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016-04-20胡艳梅
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人才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开拓学生思维的门扉,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呢?
一、在教学中要强化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不囿于权威的课本,不囿于教师的定论,敢于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他们自学的行动。对于语文科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当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这是创新的基础,否则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启迪想象,诱发学生创造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爱因斯坦曾讲过:“想象力的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着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出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如在教《七根火柴》时,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各自想象无名战士是怎样度过暴风骤雨的夜晚而保存七根火柴的。结果学生对环境和心理描写等想象得非常逼真。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断创新,关键在于教者要挖掘教材,积极引导。
(2)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于标新立异,这本身就是创新。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就要求教者采用启发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当然,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事理,对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向,教师必须予以点拨(千万不能立即令学生坐下或批评);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要给以概括和恰当的评价,不断引导学生向既定目标靠拢,从而完成任务。
如钱梦龙教师教《中国石拱桥》,最后就利用教学挂图《赵州桥》布置学生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挂图〈赵州桥〉》在布置作文时,钱老师问学生,这篇目作文应该先抓住石拱桥的特点来写,因为石拱桥是这幅图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先抓住教学挂图的特点来写,因为当前要说明的对象是“图”而不是“桥”。但当钱老师肯定了后一种意见的时候,又有一位同学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先写桥也行,只要写了以后点明“这就是教学挂图中的赵州桥”。钱老师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会动脑。后来他交给钱老师的作文是这样开头的:“天是蔚蓝的,水是碧绿的。在蓝天之下绿水之上,一座石拱桥雄跨河两岸,在周围景色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它,就是世界著名的我国古代石拱桥——赵州桥,现在作为一幅彩色教学挂图呈现在我们面前。”他果真实践了自己“从桥写起”的主张,而且的确写得很不错。
(3)鼓励学生质疑多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善于激疑、释疑,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又一个个解决,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小橘灯》第10段这样写:“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久;但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的光明”,学生会质疑:先说小橘灯的光照不了多远,后面怎么又说“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呢?这是否有矛盾?
确实,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没有生字难词,但要真正调悉其中的深刻含义,必须动脑筋剖析。指导学生把小橘灯与小姑娘联系起来考虑,就可以弄明白“小橘灯”其实是小姑娘的象征。明白了这一点,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人格力量,不也像小橘灯的光那样冲破国民党反动派手制的“黎明前的黑暗”吗?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用预制的结论来缚学生的思想,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经常在这方面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迫使或者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表现自己,使其具有探索意志、创新精神。
三、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就是教学要有民主精神,为学生创造一个既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环境。过去了,不少老师只管“讲”,教学上搞一言堂,课堂上气氛过于拘谨,甚至死气沉沉。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心情感到压抑,思维活动是不可能活跃起来的。因此,我们应尽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扬民主,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读有创造。
胡艳梅,教师,现居山东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