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则和实施策略
2016-04-22洪建林
洪建林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学中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激励学生原则、分层教学原则和分层辅导原则,通过分层问题的提出、自主分层学习、分层合作交流、分层展示成果、分层评价点评和分层练习反馈等环节的实施,满足差异教学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分层教学;主要原则;实施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均衡教育的有力实施,如何在均衡背景下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古代的教育先贤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近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观点;杜威认为:“只要千篇一律地对待儿童,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教育学”;日本小原国芳认为:“有一种集体教学法……把五十人看成一个人,把八十人也看成一个人,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分张三、李四、王五一样教,这是极其恶劣的做法”; 夏正江教授围绕“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准备、兴趣爱好、智力倾向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调整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等,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充分发展和最佳效果”这一核心问题出版了专著《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实践》,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开展“差异教学”。
现代教育强调既要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承认学生的差异既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承认教育对象的丰富性、个体的独特性,追求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实现分层教学、鼓励差异参与已经成为学生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必要路径,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视“尖子生”、忽视“中等生”、冷落“学困生”的状况。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分层教学,允许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自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的双赢局面。
一、主要原则
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
1.主体性原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关系,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氛围。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并允许学生学习“出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质疑、乐思、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2.激励学生原则。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取成功的需求和潜能。教师必须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尝试、探索和展示的时空,提高学生的自信力和学习力。
3.分层教学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在同一个班级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能力状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和辅导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自主分层学习、小组分层合作和成果分层展示,实施分层点评提升,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分层辅导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学生合理分类(这样的分类只由教师掌控),在活动教学的自主、合作、展示、检测等各个阶段进行适时、适当的分层辅导。
■二、实施策略
(一)课前准备阶段
1. 实施科学分层
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自主、合作等能力初步发展的阶段,对学生的分层一般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唯一依据)以及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与内在潜力划分学生层次,再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混编成若干个小组,优等生可以担任组长,负责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至两名,实施“兵教兵”。但是,层次不是一成不变,可以随时调整,与时俱进。这样的分层、分组有利于引发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水平不断提升。
2. 确定分层目标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合理预设分层目标,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产生一种期望值,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行目标分层,通过目标导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预设这样的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撕一撕和拼一拼等不同层次的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用不同的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分层探索的过程,通过分层操作积累活动经验,增强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这样的目标预设兼顾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喜好,有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选择量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有的学生是剪一张三角形的纸片,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拼到一起,看它们是不是正好拼成一个平角……
3. 强化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提出不同的要求,提高对优等生的要求,合理设计对中、下等生的要求,设置分层练习。
(二)实施分层授课
在活动教学的背景下,分层教学可以与之有机融合,通过分层问题的提出、自主分层学习、分层合作交流、分层展示成果、分层评价点评和分层练习反馈等环节的实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差异教学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具体流程如下: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实施课堂教学。其结构是:分层设标,导引活动全程;分层设疑,学生自主释疑;合作交流,小组共同探索;展示成果,分层互评促进;分层检测,注重反馈提升。同时要处理好优、中、差三类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分合有致。
1. 精设分层问题
不同层次的学生因基础不同、学力不同、提问能力不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设计有利于学困生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有利于中等生提升的发展性问题,有利于优等生的挑战性问题。问题也可以来自于课堂的生成,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分层发展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有效地引领探索活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你从这个条件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这样一些问题: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长、宽可能是多少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面积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教师从中梳理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层研究。
2. 自主分层学习
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实现自主建构,在经过充分的独立学习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分层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时,对特别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个别指导;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点拨。
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活动一可以这样设计。
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挑选了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初步感知策略。
3. 小组分层合作
各小组成员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长的组织协调下,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路,相互讨论研究,探讨不同的路径,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优等生同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解决一些疑问,实现互助共进;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先行交流,再进行组际交流,为了避免学习困难学生的盲从和消极行为,发言的顺序一般先由学困生开始,其他成员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
以教学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为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探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完成研究记录单,交流、讨论并发现计算方法;优等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自主阅读“你知道吗?”理解“半广以乘正从”的含义,探究怎样将一个三角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方式转化为已知图形,并再组际间交流不同的剪拼方法。
4. 成果分层展示
各小组经组内讨论研究或组际交流,对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后,可以推选代表发言,也可以集体成员发言,或者安排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对成果进行分层展示。
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为例,各小组可以展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推导出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也可以展示将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为已知图形再推导出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不同的推导方法丰富了分层活动的内涵,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差异教育真正得以实现。
5. 分层点评提升
分层点评可以是生生之间的互评,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可以由教师对不同层次的成果展示进行适时的点评。由于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强化互助共进,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通常由个人转化为小组,这就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局面。分层点评提升更多是对小组的评价,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发展。
6. 分层检测反馈
根据先前制定的分层目标,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要求,检测题可以分A、B、C等不同的等次,或采用必做题与选做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层检测反馈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有针对学困生的基础题,有针对中等生的发展题,有针对优等生的综合题、开放题等;分级考核力求让不同层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同等的分值,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教师要结合检测情况进行分层辅导,通过集体辅导或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7. 分层总结反思
课堂结束前5分钟左右,可以组织学生整理、总结和反思,学生或整理学科知识,或总结学习方法,不断反思学习得失。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一节课的收获,在总结反思中得到充分的提升。
总之,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促进不同的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努力做到:结合数学教学实际,兼顾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根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使师生成为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和表现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学生展现个性、发展潜能创造条件;要建立更加开放的分层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得到肯定。此外,我们可以将有不同才能的教师组织起来,调动他们实施多样化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并对学生的探索进行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