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文常态教学中挖掘出金子
2016-04-20姜松林
黄厚江老师执教的《事件的展开》,是这样导入的:“作文课,就是聊天,聊得好,你的作文水平才能好。”聊天,是参与课堂的一种形式,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参与课堂作文学习。只要思维的翅膀,能够在老师引导的天空中飞翔,就一定能够提高作文水平。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在作文常态教学中,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心有灵犀一点通:学会感动
我们学生生活中不缺少温暖自己的事件,缺少的是一颗敏感的心,无法将自己生活中的暖流写出来感动别人。如何能在作文课上,写出感动别人的文章,挑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情商,更是老师的智慧。
6月28日上午,《Oneplaceforever》英文MV首发腾讯视频,“由我们如东县高中师生完成的如东首个原创英文歌曲MV!”,半天时间在网上点击率已超过5.2万人次。第一时间,我在语文课堂上播放了这个视频,即将升入初三的这群学生,全被震撼了。
“画面太美不忍看!好想马上去县中读书!”学生陈辉激动地用“史无前例” 形容MV,在我们的身边居然隐藏着这样的风景。
4分钟青春视频,点燃了一群学生的梦想。也让学生对学校景点审视的视角发生了变化。结合视频,布置《美丽的校园》的文章,题目刚布置完。一改往日课堂沉闷的情况,学生踊跃发言,用极富诗意的语言描绘学校的花花草草。学校一景“半亩方塘”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亭”在学生的笔下,有了灵动的色彩。
多年以后,相信定有学生记得,有这样一个瞬间,他们感受过校园生活的美好。没有人可以追随世界走向永远,但在感动的那一刻,学生们拥有了一切。
二、满园深浅色:雕琢细节
作文水平的高低,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生活观察的细致程度。好的作者,一定能在平淡的生活背后,敏锐地捕捉住打动别人的细节,或许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抑或是一句温馨的话语。
“细”就是要极尽可能地将人物的动作或神态或语言精雕细琢。它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人物此时的心理,性格特征。在细微处雕琢,在触动心灵处雕琢,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感同身受,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
三、入木三分骂亦精:准确表达
郑板桥有诗云:“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作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方能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原稿:因为要参加县里的比赛,我们合唱组一到中午就开始紧张地排练。调音调、练曲目、排队形……那忙碌劲儿,好像整个学期的事情都要在一个中午完成。而那时的我们,还不觉得紧张,一个个嘻嘻哈哈,不是这个走了调,就是那个抢了节拍。
升格展示:因为有全县的合唱比赛,我和好友张丽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每天中午都需要到学校礼堂参加排练:调音调、练曲目、排队行。那个忙碌劲儿,好像整个学期的事情都要在几个中午完成。而那时青春洋溢的我们,恰如出笼的鸟儿,紧张之余,仍不忘嘻嘻哈哈。有时不是我唱走了调,就是张丽抢了节拍,好几次都被老师点名批评了。趁着老师转过身去,我偷偷地向张丽吐吐舌头,总是引得张丽想笑,却又得紧绷着脸,生怕被老师发现。看到她脸上古怪的表情,我的心情一下子又灿烂起来。
为了表现初中学生的那种“忙里偷闲”的青春特质,“我偷偷地向张丽吐吐舌头”“看到她古怪的表情,我的心情一下子又灿烂起来。”中的“吐舌头”“心情灿烂”等词语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四、无欲不举笔:体验喜悦
如果能让学生体验到作文作为“一种公众的言说”给自己带来的自尊与自豪,那么写作的欲望就会喷薄而出。因此,我每接手一个班,就建立了学生班级网络博客,从此学生发表文章变成了心里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做的事了。
我还把学生的优秀文章发表到博客上。其中的优秀作品,简单排版后,利用QQ把文章传给学生的家长,让家长打印出来,让同学们人手一份,进行评讲(此项需要家长花费一些)。同学们拿到作文小单张后便动笔写批注,评讲时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地方并说出理由。通过点评,同学们懂得了欣赏,学会了甄别,积累了技法。自己的文章被人欣赏时,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正是因为缓慢,所以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呵护。学生作文水平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因为变化,所以需要老师敏锐地抓住,并且将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只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多做有心人,就一定能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插上飞翔的翅膀。
姜松林,教师,现居,江苏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