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个月气排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体质健康的影响*

2016-04-23李荣娟周慧敏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

李荣娟,韦 霞,朱 欢,李 峰,周慧敏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广西 崇左 532200;2.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体育系,湖北 恩施 445000)



6个月气排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体质健康的影响*

李荣娟1,韦霞1,朱欢1,李峰1,周慧敏2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广西 崇左532200;2.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体育系,湖北 恩施445000)

摘要:探讨6个月气排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体质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绝经后妇女生命质量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简单且易养成运动习惯的运动项目;定制受试者入选标准,经过筛选选取31名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气排球运动干预,并通过系统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监测对气排球运动的健身效果进行评定,运动干预前后各指标分别测试1次;受试者在运动干预后脂肪率、反应时较实验前明显下降,而骨骼肌/体重、握力及肺活量与实验前相比则明显提高,其他指标虽有改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长期的气排球运动能较好的改善绝经后妇女的体质健康,应予以推广;但较佳的运动干预时间的选定仍需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气排球运动;绝经后妇女;体质健康

45岁以后大部分女性将会进入一个较为特殊的生理阶段,即绝经期。这一时期大部分女性生理机能及心理健康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器官功能下降、肌肉力量下降、骨质疏松及抑郁、焦虑不安等,这些变化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命质量,而如何提高绝经后妇女生命质量及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与传统的药物疗法相比,规律性的体育运动不失为一种较佳的选择。但传统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步行、操类等)由于枯燥、娱乐性不强、场地有限等不利之处不易使运动者长期坚持。作为广西第三张明信片,气排球运动由于技术要求低、难度小、趣味性强、健身价值高等特点极易适合中老年人运动。基于此,本研究选取31名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气排球运动干预,并通过系统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心理指标的综合监测对气排球运动的健身效果进行评定,以期为当前背景下提高绝经后妇女生命质量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运动途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及基本情况

本实验研究从广西崇左市市机关、企事业工作性质的健康人群中自愿征集到108名绝经后妇女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入选者符合以下标准:(1)自愿原则:所有入选的受试者必须都是在明白本次实验目的后自愿加入到研究群体,并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2)年龄为46~65岁之间,且均为绝经后的女性,并愿意加入气排球俱乐部并按时参加训练;(3)无运动习惯,工作性质为脑力劳动者,且身心都较为健康,无老年痴呆症、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及血压正常等;(4)无运动禁忌症;(5)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初中以上),具有自理、基本的视听及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能按要求按质按量完成相关问卷调查及相关测试。根据入选条件,组建筛选过程剔除了年龄不符、有过系统性运动练习、血压过高、有过外伤史不适宜长期坚持运动的人员。最终符合条件者48人,到实验结束后,有17名实验者因故退出训练和实验测试,故最后取得有效数据人数为31人,其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2具体运动方案

(1)运动项目:以气排球练习为主(基本技术练习及比赛为主要运动形式),并根据受试者的意愿穿插其他一定的操类、慢跑等有氧运动等;(2)运动强度:在实验开始前对所有的受试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与运动能力测试,确保受试者可承受一定的运动强度。本次实验受试者心率控制在110-135次/min之间(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安排专人使用心率监控仪器(表)对受试者进行心率监控(抽查);(3)运动时间:每天晚上19∶00-20∶30训练,每周运动5次,共持续6个月。具体包括10min的热身运动(由教练带领进行统一练习),70min的正式训练时间及10min的整理活动;(4)注意事项:一是运动开始前受试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运动中出现肌肉损伤;二是所有患者运动时都要穿运动鞋或统一购买相同款式的鞋;三是气排球运动选择在室内(校室内体育馆),且地面铺有地胶;四是整个运动过程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监督及应对突发情况。

1.3测试指标及测试仪器

1.3.1生理指标

1.3.1.1身体形态指标

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骨骼肌含量(瘦体重),其中身高、体重测试时受试者赤脚,背靠测量仪,脚跟并拢,脚后跟、臀、肩、头呈一直线,水平测量;身体成分使用韩国产INBODY 3.0测试, 测试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内脂肪率、骨骼肌含量及衍生指标骨骼肌/体重比。

1.3.1.2身体素质及机能指标

主要包括心率、血压、肺活量、骨密度、握力、背力、腿部力量、反应时、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腿站立;其中骨密度使用Omnisense 7000S 成人型骨强度仪测试,测试右手桡骨远端骨质中SOS(超声传导速度,m/s)值、T值、Z值。T值为与正常的年轻成年人群平均值比较得出骨密度相对值,Z值为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值比较得出骨强度相对值。T值>﹣1表示骨质密度为健康范围,﹣2.50为健康;身体素质指标采用成人GMCS-Ⅱ型体质测试系统进行力量的测定,电子握力计测定右手握力,电子背力计测定背力和双腿腿部力量。

1.3.2血脂指标

主要包括空腹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

1.4数据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和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为配对样本 t检验,以P <0 .05 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标准, 以P <0 .01 作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标准。

2结果

2.1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机体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2.1.1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各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

经过6个月的气排球运动后,受试者各身体形态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其中体内脂肪率显著下降(P<0.05),骨骼肌/体重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较运动干预前均无显著下降(P>0.05),表2。

表2 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各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

*P<0.05、**P<0.05VS对照组;

2.1.2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各身体素质及机能指标的变化

经过6个月的气排球运动后,受试者各体质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其中反应时显著下降(P<0.05),肺活量、握力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较运动干预前均无显著下降(P>0.05),表3、4。

表3  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体质指标的变化

*P<0.05、**P<0.01 VS对照组;

表4  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骨密度相关指标的变化

2.2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血脂的变化

经过6个月的气排球运动后,受试者各血脂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较运动干预前无显著下降(P>0.05),表5。

表5 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各血液指标的变化(mmol/L)的变化

3讨论与分析

3.16个月气排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生理指标的影响

3.1.16个月气排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身体形态的影响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器官的外部结构、形态、体型及姿态等,其不仅是中老年人形体美学的重要评价体系之一,且与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如过度的肥胖易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而骨骼肌的丢失又可引起机体肌肉疼痛等[1]。评价中老年人形态结构主要指标有身高、体重、脂肪及BMI(身体质量指数)等,尤其BMI是反映人体充实度、脂肪率及肥胖程度的关键指标。许多研究表明长期从事规律性体育运动可使运动者体形发生适应性塑变,降低运动者脂肪含量及使瘦体重增加。郭吟等人通过研究发现,长期规律性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肥胖老年人身体形态结构及脂肪率[2]。许晓峰等人研究也发现,长期进行耐力性运动项目游泳可明显老年人BMI指数,对预防肥胖、改善身体健康程度有着积极作用[3]。关于长期进行规律性的有氧运动的减脂机制是有氧运动可使机体肾上腺受体敏感度增加、肾上腺素抗脂解作用减弱,从而提高人体基础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的脂肪酶的活性,提高脂肪的功能比例,同时可的松及生长素长时间升高对加强脂解作用可能也有一定作用[4-8]。

可见,长时间的有氧耐力运动对改善形态结构及BMI指数有着积极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运动效果更佳。李志敢通过研究发现,与传统有氧运动(键步走、八段锦等)相比有氧运动结合力量练习对改善老年人身体形态结构、降低机体脂肪量效果更佳,同时还可使肌肉力量增强[9]。邓士琳通过研究也认为,为了达到全面的健身效果,完整的运动处方应包括有氧耐力练习、抗阻力量训练及伸展性柔韧性练习[10]。此外国外学者研究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能够显著提升不同人群的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身体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降低动脉血压、降低空腹血糖、降低胰岛素、提升脂肪氧化率[11-15]。相比于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更以坚持,传统运动减肥即健身方法采用的长时间中等强度的持续运动方案,但类似方案中运动方式单调、运动时间过长等不利因素经常导致普通人群难以坚持[16]。Bartlett等在研究中使用“体力活动享受感知等级表”对受试者HIT(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后的愉快感分别进行测试后发现,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训练后受试者的愉快感要高于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且依据主观感觉体力量表的测试结果,训练结束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受试者主观体力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受试者,说明相比于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训练,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训练方案可能更有利于锻炼的长期性[17]。关于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减重减脂的机制,研究认为可能和较高运动强度后机体过氧耗量处于较高水平有关,较高的过氧耗量水平有利于提高游离脂肪酸的代谢水平,动员脂肪代谢[18]。

在本研究中,受试者经过6个月的气排球运动后身体形态发生了一定的改善,其中上臂皮脂厚度、体内脂肪率较运动前明显降低,同时骨骼肌含量也有所升高。分析其原因如下:一是气排球虽然是一种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但在比赛中仍对力量素质起着一定的塑造作用。首先相比于传统的硬排运动,气排球运动强度明显降低,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者大多处于一种有氧状态,且一次气排球运动时间一般在60min~120min之间,而当进行20min以上的中小强度运动时机体便开始动员脂肪供能,故受试者经过长期的气排球运动后受试者脂肪率明显下降;二是虽然在气排球运动中运动者多处于有氧状态,但气排球运动中的发球、扣球等动作又需要一定的爆发力及力量素质,而长期的力量训练可使骨骼肌形态结构发生一定的适应性变化,故肌肉纤维增粗、肌纤维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及骨骼肌肌束膜和肌内膜增厚、肌腱、韧带增粗等[19]。此外骨骼肌中肌红蛋白、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及肌糖原等化学成分的改变对提高骨骼肌的机能也有着重要意义。经过长期运动后受试者肌肉纤形态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导致受试者骨骼肌含量的增加,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较为符合。孙艳秋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老年人通过12周的气排球运动后体重、脂肪量及BMI(身体质量指数)明显降低,但骨骼肌含量变化不大[20]。同时董能研究也发现,老年人进行16周的气排球运动后体重、皮脂厚度(尤其是上臂)明显降低,且腰围、臀围也明显减小[21]。

3.1.26个月气排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身体素质及机能指标的影响

身体素质及身体机能作为评价人体体质状况的两大体系,是决定机体运动能力与健康程度的关键指标。基于多种因素,人到了中年以后(尤其是女性)运动频率将逐渐减少,导致机体机能及运动能力的下降。加之绝经后身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往往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虽然人到了中老年以后身体机能塑造性有限,但适量的规律性体育运动仍可使机体结构与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费加明等人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经过12周的规律性有氧运动后心率、肺活量、握力等指标的基线值与实验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改善[22]。而于贵身研究发现长期气排球运动可使老年人肌肉力量、反应时及心肺功能明显提高[23]。可见,尽管中老人身体机能处在不再退化的过程中,但适量的规律性运动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种因年龄及生理功能改变所导致的机能退化。

在本研究中经过6个月的气排球运动后受试者体质状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反应时、握力、肺活量与运动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经过气排球运动后受试者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到了中老年后,随着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尤其是神经系统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器官功能的退化往往导致机体反应较为迟钝,在完成动作时明显减慢,若反应速度进一步减慢则可能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而气排球运动却能较好提高运动者的反应速度[23-24]。无论是硬排或是气排,瞬息万变的赛场变化需要运动者高度的精神注意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也需要运动者具有较快的反应能力,以便准确的作出回击动作,这些无疑都对提高运动者反应时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其中的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长期从事气排球运动提高了大脑皮质机能的可塑性及灵活性,增加了皮质储存的信息、完善了皮质分化机能,使机体提取信息和反馈的速度加快,进而使机体的预见性增强。

经过运动后受试者握力水平也明显增加,而背力、腿部力量却改变有限,这与气排球运动的专项特点有关。虽然经过运动后受试者骨骼肌含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气排球运动中上肢的发力占据了主要的动力作用,所以受试者上肢力量(握力)较实验前明显提高,而背力、腿部力量等提高幅度较为有限。而于贵身研究发现老年人经过长期的气排球运动后握力、背力及腿部力量都可发生明显的变化[23],笔者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受试者年龄差异所导致的。

此外经过运动后受试者肺活量较实验前也有显著的提高,而安静时的心率也有一定程度下降,表明受试者的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与既往研究的结果较为一致[25-26]。相比于硬排运动,气排球运动中机体大多处于一种有氧状态,而长期的有氧运动可使心肌系统的初长度增加,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心储备能力增强。同时长期的有氧运动可提高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效率、肺泡的弹性、通透性及呼吸肌的收缩力量,进而使肺通气量及肺活量提高[26-27]。但在本研究中受试者运动后骨密度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与Rock-well等人研究结果较为相符。Rock-well等人研究发现绝经期妇女进行肌肉耐力训练后后腰部的骨密度并没有改善,甚至降低3.89%[28]。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无负重运动并不能有效的改善人体的骨密度,甚至会使运动者骨密度下降[29]。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的形成,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同时体脂含量、瘦体重有关,瘦体重越大,其对骨骼产生的机械力越大,那么骨骼承受的应力就越大,对骨骼产生的刺激越大[30-34]。Danz等人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进行体育运动可降低骨密度的丢失速率[35]。而Lane等人研究则发现耐力训练可使女性骨密度增加约4%[36]。可见目前对于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争议,其可能与运动方式、负荷量及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而本研究中受试者骨密度没有出现意义水平上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本次运动干预时间造成的。有研究认为,骨的重建至少需要持续4~6个月,运动干预引起骨量在生理上显著增加, 必须有1年以上的时间[37]。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延长运动干预时间。

3.26个月气排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于身体机能的退行性变化(血管弹性降低、硬度增加)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高血脂等,而绝经后妇女发生血脂异常的概率将大大增加,而适量的体育运动可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率。Cauley等人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经过长时间规律性有氧运动后HDL明显升高[38]。同时Fahman研究也发现,绝经后老年妇女进行10周抗阻练习后HDL明显升高,而TC、TG、LDL明显降低[39]。而Boyden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经过5个月的抗组训练后LDL下降0.36mmol/L[40]。在本研究中经过6个月的气排球运动后受试者各血液指标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明长期的气排球运动对改善绝经后妇女血脂水平有着积极作用。

运动引起机体血脂变化的生理学机制主要有:一是长期的运动可提高脂蛋白酶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改善脂质代谢,减少脂类过氧化代谢物质,同时脂蛋白酶还能促进LDL向HDL转化;二是长期的运动提高了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胺转移酶的活性,此酶可促进HDL水平的提高;三是长期的运动可改善机体微循环功能,提高微循环内皮依赖式舒张能力,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降低血流阻力、血细胞聚集程度及血液粘度。

参考文献:

[1] 杨光,白翠瑾,黄学诚.中日老年群体体质的差异性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1):56-58

[2] 郭吟,肖焕禹,王业玲.运动干预对肥胖老年女性身体形态和血脂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42-45

[3] 许晓峰,李世森,邱建勇.游泳运动对老年人身体形态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30-1532

[4] Coggan AR, Raguso CA, Gaetaldeli A,et al.Fat metabolism during high-intensity exercise in endurance-trained and untrained men[J].metabolism,2000,49(1):122-128

[5] Amati F, Dube JJ, Alvarez-Carnero E, etal.Steletel musle triglycerides,diacylglyc-erols,and ceramides insulin resistance:another paradox in endurance-trained athle-tes? [J].Diabetes,2011,60(10):2588-2591

[6] De Glisezinski I,Crampes F,Harant I,et al.Endurance tranining changes in lipoly-ticresponsiveness of obese adipose tissue[J]. Am J Physiol 1998,275(6pt1):E951-956

[7] Stichv, De Glisezinski I,Galitzky J,etal. Endurance tranining increases the beta-a-drenergic lipolytic response in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in obese subject[J]. Int J Ob-es 1999,23(4):374-381

[8] De Glisezinski I, Marion-catard F,Crampes F, etal.Lack of alpha2-adrenergic an- tilipolytic effect during exercise in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of trained men[J].J Appl Physiol,2001,91(4):1760-1765

[9] 李志敢.不同锻炼方式对男性老年人身体形态结构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76-79

[10]邓士琳,叶灵子.健身运动处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与要背部疼痛的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5):953-958

[11]Metcalfe R S, Babraj J A, Fawkner S G, et al. Towards the minimal amount for improving metmetabolic health: beneficial effects of reduced-exertion high-intens- ity interval training[J].Eur J Appl Physiol, 2012, 112(7):2767-2775

[12]Trapp E G, Chisholm D J, Freund J, et al. The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

nt exercise training on fat loss and fasting insulin levels of young women[J].Int J Obes (Lond), 2008, 32(4):684-691

[13]Ciolac E G, Bocchi E A, Bortolotto L A, et al.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vs. moderate exercise on hemodynamic, metabolic and neuro-hum oral abnormalities of young normotensive women at high familial risk for hypert- ension[J].Hypertens Res, 2010, 33(8):836-843

[14]Nybo L, Sundstrup E, Jakobsen M D, et al. High-intensity training versus traditio- nal exerciseintervention for promoting health[J].Med Sci Sports Exerc, 2010, 42(10):1951-1958

[15]Hood M S, Little J P, Tarnopolsky M A, et al. Low-volume interval training imp- rove muscle o oxidative capacity in sedentary adults[J].Med Sci Sports Exerc,2011, 43(10):1849-1856

[16]Tsekouras Y E, Magkos F, Kellas Y, et al. High-intensity interval aerobic training reduces hepatic 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triglyceride secretion rate in men [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08, 295(4):E851-858

[17]王京京. 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肥胖女性腹部脂肪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18]Bartlett J D, Close G L, MacLaren D P, et al. High-intensity interval running is p-erceived to be more enjoyable than 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exercise:imp- lications for exercise adherence[J].J Sports Sci, 2011, 29(6):547-553

[19]李世昌.运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07

[20]孙艳秋,吴悦.气排球运动对老年人体成分及脂代谢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7):74-77

[21]董能.气排球运动对老年人体质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2]费加明.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体育科研,2014,35(6):7 -11

[23]于贵身.气排球运动对老年人主要生理指标的贡献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40(1):168-170

[24]傅浩坚.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28- 136

[25]Duncan GE, Anton SD, Sydeman SJ, et al. Prescrbing exsrcise at varied leveal ofintensity and frequency:a randonmized[J].Arch Intern Med,2005,165(20):2362-2369

[26]邓士琳,叶灵子.健身运动处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与要背部疼痛的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5):953-958

[27]李世昌.运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44

[28]Rockwell JC, Sorensen AM, Baker S,et al.Weight training decreases vertebral bo- Ne density in premen opausal women:a prospective study[J].J Cilin Endocrinol Med, 1990:71

[29]金绪忠.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进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3(4):42

[30]何成奇,熊恩富,熊素芳,等.骨折疏松症的运动防治[J].国外医学:物理学与康复 医学分册,2000,20(1):7-9

[31]Janr, Rejd , Lindsayd,er al.Fatmass in animportant determ intant of whole body b-one density in prem enoparsal women but not in men[J] .J Cilin Endocrinol Med,2002,5:779-782

[32]Douchi T, Kuwahata R,Matsuo T,et al.Relative contruibution of lean and fat mass component to bonem in eral density immaless[J] .J Bone Miner Metab,2003,21(1):17-21

[33]Rayramoglu M,Sozay S, Karatas M,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uscle strength and bonem ineral density of three body regions in seden tary postm enopausal wo-men[J] .Rheumatol Int 2005,25(7):513-517

[34]谭思洁,曹立全,陈文政.青年女性肌力、身体成分与骨密度关联性的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0):903-907

[35]Danz AM, Zittermann A, Schiedemaier U, et al.The effects of a specific strength development exercise on bone density in postmennopausal woman[J].Woman H- ealth,1987,7(6):701-702

[36]Lane NE,Bloch VA, Jones HH,et al.Long-distance running bone desity and oste-oar-thritis[J]. JAMA,1986,255(9):1147-1151

[37]沈华.不同形式的健身运动和体成分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2):71-74

[38]Cauley GL, La Porte PE, Sandler RB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physical activity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 in cholesterol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J Chron Dis, 1986,39(9):687

[39]Fahman MM, Boardley D, Lambert CP et al. Effects of endurance training and r- esistance on plasma lipoprotein profiles in elderly women[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2(57)2:B54

[40]Boyden TW, Pamenter RM, Going SB et al.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is assoc-iated in serum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in premenopausal women [J].Arch Intern Med 1993,153(1):97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ix Months of Balloon Volleyball Exercise on Physical Health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LI Rong-juan1,WEI Xia1,ZHU Huan1,LI Feng1,ZHOU Hui-min2

(1.Health and P.E Department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532200,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technical college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Enshi 44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ng the effect of six months of balloon volleyball exercise for postmenopausal women quality of life, so as to providing a 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sport for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the inclusion criteria, 31 postmenopausal women were selected, and the postmenopausal women were intervened by six months of balloon volleyball exercise. The intervention were assessed by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system, and all indices were test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exercise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six months of balloon volleyball exercise, the fat ratio and reaction time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experiment. At the same time, skeletal muscle / body weight, grip strength and lung capac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though other indicators chang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Six months of balloon volleyball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postmenopausal women's physical health, and it should be targeted to promote, but selected preferred time exercise intervention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

Key words:Balloon volleyball exercise; Postmenopausal women; Physic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2-0108-05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D2014144

作者简介:李荣娟(1970-),女,广西蒙山县人

收稿日期:2016-02-28

研究方向:体质与健康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
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及对策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视阈下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效果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大课堂观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