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困境分析

2016-04-21魏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困境分析高校

魏君

[摘 要]大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然而作为实现学校和家庭共育共赢的家校合作却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笔者试图通过与中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合作模式的对比中来分析高校家校合作模式的困境,以期为高校家校合作模式发展寻求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家校合作育人;困境分析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教育始终被视为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地主阵地,而家庭教育的力量却被忽视。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已越来越重视建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并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建立时间短,加之双方沟通机制、教育观念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合作效果并不理想。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和内涵

家校合作(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 ,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结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看,它实际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组织层面上学校和家庭两个组织的合作,二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两个层面上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共同指向的是双赢和双方共同成长。

二、建立高校家校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对于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致力于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伴随着我们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到大学学习,但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学业下滑、就业压力、诚信危机、道德失范、心理失控、情感迷茫等许多问题,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与中小学教育不一样,高校教育已不再是完全封闭性的教育环境和系统,大学教育可以说是半个社会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校自身生存发展需要,高校教育逐渐向开放型过渡。网络化、信息化充斥着大学校园,学生接收知识,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知识信息量倍增。然而面对如此海量信息,其实证性、安全保密性、不对称性让学生难以抉择,加之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现实困境,需要家庭教育给予极大的支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第一步,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校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还处在渐成熟期。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如果学生产生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及时解决,进入大学后,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会使这些问题更容易暴露出来。过度溺爱,过于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模式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因此社会和家庭都呼唤着占据主阵地的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也有义务对家庭教育的不足进行指正。在这种情况下,家校合作的模式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三、高校家校合作模式构建的困境

与中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合作模式相比高校家校合作模式距离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和多层次的家校合作格局还存在诸多困难。

进入大学的学生其家庭地域更广泛。中小学学生构成比较单一,多是本地学生,家庭成员基本都在本地,联系方便,因而很多中小学班主任通过采取家访或是多次召开家长会的方式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高校学生本地比例小,多是来自本省其他市区或是跨省。因为交通距离、工作地域不同、家长忙于工作等原因,致使一些高校设立的家校合作机构流于形式,所谓的家长会也只是在学生升学报到时有机会联系,其他时间家长和学校很少联系。

涉及领域没有中小学阶段家庭合作模式广泛。中小学阶段,班主任可以约谈家长的次数相对来说比较多,通过和家长面对面的交谈,内容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能很快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同时类似的家校交流会比较固定,学期开始、期中、期末等。

家长认识上的脱节。中小学阶段,家庭的重心主要放在学生的升学上,因而大部分父母都能够承担起督促孩子学习、提高子女应试能力、顺利通过各种考试关卡的任务,而一旦学生进入大学,家长则认为引导和促进子女在高校成长成才,是高校的责任,家长已没有义务再承担对学生教育的责任,甚至还有些家长以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为由拒绝配合参与学校的活动。因此,在中小学阶段,经常参加的亲子交流,而在大学里就很难看到。殊不知,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不但需要高校的科学教育管理,更需要家庭教育的辅助。

大学学生群体特点较之中小学更为复杂。中小学时期,学生的生活区域比较窄,除了家就是学校,加之这时期学生处于心理和身体发育渐成熟期,无论是或是家长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因而作为家庭在配合学校教育这方面也比较积极。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相对于以往枯燥的中小学生活,他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起来,寝室、宿舍、食堂、图书馆、活动中心、企业单位等,社会空间的不断扩大,让大学生的交往圈也随之放大,他们在不断地提交着自己的能力,但同时,由于网络的普及,不少学生又迷上网聊、网游、网购甚至上网成瘾,不但荒废了学业,甚至还与同学、老师、甚至家长的关系疏远,这部分学生,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讲又具有新的挑战。

四、结语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家庭的参与,只有找到现目前高校家校合作模式的困境之所在,以此为切入点整合资源,才能真正构建家校合作新模式,实现家校共育、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陆瑾、 夏骄雄 :高校中家校合作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困境分析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