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低学段怎样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2016-04-20马云侠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司马光小朋友课文

思辨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总称。小学阶段是学生思辩能力成长的黄金时间段。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谈谈个人的体会。

1、巧用教材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我们用的课本不仅是幼小的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教材,更是他们触摸世界以及认识自己的一个小窗口。那一篇篇课文陪伴着孩子们的个头和心智一起成长。教师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使其能力超越书外。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二册就安排了《司马光》、《鲁班和撸板》等几篇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的课文。这些故事孩子们并不陌生,很容易就读懂情节。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课文指导读通顺流利了,要教他们什么?思量再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

师:读完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棒不棒?

生齐答:棒。

师:为什么说他棒呢?

生:因为他没有慌,而是想办法。

师:和他相比,谁慌了?他们当时是什么情形?(师提示观图思考)

生:有的吓哭了,有的跑回家喊大人,还有的呆在原地……

师:哭了或跑回家找大人,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生:可能会被水淹死。

师:所以我们说司马光(生齐接:很棒),去砸缸救人。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出示教学挂图),司马光就是把这么好的一口缸砸破(砸破两字加重强调)了……

生:司马光救了孩子,可是水缸也被砸破了!

师:司马光有想过别的方法吗??他想过哪些方法?为什么没用?

生:他想过回家找大人,但怕时间长了,小朋友有生命危险。

生:他想过把缸推到,但是他的力气太小,而且别的小朋友已经吓呆了?……

师:缸再贵也没有小朋友的生命值钱啊……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和主人公同感同身受,进行思辨体验,产生了心灵的相遇。教材只给了一个简单的画面和文字,他们却体会出了一个动态思考过程。这样的课堂,他们的思辨能力定能超出意想之外。

2、利用作业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作业是孩子们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质上,在作业练习中培养他们的思辨力。比如初写作文时训练他们自己制作玩具来介绍自己的思考等等。

3、结合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去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被社会发展促进。孩子们在校园里接受教育,校园外的一切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应抓住一切教育的契机,培养孩子们的思辨力。

苏教版小语第七册安排了《诚实与信任》、《九色鹿》等几篇课文,从正反两方面向孩子们传达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信任的美好情感。在学习《诚实与信任》的课堂上,我呈现了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一件事:大雾弥漫的一天早上,我们班的女生汤蕊很早就独自朝学校走来,走着走着她听见有车子的声音,一转头,一个约50岁的男人边拉车门边说:“小朋友,你到哪里去?我捎你一程吧。”看着陌生男人锃亮的头发,孩子犹豫了一下摇着头说:“不用了。”说完继续朝前走,谁知那人却从车内探出了整个身子,胳膊伸得老长去拽汤蕊,孩子发觉后使劲挣脱了,撒腿就朝路边大树后跑,那男人就下车拖她,危机时刻路边有户人家正好开门,孩子就大喊:“叔叔,救命……”车子在一瞬间没了影……这事发生在孩子们的身边,他们触动很大。我引导:“这件事提醒我们信任别人时,要注意什么?”话音一落,孩子们就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信任不能是盲目的,要有提防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我继续引导:怎样提防和自我保护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不要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不贪小便宜,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有的说:如果被骗了,要沉着冷静,回忆老师的教导和成功孩子的做法……办法都是孩子们讨论得出的,实用性很强。课本的知识是“死”的,但此时孩子们已灵活运用了。孩子们长大的标志就是拥有大人不在身边的沉着与机敏。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能够积蓄孩子思辨能力。细心的家长已经注意到这点,教师更应该具有这种敏锐性。由此,我们不难想到媒体上报到的让人痛心的大学生案例,如果他们从小就养成并使用这种思辨能力,成年的他们还会控制不住自身的行为,走极端吗?我们应该教给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让孩子们学会思辨。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唯有重视对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用科学的方法启发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才能培养出睿智的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

马云侠,教师,现居江苏邳州。

猜你喜欢

司马光小朋友课文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司马光砸缸之谜
背课文的小偷
司马光砸缸
找茬儿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