,杨文义,李俊有,等.赤峰市主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36-37.
[2]孙凤华,袁 健.辽宁省近50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J].气象,2004,30(6):32-34.
[3]李广霞.辽宁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31(2):31-34.
[4]孟 菲,康建成,王甜甜,等.上海市近百年来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