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堂教活写作

2016-04-20李铭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春花野花朱自清

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立足课堂,大胆创新,运用多媒体手段,写讲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是这样教朱自清先生的《春》的。

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春花图”: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飞在花丛中的蜜蜂、蝴蝶,以及树下满地的野花。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春花图”,然后加以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都开着很多的花,有许多蜜蜂、蝴蝶在花中飞,树下遍地是开着的小花”。

“桃树开着许许多多的红花,杏树开着许许多多粉红的花,而梨树开着许许多多的白花,成群结队的蜜蜂在花中飞舞,还有许多小蝴蝶在花中飞来飞去,树下的地上开着好多好多的小花。”

两名学生读了自己的描写。

我对学生的作品先不给于评判,而是引导学生先学朱自清对春花的描写:“同学们,看一看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和词语把一幅鲜活“春花图” 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的?”

学生: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花色的鲜艳。但作者不直接写红的桃花、粉红的杏花、白的梨花,而是用“火”“霞”“雪”来比喻。又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师:这样,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还富于其生命。

学生:作者写树上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将花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在写蜜蜂时,一个“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还把蜜蜂那种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呈现了出来。一个“散”字,更形象地描绘了田野里处处盛开的野花。这些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习中要学会使用关键词语,使描写的景物更生动、更形象。刚才,我们分析了朱自清描绘的“春花图”,与我们描绘的春花图相比,我们有哪些不足?

经小组讨论后得出:1、观察能力不强;2、描写平铺直叙;3、修辞方法使用不上;4、缺生动、形象的词汇;5、缺少丰富的想象力。

针对上述同学们描述的不足,下面再观察一幅图画,朱自清先生的“春雨图”,图(一):密密细雨斜织着,房屋全笼罩在细雨中,屋顶上笼罩一层薄烟,雨中还有树叶、小草。图(二):黄昏后,屋里的人们点上灯,在小路上、石桥上,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披着蓑戴着笠的干活人,他们的房屋,稀疏的笼罩在烟雨中。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观察后让学生把观察的景物描写下来。

学生:“蒙蒙细雨,像细细的蚕丝,让春风吹得一斜一斜地下着,远处房屋笼罩着薄薄烟雾。烟雨中的树叶,满地小草,都非常的清新, 一个个晶莹透明的水珠挂在树叶、草尖上。傍晚,屋里的人们点上灯,有三三两两的人打着伞走在小路上、石桥上,烟雨中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农民正在田里劳动。”

从上面的学生描写看,学生已能较好地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刻画较细致,还能运用一定的词汇加以修饰。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上,这是可喜的进步。

师: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绘这幅图画的呢?把学生的思维再拉到作者的范文上。作者抓住春雨特征:一多二细,连用三个比喻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句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人们对春雨的喜爱,然后又写雨中的树叶,“绿得发亮”,小草“清得逼眼”,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特征。接着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夜晚“寂静和平”的气氛,接着又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中,“撑着伞慢慢走着”表现出人们的“安宁”,“悠闲”。“披着蓑戴着笠”典型表现江南地方色彩。“房屋在雨里静默着”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

这样的分析,使学生在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上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我就是这样立足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根据课文内容展示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观察后,让学生动手描写观察到的景物,并当场讨论交流,然后和原文进行对比,找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其次,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幅图画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和重点字词刻画景物?以弥补学生平日观察不细、对景物缺少丰富的想象力,不会使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景物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很快就有了很大的飞跃,不少学生在《中学生语文报》《中学生文艺》等刊物上发表了作品。

立足课堂,教活作文,使我的作文教学锦上添花,也使学生受益匪浅。

李铭珍,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猜你喜欢

春花野花朱自清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又见春花遍地开
风中的野花
让汽车开到终点不停车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美丽春花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
藏在野花里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