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系统建构

2016-04-23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论模型评价体系

罗 潇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 广东 中山528402)



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系统建构

罗潇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 广东 中山528402)

摘要:建构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是推动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采用专家调查权重、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概念、基本功能、建构原则以及建构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和目标模式,并确立了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关键词: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系统建构;理论模型

纵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我们可以看到诸如综合国力指数、城市现代化指数、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国民生活幸福指数等评价体系,这些评价指标体系业已发展到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其合理性的程度。然而,迄今为止,国际上从未有过公认的“体育强国”的评价标准,也没有相应的评价组织[1],更没有科学和量化的群众体育强国的评价体系。

虽然国外有一些民间组织机构和专家学者们对体育强国进行评判。譬如,世界知名体育咨询公司汉威士根据当年世界重大赛事的金牌数和奖牌数进行体育强国排名。世界著名体育排名机构Tarik’s筛选了十项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重大团体赛事,并以各国比赛所取得的成绩为依据进行综合打分,最后以总分列居前几位的国家为体育强国。澳大利亚学者福赛斯提出了按单位奖牌的人口数量进行体育强国排名。国外学者Close, Askew and Xu认为体育强国应根据奥运会金牌榜进行排名。无论是国外民间组织机构、专家学者还是国内学者的研究视域均局限于一些零散的观点而缺乏理论深度。

此外,国内学者邱雪[2]、齐立斌[3]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创建了体育强国的评价体系。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条件与结果理论模型为视域,全面系统地对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进行了建构,旨在为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提供科学指导。

1研究方法

1.1专家调查权重法

本文所指的专家调查权重法主要依据德尔菲法的基本原理[2]。甄选群众体育研究领域的各方面的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专家共计186位,整合各方面专家的经验和智慧,采用独立填表确立权重系数的形式,然后对各个专家所选取的权重系数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处理,最后确立各级指标权重系数的方法。

1.2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访谈、集体座谈、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听取相关专家对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建构的原则、理论模型、目标模式以及评价指标的筛选等的建议和意见,为研究提供必要支持。

1.3数理统计法

对专家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到了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及其权重的统计学结论。

2研究结果

2.1群众体育强国的概述

群众体育强国中所提到的群众泛指一个国家中的所有公民,因此,在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是群众体育强国时,就必须对这个国家的公民参与体育的普及率,即每一个公民参与体育的水平进行量化评估,比如说体育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就是一个反映公民参与体育普及率的最为重要指标之一。事实上,目前国际上对群众体育强国相关评价指标的确定并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和评价方式。以判定群众体育强国的最主要的指标体育人口为例,各国在评价体育人口这一指标上尚未达成共识,不同国家之间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差异较大,即便是在国内学者们对体育人口的评价标准也存在不少争议。正因为国际上尚未建立统一的群众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加之,我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但土地却十分有限,因而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场馆数量等与土地相关的群众体育指标上是难以达到群众体育强国标准的。由此可见,科学、客观、全面、合理、有针对性地确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群众体育强国的评价指标就显得非常必要而迫切了。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群众体育强国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群众体育方面发展水平的高度和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是指一个国家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世界一流或前列水平。这些主要指标包括了体育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国民体质合格率、人均体育经费投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场馆数、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数等。群众体育强国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群众体育组织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化水平高;(2)群众体育意识普遍增强,体育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3)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体育发达国家水平;(4)体育场馆的人均所占面积和质量达到较高水平;(5)群众体育科技含量高;(6)群众体育消费水平和健身产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7)群众体育文化产业化水平。

2.2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内涵

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是一套能够反映群众体育强国的总体目标和基本特征,且具有内在关联、起互补作用的指标集合体,它是群众体育强国整体状况的客观现实的反映。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涉及的内容包括群众体育组织、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群众体育教育、群众体育科技、群众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分别可以通过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群众体育生活化程度、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群众体育科学化程度、群众体育的产业化程度及群众体育文化发展程度等6项发展目标来实现评价。

2.3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系统建构

社会指标理论认为,“建立社会评价体系需同时满足的三个必备条件:一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统一理论模型,二是具有明确指向性的目标模式,三是应有的指标类型[4]。”由此可见,要系统建构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必须优先解决上述三个条件问题,即提出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

2.3.1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理论模型的确立

社会指标理论认为,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5],其前提条件是建立对整个指标体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统一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该理论模型将那些凭直觉、经验而直接感受、零散的指标统帅起来。由此可见,要为我国建构科学的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理论模型,然后,在理论模型的引导下,筛选、甄别、串联、搭建起科学合理的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

为了建立一个理想的理论模型,笔者基于群众体育强国的内涵结合我国群众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容体系进行评价,提出了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6个基本方向(目标),即群众体育生活化程度、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群众体育科学化程度、群众体育的产业化程度及群众体育文化发展程度;基于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6个基本要素,研究提出了我国群众体育强国建设需要重点投入的6个主要领域,即群众体育组织、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群众体育教育、群众体育科技、群众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条件与结果”模型(见图1)。所谓条件,就是政府为推动群众体育强国建设所投入的所有人力、物力、财力等。所谓结果,就是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即由于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群众体育生活化程度、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群众体育科学化程度、群众体育产业发展程度和群众体育文化发展程度等变化的结果。

群众体育生活化程度越高表明群众体育生活质量水平越高。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越高表明群众体育组织保障越健全。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越高表明群众体育社会参与水平越高。群众体育科学化程度越高表明群众体育科教实力越强。群众体育产业发展程度越高表明群众体育健身产业水平越高。群众体育文化发展程度越高表明群众体育文化影响力越大。

图1 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条件与结果模型

2.3.2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目标模式的确立

要确立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目标模式,必先弄清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目标导向。回顾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目标建立的历史进程,历经了以下两个主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是强身健体增强人民体质,是为建设和保卫祖国所服务的;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至今,这一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总目标,是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滞后的矛盾。2002年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全面健身体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谢幕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了进一步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讲话,它指出“体育是人民的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激发的群众体育热情保持下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人民健身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6]。”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胡锦涛主席的讲话无疑给群众体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根据建国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经验结合世界群众体育强国的发展思路和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群众体育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应该是2020年基本建成群众体育强国的工作体系和业务构架,全面提升群众体育的“六化”水平,即群众体育生活化程度、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群众体育科学化程度、群众体育文化发展程度及群众体育的产业化程度。由此,全面完成群众体育的“六化”建设,就成了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目标指向。

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目标模式就是以群众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指向为评价体系设计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围绕我国群众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评价体系设计的模式,其实质上就是为了全面提升群众体育的“六化”水平。

2.3.3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2.3.3.1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指标的经验性初选

为了尽可能科学、合理地筛选我国群众体育强国的评价指标,笔者依据社会发展指标、群众体育强国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及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和目标模式,参考借鉴了国内外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群众体育强国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经验性筛选,形成了用于第一轮专家咨询的9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 30个三级指标经验性初选的评价指标体系。

2.3.3.2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指标的专家咨询与筛选

2011年6月-2011年8月,笔者通过电话、面对面、E-mail等多种形式对部分省级及市级体育局主管群众体育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交流和咨询,认真听取并记录了他们对完善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经验性筛选指标集的意见和建议,并依据经验性初选“一般以比确定的入选指标多50%至一倍的指标组成预选指标集”的要求[7],形成了包括9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和66三级指标构成的专家咨询性评价指标集。随后,笔者将此指标集编制成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并随机选择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了第一轮的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涵盖了18个省级体育局群体司。遵循多数原则,保留认同率大于或等于60%的调查结果评价指标,剔除低于60%的调查结果评价指标。笔者根据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创建原则,同类性合并处理和适度调整了上述专家咨询性评价指标集中的各级指标,最终形成了用于第二轮专家筛选的,由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第一轮专家筛选评价指标集。

表1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览

2011年9月,笔者结合专家推荐权重,将第一轮专家筛选评价指标集编制成李克特四点量表式问卷,随后进行了第二轮专家筛选。选取186位专家对象,包括农村体育、学校体育、妇女体育、民族体育等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教授及群众体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共发放问卷186份,收回186份,有效问卷186份。为了更合理、更科学地筛选出指标,笔者采用SPSS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加权和相关分析处理。保留同时满足下一级指标与上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r>0.6,且相关系数呈显著性差异(p<0.01)的数据;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则将其剔除。调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相关系数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在所有指标中,r>0.9的有37个,0.9>r>0.8的有24个,0.6

2.3.3.3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立

为了确定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指标的权重,笔者首先采用专家调查权重法确立了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该方法主要依据德尔菲法的原理,选择群众体育研究领域的体育专家,采用独立填表确立权重的形式,然后将他们所选取的权重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归一化处理,最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2)。具体步骤:(1)确定取值范围和权重跃值。权重跃值是指假定相邻权重之间的差异幅度。根据研究需要,在咨询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取值范围为[1,5],权重跃值为0.25;(2)编制权重系数专家选取表及选取的相关说明;(3)聘请专家独立填写权重系数专家选取表;(4)对专家的选取结果进行加权平均方法处理;(5)确立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对权重系数结果进行检验。

然后,笔者采用专家问卷调查与五点评分相结合的方法来确立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3)。具体步骤:第一步,将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二级、三级指标编制成专家问卷调查表,然后向专家发放问卷,专家根据经验判断结合五点评分的方法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的给予赋值评分;第二步,回收专家问卷调查表,并计算每一项指标的得分之和;第三步,根据每一项指标的得分之和,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得分总和;第四步,通过归一化处理来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第五步,对所得的权重系数进行检验。

表2 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一级指标权重一览

2.3.3.4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实施符合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群众体育强国评价的基本步骤与方法:①明确评价的目的。明确评价的目的是实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工作迈出的第一步,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由谁评价、怎样评价、评价什么等问题;②阐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确定评价体系,根据评价对象的各个因素制定相关的评价内容与标准;③设计评价工具和甄选评价方法。根据已确立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设计相关的评价工具。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选择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这是由于体育强国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如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那么, 我们只有选择客观赋权评价法,而该法是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的,这就会对构造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造成困难,而因子分析法则可以规避这一问题。具体操作方法:第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的计算公式 第二,确立因子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来确定主因子。第三,因子旋转。因子旋转是使每一个变量尽可能少的因子上有更高的载荷。第四,计算因子值。最后,计算群众体育强国的综合得分;④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在对被评价对象的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走访调研等基础上,收集和梳理各方面资料并对评价结论进行分析诊断和总体评判;⑤信息反馈和评价质量分析。对反馈的数据结论进行信、效度检验;⑥评价内容和标准的修订。明确改进评价内容和标准的要点并制定修订计划。

表3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一览

参考文献:

[1] 徐本力. 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93-98

[2] 邱雪.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创建[J]. 中国体育科技,2010(1):10-14

[3] 齐立斌. “体育强国”战略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1):73-77

[4] 董临萍. 工作分析与设计 [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47

[5] 郑杭生,李强,李路路. 社会指标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78-80

[6]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7

[7] 董新光,晓敏,丁鹏,等. 农村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7,27(10):51-52

[8] 韩玉敏,郝秀芬,王军,等.新编社会学辞典[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94

[9]楼兰萍,虞力宏.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596

[10] 李生民,王波,祝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9):85-88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Mass Sport power in China

LUO Xiao

(Zhongshan College, Univeris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528402,China)

Abstract: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mass sport is the key element to impl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 sport power. By mainly using the methods of expert survey, expert interview and statistic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ncept, the basic fun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mass sport power evalu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condition. It submits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arget model of mass sport power, evaluation system, and definitely set the mass sport powe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ts weight.

Key words:mass sport power; evaluation system; system construction; theoretical model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2-0027-05

作者简介:罗潇(1982-),女,湖北武汉人,讲师,本科

收稿日期:2016-01-16

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及高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理论模型评价体系
间接技术进步效应的获得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老年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构建和验证
如何构建中美两国大学的国际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