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风与公民道德素质养成

2016-04-21赵伍岳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家风弘扬

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些优良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至今还在延续。习主席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曾讲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可见,家风是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一环。

一、如何培养良好家风

1.注重家风陶冶。不少家庭都十分注意纯朴、善良、正派的家风对孩子品德养成的重要影响。家庭和睦、孩子孝顺、勤业守法、积善累德等良好品行传承,正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教育,逐步形成了血缘伦理的亲情关系,这是其他教育者难以达到的。同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对父母的依赖性以及家庭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权威性。因此,孩子对父母的话比较相信,对他们的教育感到亲切,于是,父母的教育就具有了感染力、亲和性和权威性。父母若能合理地把握这一特点并施加影响,对孩子陶冶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2.注重言传身教。不少家庭对孩子既重言传,更重身教 ,深知潜移默化才是塑造孩子良好品德的关键所在。首先,父母要能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孩子做到,这样对孩子的要求也才具有说服力。比如,在孩子学习时,家长虽然不可能像孩子那样去做家庭作业,但在一旁静静看书的情景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其次,身为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孩子在如沐春风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必然造就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比如,我的父母就经常在寒暑假期带我去旅游,开阔视野;在平时,我的父母也经常陪我打球、游泳、轮滑,一起看大片,使我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从而更加热爱学习。为了达成教育的目的,家庭成员间还要保持交流沟通,畅所欲言。父母和孩子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观点看法,通过辩论,达到求同存异、明辨是非的效果,帮助孩子接受正确的教育。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关注孩子成绩的过程中,既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也看到孩子的不足和缺憾,把奖励和惩罚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在微信空间点一个大大的赞、送一张写满祝福的卡片、让孩子选择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可取的方式;成绩不好时,也要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通过鼓励、理解和关爱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安和郁闷。

二、良好家风会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养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家是国之细胞,国是千万家庭。一个家庭及其成员是否能够坚守纯朴、善良、正派、道义、良知,其实正是支撑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支点,更是体现家风传承的重要方式。为此,在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的具体事情做起,把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付诸实践。要靠“人人参与”和“身体力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人人都能实践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文明延续至今,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自豪。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今社会还存在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在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恶人横行、产品伪劣、欺瞒欺诈等现象还时有发生,使我们感受到在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方面还面临一些新课题。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待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也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建设好家风。任虽重,道虽远,但我们会不懈前行!

作者简介:赵伍岳(1998-2),男,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学生。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家风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勤劳节俭传家风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