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我国高校转型的启示

2016-04-21黄友雄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综合类技术型人文

黄友雄

[摘 要]发达国家在大学教育进行的课程结构改革,既是客观社会经济发展在大学课程改革中反映的现实结果,也是人们对现代人才需求作出的思想观念转变。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本科高校提出了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发展愿望,由于我国的应用技术型本科发展较晚,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向发达国家进行学习。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为了培养出能适应并引导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们在课程结构改革上采取的各种方式都是其为了培养具有一应用技术型的人才以应对新时期的各种挑战。反观目前国内高校的课程结构现状,发达国家的高校课程改革可为我们提供以下启迪。

一、开展问题教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中国高校的课程结构过分关注于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因此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会“纸上谈兵”,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换代更新,学生毕业以后所学的知识有的专业都已经落后或者淘汰了,因此有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并不能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中提出并倡导的“以问题为中心”、“由课题来组织”的课程结构方式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发达国家这种课程结构的设计和实施,为新建综合类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以及转型过程中的课程结构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例子。

二、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岗位转换能力

中国高校教育在多年发展上形成了狭窄的 “专业教育模式”,在课程结构上主要表现为:注重专业知识的“精”和“深”,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工作适应面较窄,工作岗位的转换能力较差。当前社会的市场经济意识已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认同,然而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求市场按照需求对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提倡人才进行合理的流动,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中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转换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以适应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

三、加强人文教育,形成科学和人文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的原则,这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走出“象牙塔”的同时,其原来的课程结构所在的弊端也凸显了出来。新建综合类本科高校的课程过分关注学生的专业培养,却忽视了他们在社会中作为“社会人”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培养,以至于现代高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与人文素质的提升得不到同步发展,最终导致在现代社会上,部分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水平却日益空虚贫乏,人们的社会道德素质饱受病垢,在新闻网络上经常看到诸多类似的报道。因此加强人文课程教育,是给新建综合类本科高校的课程结构改革一剂良药,让大家认识到在发展科技创新的同时,人文教育也同样重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才有德才是精品。所以要注重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精品。

四、调整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知识经济时代提倡人们彰显个性,敢于创新,而高校大学生作为最富有个性的群体更应该注重个性的培养,高校课程中的选修课程作为培养他们个性的有效载体,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应该得到重视。但在我国一些大学,特别是一些新建的综合型本科院校由于教师和其他硬件设施等诸多条件的不足,导致选修科在教学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少,甚至有的学校就不让学生选修,均由学校统一安排,变相的成了必修课,以便节省教学资源。还有一些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为了缩减课程的总学分和加大“专业”课程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对原本就不多的选修课程又进行了“裁员”,从而使选修课程比重更加失衡。因此,结合发达国家高校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成功案例,我们在新建综合类本科高校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就应该注重选修课这一重要角色,注重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高校在实行“双学位”的培养机制,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知识面,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

五、增强国际交流,培养学生国际化意识

高校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开展国际间知识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场所。“闭关锁国”的结果就是“落后挨打”,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经济的开放,文化知识也在走向世界,而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阵地“高校”就更应该承担此项职能。因此在高校的课程改革中就应该增设相关的国际化课程,让高校学生在学习民族优秀文化课程的同时,也要了解国际社会发展的现状,扬长避短,更好的提升自己。特别是新一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重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一些新建综合类本科高校更应处理好课程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掌握好课程内容的引进与输出。不但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也要注重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培养,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六、实施公共教育和专业教育一体化,加强课程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仍然实行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分离,在进校初期均学习公共课程,这样就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大学的知识学无所用,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后面的学习中又全是专业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不能完全的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在进行新建综合类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课程结构改革中就应该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课程设置理念和实践上应将公共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阶段,逐渐实现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一体化,最终使公共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在实施成效上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罗尧成, 李利平. 发达国家大学课程结构改革:背景、动向及启示 [J]. 现代教育科学,2005(1).40一41.

猜你喜欢

综合类技术型人文
《医学综述》2009-2020 年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排名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2009~2013年《医学综述》在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指标与排名情况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