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乡镇林业站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6-04-22万泉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福州350003

自然保护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林业站福建省存在问题

万泉(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福建福州 350003)



福建省乡镇林业站建设现状及对策

万泉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从全省乡镇林业站设置、人员、管理及标准化、服务平台、队伍培训、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介绍分析了福建省林业站建设与管理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员配备不足、队伍结构失衡,林业站的管理体系尚未理顺,公用经费普遍短缺、难以承担艰巨繁重任务,乡镇管理林业站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撤销兼并林业站的现象依然存在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核定人员编制、完善机构设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招人机制、提高人员待遇和职称评聘倾斜等对策措施,为编制《福建省林业工作站“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福建省;林业站;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乡镇林业工作站(以下简称林业站)是国家设置在乡镇唯一的林业综合管理和执法机构,具有政策宣传、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六大职能和作用,是林业政策的宣传站、资源的管理站、科技的推广站、产业的服务站,是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上有千条线,下引一根针,乡镇林业站职能履行状况与服务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各项林业工作执行与落实的成效,也关系到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

林改后,福建省大部分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各家各户,形成了森林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乡镇林业站面临的工作也从以面向村集体为主转变成以面向千家万户老百姓为主,服务对象增多,范围扩大,任务加重,工作难度也随着增大。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镇林业站的建设和管理,以适应现代林业建设对乡镇林业站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基层林业站在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是摆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林业工作者面前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福建省林业站建设与管理现状

1.1基本情况

福建省乡镇林业站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林业站队伍得到逐步壮大。据统计,目前全省乡镇林业站(含片区林业站)总数达905个,其中20个片区林业站(管理两个以上乡镇)共计管理58个乡镇,林业站实际覆盖的乡镇达到943个,占全省涉及林地乡镇总数的80.6 %,基本做到凡有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任务的地方,都在乡镇设立林业站。其中,有676个乡镇林业站已加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牌子,353个已加挂林业科技推广站牌子,112个已加挂生态公益林管护站牌子。同时,全省乡镇林业站管理指导乡村护林员1.79万人。

据2015年9月调查统计,全省现有905个乡镇林业站的编制人数3910人,在岗人数(包括正式职工和合同制职工)3455人。在岗人员中,按年龄结构分:35岁以下616人,占17.8%;36-50岁1982人,占57.4%;51岁以上857人,占24.8%。按文化程度分:大专以上学历2097人,占60.7%;中专学历765人,占22.1%;高中以下文化593人,占17.2%。人员经费按渠道来源分:财政全额拨款2826人,占81.8%;财政差额拨款265人,占7.7%;林业经费364人,占10.5%。全省乡镇林业站在岗的技术人员共计2451人,占在岗总人数的70.9%。按职称分:高级职称169人,占6.9%;中级职称1048人,占42.8%;初级职称1234人,占50.3%。详见表1。

表1 全省乡镇林业站基本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1.2乡镇林业站管理情况

目前,全省除三明市的沙县、大田县林业局成立了乡镇林业站专管机构(县林业工作总站)外,其余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均没有成立乡镇林业站专管机构,主要由森林资源管理站负责林业站的行业管理。

乡镇林业站按管理体制分:属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派出机构的林业站701个,占乡镇林业站总数的77.5%;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当地乡镇政府双重领导的林业站156个,占17.2%;乡镇管理的林业站48个,占5.3%。

1.3林业站服务能力建设情况

1.3.1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情况

2009年,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现代林业建设新形势的需要,全省开展了标准化林业站建设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底,累计在39个乡镇林业站开展了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含试点)。通过开展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完善了乡镇林业站各项规章制度,乡镇林业站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同时,研究探索了不同区域、不同林业重点工程区的林业站建设管理模式,为福建省乡镇林业站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型,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1.3.2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2011年开始,每年安排省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对全省48个重点县的512个乡镇林业站进行服务平台建设。目前,部分乡镇林业站已通过政务网络系统将“福建省林政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平台延伸到基层林业站,使省、地、县、乡四级林业站体系实现网上互通、信息共享,实现办公现代化,形成“窗口受理、联动办结”机制,为林农提供林木采伐、运输等林业行政许可、林权登记、林权流转、科技信息、政策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现在,如林农有采伐林木意愿的,只需提供林权证原件及当地村委会开具的《同意林木采伐申请书》,其采伐申请、伐区规划、调查设计及领取采伐证等各个环节都在林业站收件受理或直接办理,真正实现网上申报与审批,做到足不出乡镇就可办妥一切林木采伐手续,提高了林业站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从而节约采伐证办理成本,极大地方便广大林农群众。

1.3.3林业站队伍培训情况

2011-2015年间,按照国家林业局加强关键岗位人员能力建设,实施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工程的要求,开展乡镇林业站站长能力测试工作。全省共举办了八期林业站站长能力测试培训班,累计有745名林业站站长参加培训和测试,基本实现全省符合条件的基层林业站站长轮训及测试一次的任务。同时,各设区市、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也大力开展林业站其他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据统计,全省共计培训基层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11000多人次,大大增强了林业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1.3.4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适应林改后林业生产需要,福建省乡镇林业站正在不断转变工作方式,进一步强化林业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乡镇林业站从“管理型林业站”向“服务型林业站”的转型,并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引导林农以亲情、友情、资金、技术为纽带,组建家庭林场、股份林场、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和林业专业协会等。截至2015 年7月,全省现有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5706家,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社3543家,家庭林场425家,初步形成以林业站为主干,林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组织相连接的农村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林业及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破解林改后林农单家独户“小农化”经营倾向与林业需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矛盾,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促进林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提高林业经营效益。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大部分乡镇林业站的站房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比较破旧甚至为危房。全省有337个林业站尚无独立的办公用房,104个林业站亟需修缮,许多林业站林业生产管理设备多年未更新,有的只配备简易的森林资源调查工具,管理手段较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实现办公现代化。截至2014年底,全省还有33%的乡镇林业站没有机动交通工具,15%的站没有计算机,14%的站没有通讯设备,乡镇林业站的设施设备状况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制约了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2.2人员配备不足,队伍结构失衡

截止2014年底,全省林地面积925.1184 万hm2,乡镇林业站编制人数3910人,在岗人数3455人,按编制平均每人需管理林地面积2366hm2,而实际在岗平均每人需管理林地面积2678hm2。全省乡镇林业站中,单人编制的林业站有50个,而实际在岗单人管理的林业站有111个,甚至还有1人负责2-3个林业站的现象。一是由于部分乡镇林业站编制没有配齐,加上许多县(市、区)林业部门还存在林业站编制混用、在编不在岗、非专业人员占编等情况,使得乡镇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尤其是沿海地区更为严重。二是难招人和留不住人。由于乡镇林业站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差,目前,全省乡镇林业站难招人和留不住人的现象较普遍。三是年龄结构老化。全省乡镇林业站现有工作人员中,35岁以下占人员总数的17.8%;36-50岁占57.4%;51岁以上占24.8%。林业站人员呈现老龄化现象,直接影响到基层林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2.3林业站的管理体系尚未理顺

目前,从各设区市、县(市、区)来看,全省除三明市的沙县、大田县林业局设立了林业工作总站外,其余的设区市、县(市、区)均没有设立乡镇林业站专管机构,乡镇林业站的管理主要由各设区市、县(市、区)林业局的资源管理站负责。由于没有专管机构和人员编制,对乡镇林业站的管理经常处于被动式、松散型的管理状态,难以实现对基层林业站的科学、有效管理和指导。

2.4公用经费普遍短缺,难以承担艰巨繁重任务

目前,乡镇林业站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林改后面对日益增多的工作量,有限的经费无法满足林业工作正常开展需要,沿海地区有的乡镇林业站甚至没有办公经费,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成效。

2.5乡镇管理林业站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撤销、兼并林业站的现象依然存在

目前,福建省属乡镇管理的林业站还有48个,占全省乡镇林业站总数的5.3%。这种管理体制的林业站,人财物都归乡镇管理,因此日常工作以乡镇中心任务为主,真正用于做林业工作的时间较少,有的还长期被抽调去从事非林业工作;而林业局安排林业站的工作往往“政令不通”,严重影响了基层林业工作的开展,乡镇林业站的职能难以正常发挥。近年来,随着福建省地方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沿海地区,撤销、兼并林业站的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林业站的服务能力,不利于区域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发展。

3 主要对策措施

3.1核定人员编制

一方面,林改后乡镇林业站的工作对象增多、服务内容扩大,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福建省“一站式、全程代理”便民服务工作的推进,各有关乡镇林业站都要开设办证窗口,需要1人专门负责受理,使得部分乡镇林业站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建议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立足于乡镇林业站社会公益性质和职能转变需求,科学制定人员编制核定标准,在编制内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经费足额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的要求,对乡镇林业站人员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并遵循编制专用原则,专项用于招聘林业院校毕业生或调配专技人员,以逐步提高乡镇林业站专技人员比例,使全省乡镇林业站中专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80%以上。

3.2完善机构设置

一是省、设区市、县(市、区)应成立乡镇林业站专管机构,明确编制、人员和职责;单独成立机构有困难的,可以在相关部门增挂林业工作站(或总站)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几块牌子,形成上下相连,较为健全的管理体系,实现对乡镇林业站的科学、有效管理与指导。二是按照《福建省森林条例》的规定,理顺乡镇林业站隶属关系,对全省48个乡镇管理的林业站收编为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领导或者实行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对辖区林地面积较少的,建议将相邻的乡镇林业站合并,按区域设置片区中心林业站,核定人员编制,实现乡镇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相对集中使用,并独立站房,从而为今后实现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3.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除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用于标准化林业站建设的资金外,“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每年应划拨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乡镇林业站设备购置、设施修缮、标准化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补助,加大对乡镇林业站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标准化林业站建设进程,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林业站工作条件,以提升乡镇林业站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3.4创新招人机制

针对目前全省较普遍存在乡镇林业站人员老化、招人难的问题,建议放宽乡镇林业站进人标准,改变现有低学历人员进不来、高学历人才留不住的现象。可根据乡镇林业站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十三五”期间基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计划,出台与乡镇林业站相匹配的招聘政策,采用定点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招生机制,放低招生条件,让乡镇林业站进得了人、留得住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3.5提高人员待遇

乡镇林业站人员工作几乎都在野外,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应参照地质野外工作人员标准套改他们的岗位工资标准,着力提高待遇,更好地调动乡镇林业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6职称评聘倾斜

目前,全省乡镇林业站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仅为6.9%,比例偏低,导致大部分人工作几十年仍然是初级或中级职称,工资待遇无法提高。为了鼓励和引导广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安心基层一线工作,应对基层林业站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实行政策倾斜,制定分类评审办法。建议对乡镇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实行评聘结合。同时,对乡镇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论文要求应切合实际,并应参考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

3.7出台管理条例

尽快出台《福建省林业工作站管理条例》,通过立法形式,将林业站的建设(包括林业站的机构设立、单位性质、工作职责、人员编制、事业经费、站房、交通、通讯工具等设施)和管理(包括林业站的变更、负责人的任免、岗位责任、人事、财务、物资管理制度等)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做到林业站的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确保林业站建设稳定、持续发展,林业站的职能作用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6号)[EB/OL].2000.

[2]国家林业局.乡镇林业工作站工程建设标准[S].2012.

[3]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森林条例[S].2001.

[4]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48号)[EB/OL].2012.

收稿日期:2015-12-10

中图分类号:F32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743(2015)01-0006-05

猜你喜欢

林业站福建省存在问题
乡镇林业站在林业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作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基层林业站林业发展策略之浅析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