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例谈

2016-04-20王琼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老师

黄厚江老师在他的《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提过他的作文教学观点,即“在交流和修改中学习写作”。笔者有幸亲临现场,听过他的两堂作文课,觉得正如黄老师所说,“发现问题”才是再度写作和写作进步的前提。黄老师的课流程大约如下:

1.课前准备。学生选取自己最中意的一篇习作发给黄老师。黄老师一一批改点评,并打印成文下发。

2.大致过程。(1)先读下发的自己的习作和老师的点评。起码读一篇其他同学的。(2)学生推荐自己的作文或同学的“优秀”作文。推荐者(或被推荐者)诵读,并简单说说推荐理由。(3)学生找一个角度,提升一下自己的文章。提升后师生交流。(再好的文章也仍有值得提升之处)(4)学生再次即兴写作(主要是列提纲),将自己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话题的作文,写成不同文体、不同主题、不同立意的文章。再次写作后,师生交流。(5)黄老师列举一篇习作,让学生品评老师中意它的理由,要求学生针对这篇习作,谈谈怎样化用这篇作文的材料来进阶。

作文指导课的备课起点应该是什么?备学生?学生的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备教材?教材中的写作指导分散而无序列?备题目?随笔题目自由而考试题目变化多端,难说其难度具有渐进层递式的特点。所以指导学生写作到底要从哪里开始?教师具体要指导什么?指导哪些易掌握可操作的技巧方法才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最为有效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很难搞清。更糟糕的是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的写作指导根本无从谈起。

黄老师的作文课,试图让学生用不断修改的方式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进行再度加工,或重新构思,或变换主题,或增删材料,或丰富细节。通过教师介入、学生诵读、学生之间点评和师生共同切磋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瑕疵不足和优点,整个课堂就是学生对自己和别人习作的重组完善。这无疑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注重课堂生成的可资借鉴的范例。它告诉我们最重要最有用的一点就是:写作指导,要从发现问题做起,以再度写作为技巧方法,以丰富积累为重要目标。

从课堂展示回看黄老师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的观点,笔者觉得启示可以细化为:

1.重视发表,展示典型。对作文指导课来说,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是明了促进自己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自己看是一种发表,不断的反思和新的思考能带来更新的提升;给别人看是一种发表,别人的意见更加客观或角度是自己所不能想到的;给老师看也是一种发表,老师的意见更加专业,更具有操作性和促进文本进阶的可能。

2.关注重点,放大细节。每位同学的习作不可能在一堂或几堂课上完成展示和评点。所以学生比较普遍性的问题和更为重要的问题就应该被老师提出来做现场详尽地讲解分析。每堂课都是一堂遗憾的课。教师不但应该全面细致地对学生的文本进行阅读,也应该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归纳力和展演力。只有教师呈现出典型的案例,归纳出问题的根本,才能让恍然大悟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纠正、改进和提高。这样演练多了,学生才会自动形成发现、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现场提升,即时强化。从学生写作到教师批改再到教师讲评这一程序决定完整的写作反馈必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学生逐渐淡忘自己当初的写作激情和文路之后,怎样让他们再次深度进入自己的文本,从而进行自我修正提高,是教师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所以现场的二度写作和再度修改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有智慧的教师会抓住学生的现场思维火花,关注学生动态的课堂生成,使学生在动态比照中获得强烈的学习刺激。当然这种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是课前非预设的,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和尽量全方位的思考的话,(即课前预设不完备)那么这种灵感式的课堂生成是师生都难以捕捉到的。

4.串联新旧,善用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写作体验在考试压力下也是有限的,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往往是有限的。在这种种限制条件下,学生的写作素材从何而来?干瘪的素材又如何变得有血有肉能绽放生气?

教材是素材,已经写过的作文素材也是素材,平时的随笔和修改即学生自己的写作体验和写作反思更加可以成为改善写作状况、优化写作过程的学习资源。黄老师就认为:“用课外练笔和课内的大作文训练进行组合安排,以课内的写作引导课外的练笔,以课外的练笔作为课内写作的延伸和补充,是值得尝试的一种补救办法。”

理想的写作指导课应该是这样的:课前要发现学生问题,课中要关注课堂生成,课后要强化活动体验,多途径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自我辨识问题改进写作的能力。

王琼莹,教师,现居浙江新昌。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