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干预机制构建

2016-04-21白莲莲段薇薇樊巧云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高职院校

白莲莲 段薇薇 樊巧云

摘 要 尽管国家加大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经济援助的力度,但由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基于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信息情况、受资助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需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依托心理社团开展心理自助,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共同推进,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68-04

一、引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无力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教育费用和生活基本费用,或者支付困难的学生。根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占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7.27%。近几年,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加大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资助,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但家庭经济困难引发的学生心理困扰甚至心理障碍问题,表现为自尊水平低,人际交往状况较差,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较多,心理压力大,应对方式和防御机制消极等,一直还没有很好的有效解决方案。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学业生活,而且也将影响其未来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有效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帮扶工作,构建一套切实有效的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干预体系,从根本上帮助其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是高校的重要责任。

2014年秋季学年起,江苏省公办高校学费调整,对比于2000年的标准来说,此次调整标准有一定幅度上升,其中专科学费标准上涨比例最高,为17.2%。专科学费标准平均值为5075元/生·年,以苏北公办高职院校为例,农林类、艺术类学费标准保持不变,分别为2200元/人·年、6800元/人·年,文科类由4140元/人·年调整为4700元/人·年,工科类由4140元/人·年调整为5300元/人·年。基于这种现状通过对公办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信息情况、受资助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构建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以期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有效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启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学生,以分层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689份,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589份,有效问卷率96.3%。其中,男生占57.3%,女生占42.7%,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36.7%,普通学生占63.3%。为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对50名学生和部分教师分别进行了结构性访谈,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学生、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教师和心理健康工作教师等。问卷和访谈都是围绕着学生基本信息情况、受资助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三方面开展,具体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受资助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生活适应状况、面临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情绪状况等。

三、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与形势

(一)样本学生基本情况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是苏北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主要包括中职(单招、注册)、普通高中(统招、艺术类、注册)两大类。在被调查人群中,江苏省内生源占92.3%,其中,苏北生源占86.7%,苏中生源占8.3%,苏南生源占5%,徐州、连云港、宿迁排在前三位;江苏省外生源占7.7%,其中,新疆、甘肃排在前两位;家庭户口方面,农村占84.6%,城镇占15.4%。总体而言,苏北高职院校苏北生源较多、外省偏远省份生源较多、农村户口生源较多。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情况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对初步建立起国家、学校、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机制,实践证明,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国家资助体系为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4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人数为8250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为2475人。其中,国家财政补贴方面,280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金额140万元;1820人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544.50万元;795人获得市政府奖助学金,金额为94万元;843人办理了生源地贷款,贷款金额521.53万元。学校每年从事业收入中提取4%~6%,设立校内奖学金、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费减免、寒暑假路费补助、临时补贴等,2014年学校共发放97.16万元奖助学金。社会捐赠设立的奖助学金8.05万元。综合国家、学校、社会捐赠等方面,每年约4000人次获得资助,覆盖面达到30%以上。在被调查的2014级学生中,有98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813人获得国家助学金,金额为245.6万元;438名学生获得市政府助学金,金额43.8万元;376名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金额为269.6万元;178名学生获得学校的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和临时补贴,资助已经达到了全覆盖。可以说,高职院校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的基础。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人际交往方面,调查显示,56.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独立性强、有更强的意志力”,55.8%担任学生干部职务,更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提供帮助、善解人意,人际关系非常好的占69.3%,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自信和主动特质。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67.3%的经济困难学生有自卑体验,自卑心理是由于个人过多地自我否定继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容易感受和表现出不自信,57.3%内心比较敏感,容易受周围人的言语、眼光的影响,从而增加心理负担。同时他们自尊心较强,有强烈的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动机,形成自卑与自尊交织的现状。

在压力来源方面,关于“您最大的困扰”问题,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排在前三位的是学业、经济和就业。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学习动机更强,学习态度更端正,他们更希望能找到好的工作,早日就业,想通过学习、就业改变自身的经济地位。从心理学角度看,适度的动机能提高工作效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自身或家庭环境的影响,承受了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压力,当压力过大又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时,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体验。严重时,他们往往选择尽可能远离或躲避社会交往,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将自己封闭起来,主动游离于集体以外,排斥他人的关心与帮助[2]。

在应对方式和寻求社会支持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同的理想帮助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精神支持”,包括理解、安慰、关心、倾诉等;排在第二位的是“通过工作、活动,提升自身能力”;排在第三位的是“接受经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处理矛盾方式,“依靠自己解决”比例高于普通学生,“选择父母亲人帮助”比例低于普通学生。在“你对学校提供的心理帮扶满意吗”问题上,有4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不满意”和“基本不满意”。由此可见,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精神支持、心理帮扶比单纯的经济资助需求更迫切,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待加强,家庭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动力因素,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迫切需要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构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心理干预队伍建设

独立的机构,专业的队伍,是开展心理帮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1996年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由学生工作处牵头各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咨询室设在政教部,由担任思政课的教师兼任,利用课余时间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这样的机构设置整合了多方资源,成立初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基本满足了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需求,但是从长远来看,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考虑,也存在很多诟病,如责任分工不明,容易滋生互相的不作为。近年,学校在努力改变状况,2011年4月,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在各二级学院设置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在各班级增设班级心理委员,学校已基本形成“学校-二级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多次派人参加江苏省教育厅开展的咨询督导培训,咨询师通过参加苏北心理中心、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扬州大学)的培训获得专业成长,鼓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目前学校兼职心理咨询师有11人,其中,4人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7人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由于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缺乏,学生与咨询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学生出现问题不知或不愿寻求帮助,各二级学院在面对需要心理帮扶的学生时也承受了很大压力,学生有时感觉没有被真正理解,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极少数学生会休学、退学。学校意识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不仅是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更需要全校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师生共同关注,要把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学理论的掌握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重要举措。为更扎实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为更好地提升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近几年已陆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供学生选修,如人际心理学、大学生健康心理学、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就业指导、趣味心理学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正确认识自我,提高交往能力、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恋爱观、择业观,提高情绪控制和自我调整能力方面发挥了作用。学校强调,以后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的重点方面应以认知辅导、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和恋爱辅导等实用心理学类课程为主[3]。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每年组织“3.20咱爱您”“5.25我爱我”主题教育活动,在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挫折教育、自立自强教育、诚信教育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各二级学院依托自身优势,开展了形式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机电工程学院的“3.20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宣传、“释放压力、绽放青春”丢掉烦恼活动、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展播、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的“3.21倒数日”“今晚我早睡”健康生活倡议活动;公共管理学院的“3.20致父母的一段话”展板宣传、“感恩母亲节,爱就大声说”“心理健康,健康成长”讲座;商学院的心理影院、趣味运动会;信息工程学院的“放飞心灵、快乐相随”心理影院、“放眼未来、放飞梦想”专题讲座;艺术与旅游学院的“逆境有利人才成长逆境不利人才成长”辩论赛、“阳光”心理影院、SYB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建筑工程学院的“关爱女生心理安全”健康讲座;外国语学院的“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活动等。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平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树立并践行了关爱自我、勇于成长的心理健康理念,面对困难更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依托心理社团开展心理自助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动力与潜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外界的帮助,无论是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都是外界的客观影响,具有阶段性、时间性和局限性,都只是一种推进力,要想进步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心理社团是学生自治组织,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心理自助,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学校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举办“播撒心灵阳光,构建和谐校园”大型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参加苏北地区连云港市大中专院校心理剧比赛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托心理社团,选择关注的话题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主动进行自助心理探索,在活动中探索解答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四)建立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高校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指的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音、文字等媒体,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其心理问题,以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方法[4]。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可以区分类型,采取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问题疏解工作。以学校为例,每年接待学生个案咨询200余人次,利用公选课举办团体训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与成长方面开拓了境界,心灵得到了提升,今后将陆续举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辅导训练营”,依靠团体的力量促进学生成长。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干预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方式。面对“心理”贫困学生,高职院校有必要在学生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进行科学的心理帮扶,这既是尊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特点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

参 考 文 献

[1]刘峰,田志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心理贫困生”的心理援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37-139.

[2]杜长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成因及干预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14(12):138-139.

[3]周燕琴,王思.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7):183-184.

[4]陈万柏,万美容,李东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6.

Abstract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increases the economic aid for students from family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students caused by economic difficulties have not been solved very good. Based on the survey on basic information, funding situation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family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for establishing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chanism,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team,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launch psychological self-helping rely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community and advance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he group counseling jointly, so as to help students from family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to enhance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from family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mechanism

Author Bai Lianlian, research assistant of Lianyun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anyungang 222000); Duan Weiwei, archive of Lianyun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an Qiaoyun, Lianyun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高职院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