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文化背景下佛山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研究
2016-04-21冯娟刘永峰林昭绒高燕华欧光强白志红黄文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系广东佛山528000
冯娟,刘永峰,林昭绒,高燕华,欧光强,白志红,黄文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系,广东佛山528000)
休闲文化背景下佛山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研究
冯娟,刘永峰,林昭绒,高燕华,欧光强,白志红,黄文庆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系,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从设施、消费、组织、指导等4个方面对休闲文化背景下的佛山市社区体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就佛山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休闲文化背景下佛山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对策是:强化政府职能,夯实社区体育发展基础;针对佛山特点,开展传统和热门项目的服务;注重媒体传播,营造社区体育文化氛围;探索管理模式,提升社区体育自治化程度;促进休闲与体育的相互融合,构建都市体育圈等。
关键词:休闲文化;背景;佛山市;社区体育;发展研究
随着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有关休闲文化的问题成了越来越多学者开始探讨的话题,休闲以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不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使得休闲文化日渐人心。本文通过对佛山市社区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了休闲文化背景下佛山市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发展对策,旨在为休闲文化背景下搞好我国全民健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佛山市各体育协会、五区街道办事处文体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佛山部分体育组织的从业人员、普通群众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佛山市的南海区、高明区、顺德区、三水区和禅城区的体育场馆、社区公园、居民小区和健身广场等60个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部分健身人员共1 200人,发放1 20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1 122份,有效回收率93.5%。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佛山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
根据表1调查结果显示:佛山市社区居民认为社区体育首先需要加强设施建设,所占比例达到38.3%,其余依次为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信息服务、培养健身指导员等。
2.1.1社区体育设施现状
根据表2调查结果显示:从佛山市社区居民选择体育健身的活动场所可见,有31.0 %的人在社区公园活动,26.2%的人在城市广场活动,在小区空地活动的人数占19.3%,在体育场馆活动的人数占18.2%,只有5.3%人在自己的住宅进行体育锻炼。这反映出佛山市社区居民喜欢到相对固定,健身场所环境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锻炼身体,体现出既休闲又方便的特点。
表1 佛山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统计表(n=1 122)
表2 佛山体育健身者参与活动的场所调查结果统计表(n=1 122)
另外,来自佛山市体育局和住建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始,佛山市就着力推进体育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园的体育休闲设施,全年共有73个社区体育公园项目投入建设,包含34个新建社区体育公园,改造提升39个社区体育公园,总投资规模达3.87亿元。这说明,佛山市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活动场地和社区体育设施,积极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也大大促进了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积极性;佛山还有高科技、多功能以及崭新配套设施的岭南明珠体育馆、世纪莲体育场和高明体育中心,这些场馆常年赛事不断;而且在各个区还有其他大小不一的体育健身场地和社区公园,有一些比较先进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在有偿服务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目前佛山全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依然紧张和缺乏,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佛山市社区体育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佛山全市社区缺乏室内体育场或综合训练馆,街心公园的健身器材设置也较少;各区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城市老、旧小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比较紧张和缺乏,布局不够合理,开放使用率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项目并免费向广大市民提供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
2.1.2社区体育消费现状
根据表3调查结果显示:主动性体育消费如购买运动服装、体育器材、租场地、门票、球票等在人们的体育消费中占了82.7%,居主要地位。另据数据显示,有38.4%的人愿意到经营性能比较好的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消费,因为南海区、顺德区、禅城区这3个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市民体育消费支出也占较高比例,有48.1%的社区居民都能承担30元以上的体育健身消费项目;在市民进行社区体育活动中公益性体育设施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表3 佛山市民社区体育消费结构比例(n=1 122)
2.1.3社区体育组织现状
根据表4调查结果显示:佛山社区体育的主要内容和项目集中在武术(传统武术类等)、广场舞类、球类(羽毛球、乒乓球、键球、地掷球等)、体操类(舞蹈、健美操、瑜伽类等)、跑步类(以慢跑、散步为主)、棋牌类等,项目选择比较集中。练习武术(太极拳、木兰拳)类的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她们认为练习太极拳、木兰拳有休闲、轻盈、自在的感觉。近年来,适合中国老百姓载歌载舞的广场舞,简单易学,具有民族特性,又没有门槛,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欢迎,特别是中老年妇女。但是,目前广场舞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了不少争议;广场舞活动主要在社区体育公园、城市广场和居民小区的空地开展,噪音大等扰民问题相对突出。随着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佛山市民关注休闲文化的话题,认为在休闲文化背景下的社区体育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而且它还是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满足市民的体育需要,还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表4 佛山社区体育服务的练习项目、方式调查结果统计表(n=1 122)
2.1.4社区体育指导现状
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离不开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参与和指导,其数量及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和广度[1]。根据佛山市体育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佛山市共有14 445人的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国家级的体育指导员占0.2 %有31人,一级265人,二级1 189人,三级12 960人;男性体育指导员有7 766人,女性体育指导员有6 679人。到2015年上半年,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累计达到14 711人;国家级和一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较低。这说明等级结构基本成大金字塔形,但总数量比较少,指导员专业素质不高、队伍薄弱,这与佛山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体育人口不断增加的社会需求差距较大[3]。
另外,随着佛山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多,特别是在休闲文化背景下,人们崇尚“休闲体育”、“快乐体育”、“愉快健身”,更趋向于选择高质量的服务和指导[2],年轻人和上班一族都喜欢在工作之余到健身娱乐中心去锻炼身体,所以健身娱乐中心高素质的体育指导员很受年轻人和上班一族的欢迎。所以,其发展方向、数量、规模应向大型居民小区、社区体育公共场所、经营性健身娱乐中心和城镇企业倾斜,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2.2休闲文化背景下佛山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2.2.1社区体育主体更加多质化,内容更加多样化
目前,佛山市民的体育利益取向正向着社区化趋势发展,这样就导致社区体育参加者的多质化。特别是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参加社区体育锻炼各类人群都有自己不同的休闲时间,也使主体多质化趋势更为明显。同时,随着佛山各个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完善和市民对体育需求的不断增长,现有的传统性运动项目继续受到青睐,而一些竞技性、趣味性和休闲性非竞技的体育健身内容更加多样化并受到欢迎,多种形式的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项目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2.2增加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逐步解决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
佛山市政府对公共体育运动健身场馆、设施投入不足,正是制约佛山市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障碍。政府应在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之外,加大投入,大力兴建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这些场地、设施不能只是集中在大型体育场馆,应分散在城市社区、街心公园、绿地等几乎所有公共场所以及居民住宅区,逐步改善佛山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现状。
2.2.3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佛山市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组织管理,按照广东省有关规定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政策法规,按计划有步骤有实施地发展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据了解,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佛山培训基地就落户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体育学院,体育学院有很好的师资队伍,佛山可以充分利用其培训优势,让其主动承担佛山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课程,并在各区镇街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推广工作,建立各区镇街和社区的志愿服务制度。
2.2.4探索休闲文化下社区体育的广佛同城化
广州、佛山两市不仅仅只是交通上的同城,就连体育也应同城。两市体育局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广州、佛山两市体育合作途径。广佛两市体育的合作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错位发展”为原则,进行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竞技体育和体育人才等多方面的合作,如每年广州市的“横渡珠江邀请赛”和佛山市的“汾江河龙舟赛”等;双方组织两市市民都喜爱的传统项目如武术、龙舟的交流活动;同时,每年组织两市的行业体协、单项体育协会开展相关的活动和交流[3]。竞技体育方面将依托双方各自的竞技体育人才、基地优势,构建区域性竞技体育项目体系。
3 休闲文化背景下佛山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
3.1强化政府职能,夯实社区体育发展基础
首先,政府要把社区体育放到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形成市、区和街道体育行政部门的分级管理体制。其次,重视社区体育人才的培养,解决好社区体育指导员待遇问题,逐步建立一支适应佛山社区体育发展的专业社区体育文化人才队伍[4];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让更多的社区指导员能走进群众的体育锻炼生活[5]。第三,在大力推进公共体育场地开放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购买体育服务力度,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通过充分调研,制定出佛山的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对外开放的办法和细则,为市民健身提供更多更便利的体育场地设施。第四,进一步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突出重点、有序实施,做到“成熟一批、开放一批”的原则,尽可能将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向本校学生、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团体组织开放。
3.2针对佛山特点,开展传统和热门项目的服务
武术作为佛山的一项传统项目,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闻名于世[6]。武术运动所蕴涵和阐释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它所倡导和坚持的爱国思想、道德礼仪、团队协作原则,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带给学生自信。建议大力推广武术文化,让武术运动进校园。借2015年在佛山新城举办龙舟亚洲杯比赛的东风,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打造佛山“龙舟文化”品牌,给正在发展势头上的佛山龙舟文化产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和发展的良好机遇。各社区还要加强广大市民喜爱的项目如羽毛球、篮球、广场舞、瑜伽、跆拳道等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休闲体育需求,增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科学健身意识[3]。
3.3注重媒体传播,营造社区体育文化氛围
佛山市独特的休闲文化背景决定了弘扬体育文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为每个固定的体育活动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各镇街文体单位应动员更多的社区居民主动参加社区的文体活动,社区体育指导员应该织极宣传和指导市民科学的健身理念和健身方法,为社区体育文化发展和社区全民健身营造良好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同时,注重媒体传播的宣传力度,在学校广泛宣传全民健身要从娃娃抓起理念,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把佛山青少年运动会打造成一个发现竞技体育人才、活跃校园体育氛围的体育节,在全市中小学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情。
3.4探索管理模式,提升社区体育自治化程度
社区体育的发展应逐步由政府主管和社区管理向社区居民的自主参与和社区参与、政府放手实现社区体育自治发展的过渡。探索佛山市在休闲文化背景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提升社区体育自治化程度,因为佛山市社区体育具有组织网络力度较完善和自发性较强的特点,可以形成以社区体育指导员为中心的集散型管理模式[4],从模式上建立和完善市、区、镇三级体育文化组织,同时制定指导性和可操性强的社区体育文化管理办法,给予社区体育组织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确保社区体育健康有序地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和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文体建设,政府则在税收、场地等方面予以优惠[3]。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社团、协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4]。
3.5促进休闲与体育的相互融合,构建都市体育圈
都市体育圈是指在都市圈的范围内,以体育为载体,依托环境资源建立的具有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的体育场所、设施、条件等所组成的圈层结构及其体育功能扩散和影响的区域范围[4]。佛山市政府可以通过科学规划,为佛山的体育文化和休闲文化提供相互融合的平台,从而构建休闲文化背景下的佛山社区都市体育圈。在佛山市(包括禅桂新)中心体育圈内,应该依托佛山现有的高端体育场馆,如“岭南明珠体育馆”、“世纪莲体育场”和佛山新城的“滨江景观带”和“湿地公园”等,确立以竞技体育运动和大型休闲体育活动为主题,同时加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使众多小型多样的社区公园充分发挥作用,用以发展赛事经济和广大市民的休闲健身活动。在禅城、南海、顺德等周边近郊体育圈,应该在禅城的“南庄绿岛湖”、“半月岛湿地公园”,南海的“南国桃园”、“西樵山”、“南海体育公园”和顺德的“顺峰山公园”、“顺德长鹿农庄”和“顺德生态乐园”等地建设体育休闲特色体验项目为主,并引入高端的体验式体育文化消费。在三水区和高明区等远郊体育圈,应该充分利用三水“荷花世界”、三水“森林公园”、“南丹山原生态养生风景区”和高明的“体育中心”、高明“鹭湖森林度假区”、“皂幕山”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成为都市居民进行户外健身运动、徒步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场所。
参考文献:
[1]李锐,郭戈,张延玺.对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和发展模式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9): 85- 87.
[2]冯娟,林昭绒,李文慧,等.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8(1):24- 26.
[3]招惠芬.佛山社区体育服务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9(7): 16- 18.
[4]张宁.独特休闲文化背景下成都市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大学学报, 2012, 38(9): 44- 47.
[5]谭分全,刘荣帮.肇庆市城区中年女性体育锻炼特征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3):93- 96.
[6]冯娟,刘永峰,黄丹,等.佛山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2(3):89- 92.
【责任编辑:周绍缨410154121@qq.com】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shan City community sports research
FENGJuan, LIUYong- feng, LINZhao- rong, GAOYan- hua, OUGuang- qiang, BAI Zhi- hong, HUANGWen- q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stan University, 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oshan community sports from facilities, consumption, organization, and guid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esisure culture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On the basis of this, countermeasures for Foshan community sport development under leisure culture are put forwar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strenghthen the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ment foundation; promot traditional and popular project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shan; pay attention to media dissemination,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reform management mode, enhance the community sports autonomy and the imtegration ofleisure and sports, construct the urban sport circl, etc.
Keywords:leisure culture; background; Foshan City; communitysports; development research
作者简介:冯娟(1965-),女,广东信宜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4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 wj23)
收稿日期:2016-01-12
文章编号:1008- 0171(2016)02- 0083- 05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